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生存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生存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生存的困境与出路

黄慧泽

(山东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山东济南 250014)

摘 要: 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长期存在于乡村地区、促进乡村教育发展的一种教育形式,以独特的优势在我国乡村教育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关系着整个乡村教育的发展。但受师资短缺、经费有限、资源不足等限制,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在职业生存中面临着工作负荷大、心理问题凸显与专业发展迟缓等困境,影响教师自身的发展和乡村教育水平的提高。因此,多途径补充教师、关注其心理健康并多元化组织教师培训是当前促进乡村小规模教师发展、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 乡村小规模学校;乡村教师;职业生存

乡村小规模学校主要是指为适应偏远乡村地区适龄学生人数少而设置的村落小学或教学点,学生人数一般不超过100人。2015年,全国共有乡村小规模学校(不足100人的小学和教学点)111 420 所,占乡村学校总数的55.75%〔1〕,可见小规模学校是乡村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当前乡村人口变化的趋势,乡村学校规模还会日益萎缩,小规模学校依然会在乡村社会广泛存在。但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处于我国教育系统的末端,经费、资源有限,教师在职业生存中面临着许多困境,导致学校的教育水平长期居低难上。教师是教育的最大希望,因此发现并突破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职业生存困境是当前的迫切任务。

中封装了停止采集和关闭采集设备等方法,用于程序退出之前关闭采集卡。DeviceHSLAI16AO2类为Adapter,它继承自AbstractDevice并持有一个对HSL类的引用,通过调用HSL中的相应方法来重写AbstractDevice中的5种方法,进而实现操作采集卡的最终目的。若DAS中需要加入新的采集卡,则只需添加一个新类,让其继承AbstractDevice并引用厂家提供的库函数来重写以上5种虚方法即可,无需对上层软件代码进行修改。

一、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职业生存困境

“一个小学生之好坏,关系全村之兴衰。国家设立小学,是要造就国民以谋全民幸福。因此,全民族的命运都操在小学教员手里。”〔2〕乡村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他们的生存状况关乎乡村教育的发展状况。但是从我国乡村小规模学校的现实情况看来,教师的职业生存状况并不乐观,整体面临着工作负荷过大、心理问题凸显、专业发展迟缓等困境。

(一)工作负荷过大

工作负荷反映一定时间内人体所承受的工作量,包括为履行职业角色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及所消耗的时间,总量及不同工作任务的结构比例共同决定教师工作量状况〔3〕。工作量过大会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教学质量。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班级规模较小,教师配备人数少,因此其工作负荷较其他学校大。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内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步伐逐渐加快,城市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而在现代建筑中给排水系统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直接关系着建筑的功能与安全。给排水管道安装是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关键部分之一,其安装工艺更是对建筑给排水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对建筑给排水工程存在的问题、管道安装工艺要点等展开分析,并提出切合实际的建议,旨在为给排水施工单位和一线操作人员提供参考。

师资问题作为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老大难”问题,是造成教师职业困境的主要因素。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显示,农村教师队伍中有51.2%的人被初次配置到乡村学校,但在二次配置中有56.9%的教师调进了县城,有36.7%的农村教师“想要离开”现在的岗位。在县域教师流动中,只有4.5%的人愿意“向下流动”。有77%的城镇教师不愿意交流到边远艰苦农村学校任教。有80.2%的师范生“愿意当教师”,但“愿意去农村当教师”的仅有38%〔7〕。由此看来,无论是城镇教师还是师范学生,去乡村任教的意愿都很小,去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更是寥寥无几,偶有分配到乡村学校的教师,往往被中心学校截留,许多小规模学校几年都分不到一个新教师。在教师得不到有效补充的情况下,乡村小规模学校只留下一些年长的本地教师留守,因此学校里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40岁以上的教师超过四分之三,其中超过三成教师在50岁以上。师资不足使这些在校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多的教学工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素质的下降,他们往往难以招架日益繁杂的工作任务,工作压力自然增加。

(二)心理问题凸显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着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他们的心理状态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发展。但是目前多项研究表明,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已成为影响其工作的问题之一,其中,压力问题最为凸显。有研究发现77.3%的中小学教师处于很有或有些压力感状态,且乡村教师比县城(市)教师职业压力感重〔4〕。2005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新浪教育频道联合组织的“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也显示,近40%的教师反映自身心理健康状况不佳〔5〕。由此可见,心理压力过大已经成为教师的普遍问题,对于工作负荷重、生活条件有限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来说,其心理健康状况更令人担忧。

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6〕。但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长期处于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技能落后的状态,专业结构陈旧且发展缓慢。

(三)专业发展迟缓

在西营镇的小规模学校中,70%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的职业压力比较大,超过20%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压力特别大,职业压力大已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普遍问题,甚至有教师因为压力太大出现焦虑、失眠等症状,直接影响其工作和生活。他们的职业压力来源于多种因素,调查发现其主要压力源有工作负荷、职称晋升和学生因素等。其中,七成以上的教师认为工作负荷给他们带来的压力最大,由于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年龄偏大,身体素质的下降往往使他们难以承受如此大的负荷,最终造成心理上的紧张和压力。其次是职业晋升,教师职称名额有限且对教师要求较高,需要教师不断充实、发展自己。但是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工作任务繁忙,往往无暇顾及自身发展,因此许多教师职称晋升压力较大。再次是学生成绩、安全等因素,由于乡村偏远地区资源有限,学生底子薄弱,成绩提升困难,而家长和学校都比较重视成绩,因此学生成绩等因素也给教师带来部分压力。此外,乡村教师社会地位低、学校环境差等也给教师带来一定的压力。

式中,Ixx为车体的侧滚转动惯量;Y,Z分别为车体质心的横向与垂向位移;Cy为二系横向减震器的阻尼;h为车体质心距空簧上表面的垂向高度;Ky为空气弹簧的横向刚度;Kθ为抗侧滚扭杆的抗侧滚刚度;g为重力加速度。

小规模学校得以存在和发展,是人民和社会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应有之义,是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的重要内容〔9〕。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效补充小规模学校的师资,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心理健康,提高其发展动力是突破其职业困境的关键,也是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迫切要求。

在知识结构上,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调查中西营镇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以专科学历为主,还有一部分教师是高中学历,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一,知识面狭窄且陈旧,没有接受过完整的师范教育,在教育学、心理学等条件性知识方面比较欠缺,不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教学,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能力结构上,小规模学校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落后,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的应用能力较差,调查中只有一半以上的教师表示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影响其教育质量的同时也制约着教师的自身发展。

二、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生存困境之剖析

在自身知识和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教师需要找到自身弱点,产生发展动力,自觉弥补不足方能得到专业上的发展,反之则会停滞不前。但是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观念传统,专业发展动力不足,学习和接触新鲜事物的积极性不高,缺乏主动学习与反思意识,也不愿参与教师培训来提升自己。一方面,小规模学校教师长期在闭塞、落后的乡村环境中工作,缺少对外界学校的了解,习惯于被动接受上级领导,意识不到自我发展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也没有自我规划意识,因此缺乏必要的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在小规模学校的教师群体中,多数教师都在45岁以上,年龄的增长、重复性的工作使他们早已没有了当年的激情,仅仅将教育事业当做一种谋生的职业,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减弱,认为以往的教学经验完全足够应付工作,不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再去学习,大有一种“熬”到退休颐养天年的心态。此外,小规模学校教师工作量较大,除承担教学工作外,还要负责学校的安全、管理等行政工作,无暇顾及自身发展,发展动力进一步弱化。动力不足,教师自然无心寻求自身发展,其专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

(一)师资短缺,老龄化趋势明显

在教学工作上,跨年级、多学科任教成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常态。以济南市西营镇小规模学校为例,在任教年级上,每位教师至少任教2个年级,其中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还任教3个年级;在教授学科数量上,60%以上的教师要承担2门学科,30%以上的教师要承担3门学科,所以教师的周课时量很大,超过40%的教师在 20课时以上,其中超过一成多的教师达到25课时以上,教学任务极为繁重。此外,教师还要负责许多非教学任务。一方面,乡村小规模学校一般没有负责行政的人员,因此教师往往“身兼数职”,承担学校的安全、卫生、后勤等工作任务,这种“包校”的工作方式使教师每天都处于“连轴转”的超负荷工作状态。另一方面,为应对各种检查,教师需要经常准备材料、写学习心得等,这些繁杂的工作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负荷。教学工作的繁重、非教学工作的琐碎,无形中延长了教师的工作时间,因此大多数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时间都超过国家规定的8小时工作制,其实际日均工作时间大多为8小时到10小时,有部分教师的工作时间甚至超过10小时。繁重的工作任务、过长的工作时间使教师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消耗着他们对工作的热情。

(二)缺少经费,培训效果不佳

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教师素质提高的关键在于专业发展。因此,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日益成为焦点。但由于乡村小规模学校处于教育系统的末端,得不到足够的经费支持,教师培训机会较少、效果差,难谈专业发展。

随着城镇化中兴起的撤点并校浪潮,教育经费和资源配置失衡严重,更多资金被用于城镇大规模学校的建设,处于“老少边穷”地区的乡村学校往往被忽视,造成在一些地方由于发展中心向城镇聚集,人口向城镇流动,已经出现了农村义务教育被边缘化的情况〔8〕。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偏远学校的代表,更是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因此学校普遍缺乏经费,进而导致教师学习资源短缺,图书资料严重匮乏,学校教师拥有的资源少之又少,难有余钱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只能依靠外部培训促进教师发展。而在教师培训上,乡村学校以外出培训或集体教研为主要培训形式。外出培训名额较少且以中心学校教师为主,小规模学校的教师很难得到外出培训的机会,只能参加中心校组织的集体教研活动。但教研活动往往内容陈旧,方式单一,极易流于形式,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并无实质作用,还会使教师对培训活动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其专业发展动力,因此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难以从培训中获得应有的提升。

(三)环境闭塞,教师动力不足

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之所以面临如此大的职业困境,是因为受各方面的因素制约与影响。其一,学校师资短缺且老龄化趋势明显,在校教师工作负荷和职业压力过大;其二,学校经费难以支持教师专业发展,而外部培训形式化严重,教师发展有限;其三,学校环境闭塞,教师满足现状而缺少发展动力。在上述原因的综合影响下,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职业困境不言而喻。

三、促进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发展的出路探索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Electrical System in More Electric Civil Aircraft Considering Faults

(一)增强岗位吸引力,多途径补充教师

另一方面,要继续探索乡村教师补充的新模式。《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出台后,许多省市开始探索补充乡村教师的新渠道,如湖南省的农村小学教师专项培养计划、山东启动的免费师范生全科教师培养计划和大学生乡村学校支教计划等措施都取得初步成效,为小规模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各地教育部门要继续总结、支持乡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补充模式,从根本上缓解乡村教师工作负荷过大,职业压力凸显的问题。

改善微型学校教师的生存状态首先要解决的是教师数量问题〔10〕。一方面,考虑到乡村小规模学校的艰苦性,有必要采取多项激励措施,提高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吸引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建设农村艰苦边缘地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在政策方面为乡村教师的发展也提供了保障,提出落实贫困地区乡村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统一城乡教职工的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一系列向乡村教师的倾斜政策。乡村小规模学校作为艰苦地区的代表学校,要将对教师的这一系列激励政策落实到位,健全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生活补助政策,建立向小规模学校倾斜的“农村教师津贴制度”,形成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收入高于乡镇中心学校,乡村学校收入高于城市学校的逆向分布格局。此外,还要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和娱乐设施,使教师在学校能做到劳逸结合;为教师建立周转宿舍,有效解决外地教师的住宿问题,并为他们配备必需的生活设施,解决外地教师在生活上的基本需求。

(二)关注教师心理健康,加强教师关怀

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关系不仅关系到教师自身发展,也影响着学生发展,因此要密切关注小规模学校教师的心理状态。要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小规模学校和社会应当从如下方面关心和支持教师。

一方面,优化管理,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尽量避免教师超负荷劳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与他们的工作过于繁重密切相关,长期的超负荷劳动容易使教师身心俱疲,因此学校应当合理安排教师的工作内容,尽量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防止教师因工作负荷过大产生心理压力,影响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加强人文关怀。小规模学校在硬件条件上相对艰苦,学校应当在精神上加强对教师的关怀,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为教师创设良好的工作环境。首先,要加强学校文化和娱乐设施的建设,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可以通过组织教师运动会、教师读书评比活动等课外活动缓解教师的紧张和压力,还可以在寒暑假组织学校教师进行学术度假等活动,使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也有走出去的机会,使他们开阔眼界的同时能接触到新鲜事物,提高其工作积极性,获得发展的动力。其次,政府和教育部门要关心小规模学校教师,增强他们的归属感。比如定期开展给小规模学校教师送温暖的行动,在春节、教师节等重要节日为小规模学校教师送去关心的慰问金,使他们从中获得关心和温暖。最后,开展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小规模学校教师开展专题讲座,提高教师对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建立健全教师心理干预网络,提高教师的抗压能力。

综上所述,优质的护理干预措施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应用蓝光治疗的过程中,作用显著,能缩短患儿的康复时间,有效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和家属的满意度,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

2016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确定了“十三五”期间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聚焦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快推进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到2020年基本建成安全便捷、畅通高效以及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运输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且更可持续的发展。

(三)多元化组织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由于农村教师在中国教师队伍中所占的绝对比例,使得其专业化程度的高低成为衡量教师整体专业化发展水平的最重要的指标,这说明中国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在于农村教师专业发展〔11〕。而乡村小规模学校有着不同于其他规模化学校的特殊性,外出培训等方式不符合小规模学校教师的现实情况,因此应该根据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数量少、年龄较大的特点,探索多元化的教师培训形式,实施真正有效的培训方式,进而提高教师的发展动力。

其一,探索网络远程培训模式。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学校和培训机构都在积极探索和开展网络远程教育,较之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远程培训具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第一,开放性。通过网络远程培训,教师无需受时间、距离或经费的限制即可享受共有资源,可以有效解决小规模学校地处偏僻带来的信息闭塞问题。第二,自由性。教师可以自主选择培训时间和内容,根据自己的情况安排学习进度和课程内容,教师享有绝对的自由度。第三,共享性。网络远程培训平台可以提供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资源和教育信息,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教师都能及时、同时共享所有信息和资源。因此对于小规模学校教师来说,网络远程培训可以有效避免其因为工作繁忙或交通不便无法参加培训的问题,且此种培训方式的自由性和共享性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发展动力,政府和教育部门应当发挥网络远程培训的优势,建立多层次的远程培训体系,使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能真正从远程培训中获得发展。其二,组织城镇学校的优秀教师“送教下乡”。“送教下乡”既能解决小规模学校教师难以抽身外出培训的问题,又能促进小规模学校和其他规模化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为乡村小规模学校注入新鲜思想,有效避免培训流于形式化。其三,加强大中小学之间的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外大中小学合作模式成为许多国家借鉴的教师培训模式,这种模式在促进中小学教师和大学教师的共同发展上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因此教育部门可以推动各大高校尤其是高师院校与小规模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由大学为小规模学校提供理论支持和专家指导,打破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封闭模式,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从而增强教师的专业发展动力,使教师将理论和实践充分结合,促进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善槐,王爽,武芳.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教育研究,2017(9):106.

〔2〕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5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19.

〔3〕李新翠.中小学教师工作量的超负荷与有效调试〔J〕.中国教育学刊,2016(2):56.

〔4〕邵光华,顾泠沅.关于我国青年教师压力情况的初步研究〔J〕.教育研究,2002(9):20-24.

〔5〕新浪教育.教师生存状况调查报告:教师生存状况分析〔EB/OL〕.〔2005-09-09〕.http://edu.sina. com.cn/l/2005-09-09/1653126581.html.

〔6〕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230.

〔7〕邬志辉,秦玉友.中国农村教育发展报告(2013-2014)〔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59-287.

〔8〕汪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村义务教育何去何从〔J〕.人民教育,2014(6):15.

〔9〕曾文婧,秦玉友.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条件问题分析与建设思路〔J〕.教育科学研究,2018(8):24.

〔10〕于海洪,雷继红.农村“微型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1(10):23.

〔11〕黄白.农村教师专业发展:中国教师教育研究新动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41.

作者简介: 黄慧泽(1993-),山东博山人,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

中图分类号: G451.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9) 06-0082-05

(责任编辑:张 敏)

标签:;  ;  ;  ;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师职业生存的困境与出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