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高年段朗读训练的指导论文_罗芳媛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高年段朗读训练的指导论文_罗芳媛

罗芳媛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融安县桥板乡中心小学 545409

【摘要】朗读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农村小学生语文朗读能力尤其需要加强培养,即使高年级也不例外。语文教师要重视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同时能够无痕地落实朗读方法的指导,促使小学高年级学生在语文朗读中成长。

【关键词】学生;课堂;朗读指导;朗读能力增长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07-196-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于是,我们都对“以读代讲”“以读促悟”“读思结合”等词非常熟悉,但事实怎样呢?重新走进农村小学高年级的语文课堂,我却发现,学生的朗读普遍存在如下较严重的问题。一是学生初读课文断断续续,断句不正确,语意不明晰;二是对标点符号间的停顿混同句中语意停顿,节奏始终如一;三是习惯顿读,语速没有丝毫变化,每个词、句都平均用力,不能突出重点,根本谈不上“有感情”。造成这样的问题,最主要的原因是:

1.给予学生朗读训练的时间不够充分。语文课堂上唱主角的“讲问教学”,挤掉了学生读书的时间,一节课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往往不过七、八分钟。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环节而已,朗读练习匆匆如风过耳畔,读过了无痕迹。教材表达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也往往因为教师过多地讲述、提问而湮没,学生失去了必要的体味与感知,也失去了获得良好语感的途径。

2.老师的朗读指导缺乏技巧。老师缺乏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比如有的老师只给学生发指令,规定读出“喜悦”“悲痛”“敬佩”等语气,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有的老师没有激励、示范,却一味要求学生“美美地读”;有的老师泛泛点评,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这些导致朗读成了课堂教学的一种点缀,使学生的朗读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3.朗读内容不确定。一篇课文,除初读之外,朗读指导并非全文逐句的教学,而应当是依据教材,对不同文体的课文,对重点内容的具体训练。但老师们常不加选择地泛泛指导,没能让学生在关键的、有特色的、重点的内容朗读中习得方法。

根据以上分析,几年来,我致力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与提高,深感朗读指导首先是老师得法,然后才有学生得益。

一、正确认识朗读指导的意义,增强朗读指导的意识

朗读是贯穿语文教育的所有过程的——学生在学习生字、词语、句子、课文时,无不需要朗读,从读中理解、感悟、受熏陶。语文名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语文课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姥姥的剪纸》第二自然段,“普普通通”“翻来折去”“无所不能”等词,生动地反映了姥姥剪纸技艺高超,但如果生硬地给学生讲解它们的意思,远不如直接让学生朗读来得好。试想:学生读着“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无所不能”,姥姥熟练地剪纸的温暖情景便如放电影般呈现脑海、眼前,哪须老师口干舌燥地讲解呀?朗读更是培养语感的关键,在放声朗读文章时,是一个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可以增强语音的感受能力、语义的感受能力和语法的感受能力。又如用平直、陈述式的语气开始朗读《草原》第一句,至“使我总想高歌一曲”时语调高昂,语速稍快,学生是能感受得到“表达我满心的愉快”的。也就是说,他若听到不正确的读音或生硬不通的句子,就会从感情上感到不适,并加以排斥。因此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充分地运用朗读手段,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培养语感和陶冶情感,还语文课堂琅琅书声。

二、老师对文本的正确把握,是指导好朗读的基础。

新课标关于“有感情朗读”,指出:“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这要求我们备课时要自己把课文读通、读透,深刻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仔细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认真辨析文章的语言风格,才能把握文本的感情基调,用恰当的语气、语调、语速进行朗读。比如《鞋匠的儿子》一文以生动的事例叙述了两度当选美国总统的林肯,虽然出身贫寒,但面对傲慢的上流社会的所谓高贵优越的议员的嘲讽,凭借自己的智慧与宽容,捍卫了尊严,赢得了大家的信任与爱戴的故事。本文主体部分是林肯的演讲,他的演讲以接过参议员的话题开始,真诚而又机智地表达了他“宽容”“尊重”“平等”“仁爱”的为政理念。所以,朗读的基调应当是坚定、沉着的,语调稍重,语速宜缓慢些。

指导学生朗读时,除了解课文的感情基调及尺度之外,对文中不同的语气、重轻音、停顿、力度等也应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生明白,不是所有的课文都要读得慷慨激昂,要先理解课文内容及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用适合的语音、语调、语气、语速进行朗读,读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该高昂处不低沉,该轻柔处不急促……如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我们爱你啊,中国》一文,作者以饱含激情的笔墨赞美了祖国的山河壮丽、特产丰富、悠久历史、改革成就和民族精神,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全诗七个小节,采用“总-分-总”的常规结构,以“我爱你啊,中国”起,以“我爱你啊,中国”终,首尾呼应,中间五节从不同侧面赞颂祖国,与开头结尾融为一体。该文语言凝练形象,结构紧凑,感情强烈,富有节奏美和韵律美。那么,这一课的朗读基调应当是激昂的,但不可能一路高歌到底,中间五个诗节应与前后两节有区别。

三、朗读指导得法,还须持之以恒的具体训练

贵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这句话告诉我们:坚持不懈,才能成功。一样道理,朗读指导也应当是持之以恒的。想想上到高年级了的学生,他们的老师肯定有过朗读的指导,他们也或多或少上过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为什么还是不会朗读呢?我想问题就是出在老师的朗读指导做不到“持之以恒”。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应该根据教材特点,引导学生确定朗读重点。然后引导学生去细细体会,将自己的理解或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形成读的见解。再加以多种形式强化朗读效果,使每一个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不能否认,农村教育发展水平与城镇存在很大的差别,农村高年级的学生与同年级城镇学生朗读水平、阅读能力存在很大的差距,但如果我们做老师的能认真、细心、坚持,那么这些差距将会不断缩小。

论文作者:罗芳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7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9

标签:;  ;  ;  ;  ;  ;  ;  ;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高年段朗读训练的指导论文_罗芳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