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媒体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陈瑞云

运用多媒体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陈瑞云

江苏省丰县华山中学 陈瑞云 221743

【关键词】:电化教学、抽象思维、意境、

一、培养兴趣,激发求知欲。

作为教师,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只要认真、敏锐的捕捉,我们就有多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手段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坚持启发性原则,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让他们产生积极的探求知识的欲望。

如教《故乡》一课,学生在预习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背景之后,用大屏幕展示一个问题:故乡产生了哪些变化?在学生边读边拟发言要点15分钟后,课堂上开始闪现学生思考的结果:故乡的面貌变化了,故乡的人也变化了(闰土和杨二嫂)。以此为基准进行调控,要求学生继续深入比较闰土和杨二嫂两个人物前后的变化并思考产生变化的?因。分析完毕后追问:作者写这些变化的用意何在?这样就引出全文的主题所在:作者一方面批判革命的不彻底,一方面对光明未来满怀信心。这表明生动有趣的设疑质问,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激发求知的欲望。

二、视听结合,化抽象为具体。

多媒体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图片、动?有机统一起来,将抽象的化为具体的,这是传统的粉笔加黑板所无法比拟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有些课文内容含义较深或过于抽象,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难以理解和认识,借助电教手段能使其变静态为动态,变抽象为生动有趣,使学生充分鲜明地感知。如何其芳的《秋天》,学生对“秋天栖息在农家里”“秋天游戏在渔船上”“秋天梦寐在牧羊女的眼里”这三句诗难以理解。把这些都以图画的形式展示给学生: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饱含着稻香的稻田;清凌凌的水面弥漫着淡淡的冷雾,岸边茁壮的乌桕树倒映在水里,婆娑的乌桕叶的影子与游戏的鱼儿嬉戏着;江面上一艘小船上站着一位年近花甲的渔夫悠闲地划着小桨,不时地向江面撒几次网;空旷辽阔的草野中一个牧羊女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远处的牛背,仅有几只蟋蟀引吭高歌陪伴着她。这样,学生的头脑中就有了丰富多彩的形象的江面,作者笔下世外桃源般的情景——一个晴朗、明媚、快乐、悠闲、惬意的秋天,一个乐在其中的秋天就形象地表现出来。借用电教手段,胜似教师千言万语的空洞说明,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融进文本。

上《背影》这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新课导入,伴随着优美动听的音乐,先是《游子吟》一诗缓缓映入,然后是我设计的“教师寄语”:同学们,父母爱子之心,无微不至,父母爱子女之事,可写的成千上万,世间的情千万种,只有爱最崇高,世间唯有父母的爱温暖着我们的生命历程。这样先声夺人,一下子扣住了学生,使他们马上融入到我设置的情境中去。这时再来看课文,学生就带着感情更容易理解文章内涵了。

四、发挥想象,拓展学生思维。

中小学生天真烂漫,想象力丰富。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让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就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借助投影,展开想象。如讲到蒲松龄的《山市》时,设置一道发挥想象的思维拓展题目:“假如此刻你正在沙漠中艰难地跋涉,突然看到远处有一处奇景,你会看到什么?你会怎样去做?请展开大胆的想象,描绘出你‘看到的’海市蜃楼。”为了便于学生合理想象,在课件中设置一幅画面:一群憔悴的少男少女背着行囊步履维艰地行走在一望无垠的金色的沙漠上。投影的画面是形象的,学生从画面中很快就体会到画面中的信息,从而进行合理想象,迅速成文,写出一篇篇优秀的短文。

总之,充分发挥电教媒体的优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唤起情感的共鸣,激发主体意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益,更好的优化语文课堂。

论文作者:陈瑞云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6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4

标签:;  ;  ;  ;  ;  ;  ;  ;  

运用多媒体加强语文课堂教学论文_陈瑞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