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楂高产栽培技术_山楂论文

山楂高产栽培技术_山楂论文

山楂高产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山楂论文,高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山楂是我国特有的药果兼用树种。山楂品种繁多,鲜食和加工果均在市场上销售看好。山楂在山地、平原、丘陵、沙荒地、酸性或碱性土壤,均可栽培。针对近年来山楂生产存在产量低而有不稳的问题,现总结出山楂的高产栽培技术如下。

1、土肥水管理

土壤管理

土壤深翻熟化是增产技术中的基本措施,进行深翻熟化,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的通透性,促进树体生长。

施肥

施基肥,采果后及时施基肥,以补充树体营养,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每亩开沟施有机肥3000—4000公斤,加施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草木灰5000公斤,追肥,一般1年追3次肥,在3月中旬树液开始流动时,每株追施尿素0.5—1公斤,以补充树体生长所需的营养,为提高坐果率打好基础。谢花后每株施尿素0.5公斤,以提高坐果率。7月末花芽分化前每株施尿素0.5公斤,过磷酸钙1.5公斤,草木灰5公斤,以促进果实生长,提高果实品质。

浇水

一般1年浇4次水,春季有灌水条件的在追肥后浇1次水,以促进肥料的吸收利用。花后结合追肥浇水,以提高坐果率。在麦收后浇1次水,以促进花芽分化及果实的快速生长。浇封冻水,冬季及时浇封冻水,以利树体安全越冬。

2、整形修剪

冬季修剪

防止内膛光秃,由于山楂树外围易分枝,常使外围郁闭,内膛小枝生长弱,枯死枝逐年增多,各级大枝的中下部逐渐裸秃。防止内膛光秃的措施应采用疏、缩、截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改造和更新复壮,疏去轮生骨干枝和外围密生大枝及竞争枝、徒长枝、病虫枝,缩剪衰弱的主侧枝,选留适当部位的芽进行小更新,培养健壮枝组。对弱枝重截和复壮在光秃部位的芽上刻伤增枝的方法进行改造。

少短截

山楂树进入结果斯后凡生长充实的新梢,其顶芽及其以下的1—4芽,均可分化为花芽,所以在山楂修剪中应少用短截的方法,以保护花芽。

复势

山楂树进入结果期后,多年连续结果,导致枝条下垂,生长势逐渐减弱,骨干枝出现焦梢,产量下降。要及时进行枝条更新,以恢复树势。对于多年连续结果的枝或其他冗长枝、下垂枝、焦梢枝、多年生徒长枝,回缩到后部强壮的分杈处,并利用背上枝带头,以增强生长势,促进产量的提高。

3、病虫害防治

山楂虫害主要有红蜘蛛、桃小食心虫、桃蛀螟,病害有轮纹病、白粉病。防治红蜘蛛和桃蛀螟喷布2500倍灭扫利。

防治桃小食心虫

树盘喷100—150倍对硫磷乳油,杀死越冬代食心虫幼虫,树上喷布1500倍对硫磷磷乳油,消灭食心虫的卵及初入果的幼虫。

防治轮纹病

在谢花后1周喷80%多菌灵800倍液,以后每月各喷1次杀菌剂。

对白粉病发病较重的山楂园,在发芽前喷1次600倍50%可湿性多菌灵或50%可湿性托布津。

联系电话:029-2238085

标签:;  ;  ;  ;  ;  

山楂高产栽培技术_山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