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置关联标记“则已”论文

后置关联标记“则已”*

张利蕊1,付 琨2

(1.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2.东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上海 200051)

摘 要: “则已”是一个用于假设条件复句的后置关联标记。特定的标记功能使其在语篇中具有对举、突显、趋简和连贯等表达功用。“则已”的形成,与其发展过程中的词汇化和关联化都有一定关系,是结构定型化和功用整体化的结果。

关键词: 关联标记;“则已”;功能特征;演化历程

一、前 言

汉语中关联标记成员众多,从所处分句中的语法位置来看,有前置关联标记(如“虽然、因为、不仅、否则”等),也有后置关联标记(如“的话、也好、也罢”等)。长期以来,汉语学界对前置关联标记的研究非常重视,研究成果丰硕,而对后置关联标记的研究较少涉及。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现代汉语是公认的SVO 型语言,即前置词语言① Greenberg Joseph H.Universal of Language.Cambridge,Mass:MIT Press,1966,pp.73-113.Greenberg 指出,以绝对大于偶然性的频率,以SVO为正常语序的语言是前置词语言,以SOV为正常语序的语言是后置词语言。 ,其语法体系建立所参照的对象——印欧语言——亦为前置词语言。故此,现代汉语语法体系中,前置词的概念发达,而后置词的概念贫乏,后置词的研究因此被学界忽视。实际上,后置手段在汉语语法系统中不可或缺,它们与前置手段有效互补、相得益彰。因此,很有必要重视后置词的研究。本文拟考察后置关联标记“则已”,探讨其功能特征与演变历程,深化对汉语复句关联类型的认识。

“则已”的关联标记用法已被一些学者注意到了② 参见楚永安《文言复式虚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486页;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80页;周刚《连词与相关问题》,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页;张斌主编《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694页;朱岩《关联助词的性质和形成》,上海: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第8页。 ,但这些文献仅仅列举了其关联标记的用法,对其功能特征未作深入研究,更未探讨其历时演变。刘红妮细致论证了关联助词“则已”的来源及演变,指出“它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在先秦几乎同步既已完成”[1],但该文缺少共时平面的功用描写。本着共时和历时相结合的原则,我们从句式特征、关联类型、表达功用和演化历程的角度依次对“则已”进行考察,以进一步揭示其使用情况及功能定位。

讨论前,需要说明一点,现代汉语中,“则已”有两种存在形式。如:

(1)此说从前无人肯信,本人则已于古籍中发现证据,可以证实此言。(苏雪林《屈赋之谜》)

(2)我想,咱们不打则已,要打就猛出一拳,打在崇桢的要害地方,打得他闪腰岔气,眼冒金星,打得杨嗣昌晕头转向,说不定他的全盘棋势都要打乱,连着丢车折炮。(姚雪垠《李自成》)

例(1)中的“则已”是连词“则”和副词“已”的临时性组合,两者不在一个句法层面;例(2)中的“则已”后附在复句前分句的句尾,在语义和句法上一般都当作独立的词处理,可以看作独置的起连接作用的关联标记。本文只讨论例(2)这类用法。

二、句式特征与关联功能

现代汉语中,“则已”一般出现于假设条件句、特别是否定性的假设条件句的前分句句末,构成则已”结构,其后必须有后续句,陈述的是同“则已”所标记的假设性条件相反的条件下发生的结果。例如:

(3)自然,北政府覆电予以申斥,可是不申斥则已,一经申斥后激起了他再接再厉的勇气,九月一日竟与当时对敌的湘军将领谭、赵等会衔通电,九日又与湘、粤、桂将领谭延闿、谭浩明、莫荣新等会衔发表佳电。(陶菊隐《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4)韬奋却斩钉截铁地对刘健群的以死恫吓作了简单干脆的回答:“我不参加救亡运动则已,既参加救亡运动,必尽力站在最前线,个人生死早置度外!”(姚眉平等《邹韬奋》)

特异性敲低P2X7受体的siRNA小分子干扰片段购自锐博公司。P2X7受体干扰实验具体方法如下:MH7A细胞种植于六孔板中,待其融合度为40%~70%,换上无双抗的培养液,按照Lipo2000转染试剂说明书,每孔转染特异性敲低P2X7受体的siRNA小分子干扰片段100 pmol,转染6 h后,撤掉旧培养液,换上含有双抗培养液进行培养,继续培养2 d后收集MH7A细胞RNA和培养上清,检测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转录和分泌水平。

(8)他们说,不干则已,要干,就要超前一步,保证几十年不落后。(王朔《许爷》)

王爸一听赵明月是年级第一,表情就跟中了彩票一样。儿子好不容易交了个“正经朋友”,做父母的那叫一个开心,王妈不停给赵明月夹排骨。

通过对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同“P 则已”相呼应的后续句,通常以条件复句“一/一旦P,(就/便/则)Q”的形式出现。例如:

黑鹰山铁矿床磷灰石的引人注目之点是其稀土元素含量颇高。根据两个磷灰石精样品的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结果,其稀土氧化物总量w(TR2O3)为2.5407%~2.6948%,可称为含稀土磷灰石[2]。

(5)在得意的心情下,他才一改平生不愿参加任何党派的素志,而且不参加则已,一能参加就参加了两个。(逸馥等《“大右派”储安平失踪之谜》)

(6)她都会发现他是一个不专心则已,一专心起来便无人可敌的猎者。(唐瑄《追心戏曲》)

(7)但在中国,那个“劳心教育”不动则已,一旦触动,发生合法性危机,则是一溃千里,不可收拾。(朱学勤《六十年代的教育危机与八十年代的语言破译》)

这几例中的后续句分别是以“一P,就Q”“一P,便Q”和“一旦P,则Q”的形式出现的。后续句也可以以假设复句“要/如果/倘/若/倘若 P,(就/将/则)Q”的形式出现。例如:

例(3)中的“不申斥”是一个否定性的假设条件,后续句“一经申斥后激起了他再接再厉的勇气”是陈述其反面“申斥”条件下发生的情况;例(4)中的“我不参加救亡运动”也是一个否定性的假设条件,后续句“既参加救亡运动,必尽力站在最前线”所述也是同“我不参加救亡运动”相反的情况。

(9)家树心里怦怦跳了两下,心想她不开口则已,如果开了口,只有答应的了。(张恨水《啼笑因缘续集》)

(10)我常想,不求诗歌艺术达到更高的境地则已,倘欲达到这一境地,除了生活、思想诸方面的修养之外,则为诗者自己非把书读好,把文写好不可。(吕剑《与陈次园书》)

(11)这正是美式强硬谈判法的严重缺陷,换句话说,强硬谈判法成功则已,若不成功的话,必然会造成误解、偏见、心结的后遗症。(佚名《哈佛管理培训系列全集》)

这几例中的后续句分别是以“要P,就Q”“如果P,Q”“倘P,则Q”和“若P,Q”的形式出现的。

后续句还可以以无前置关联标记的“P 就/将/则Q”的形式出现。例如:

(12)面对荣誉,不干则已,干就争一流的孙士元和他的伙伴们的目光看得更远……(《人民日报》1995-01-03)

(13)天下无书则已,有则必当读;无酒则已,有则必当饮;无名山则已,有则必当游……(张潮《幽梦影》)

(15)据白素说,她的这种做法,叫作“痛下针”,是治重病沉疴的方法,见效则已,不见效则死,对付田活这个牛皮糖式的无赖,唯有此法了。(倪匡《病毒》)

综上,根据“则已”使用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则已”所出现的复句句式记为:“则已,(x)P(y)Q”假设条件复句。

在少数情况下,“则已”所标记的对象是肯定形式,但和P之间相反相对的语义关系并没有改变,例如:

(14)“美神”这次北上是走向全国市场的开始,成功则已,不成功就彻底完蛋了,永远别想再在市场上火起来。(赵强《谁比谁傻》)

此次活动的开展正值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同时积极响应根据北京市东城区委教育工委相关工作要求和《东城区教育系统第二届书香文化节实施方案》的工作部署,旨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

这两例中的后续句分别是以“P就Q”“P则Q”的形式出现的。

(24)中国不亡则已,一亡必先我广东;我广东不亡则已,一亡必在这班入归化籍的贱人手里。(苏曼殊《呜呼广东人》)

国内二铵市场持续整理,云南地区市场持续以出口为主,企业当前集中供应出口订单,内销量较少。东北地区有小范围成交价格在2950元/吨,但因货源紧张,企业惜售心态明显,当前暂未有大面积成交出现。西南地区64%二铵市场报价在2600-2650元/吨,湖北地区64%二铵主流出厂报价在2700-2750元/吨。西北地区64%二铵出厂报价为2800元/吨。华东地区64%二铵主流出厂报价2650元/吨。

(16)……盖已坏其信,已伤我和,日后只在上海贸易则已,倘再入我地,犯我界,我将与汝算之,我众军亦将问汝罪也。(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例(14)(15)(16)中的 为肯定式、P 为否定式 和P 之间相反相对的对立关系并没有改变。例(16)中的日后只在上海贸易”中实际隐含了“不再入我地”之意,和后文P“再入我地”之间相反相对的语义关系也没有改变。

因此,在则已,(x)P(y)Q”中,“则已”和“(x)P(y)Q”因 和P 的语义对立而具有转折关系。例如:

(17)但从战术上,则应坚持不打无把握之战,不打无准备之战,可以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敌,后打集中和强大之敌,不战则已,战则必胜。(刘继贤《毛泽东军事思想原理》)

(18)他的哲学向来是:不整人则已,要整就整到底,免得那些人从地下爬起来乱说乱动,戳穿他“一贯正确”的神话。(徐明旭《调动》)

在这两例中,“不战”和“战”之间、“不整人”和“整”之间因对立产生转折关系。

用关联标记把两个小句连接成一个整体,有两种简单的手段,一是“粘合”手段,在两个小句之间插入关联标记,把它们粘接在一起,“联系项位于所联系的两个成分之间是最符合像似性原则的”[2],理解起来也直观省力;二是“靠合”手段,“用关联标记取消其中一个小句的自足性,让它靠向另一个小句,通过建立依赖关系而形成一个整体”[3]。“则已,(x)P(y)Q”假设条件复句使用的就是“靠合”手段,即因和P的对立转折关系,“则已”在小句末尾的特定位置上逐渐具有了关联标记的功能,它的作用是取消的自足性,并使其靠向后一个小句,使两个小句通过建立依赖关系而成为一个整体。例如:

(19)吴是个硬汉,有时却害怕比他更硬的汉子,每遇一件事,张不发言则已,一发言必不让吴稍有商讨之余地,他的权力比之洛阳时代言听计从的郭梁丞,势可炙手的白坚武有过无不及。(陶菊隐《吴佩孚将军传》)

(20)靖南太意外了,没想到这个新娘子不开口则已,一开口居然说了这样一大篇。(琼瑶《烟锁重楼》)

例(19)中,前后两个小句在语义上相对立,前者是不发言”,后者是P“发言”,在整个复句中,说话者想要强调的是在P“发言”这个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而“则已”在句中的功能,就是将否定性假设条件“不发言”和肯定性假设条件及其结果“一发言必不让吴稍有商讨之余地”关联起来。同样,例(20)中,“这个新娘子不开口则已”和“(她)一开口居然说了这样一大篇”也是两个条件相反的假设条件复句,“则已”在其中同样是起关联标记的作用。

三、篇章功能与表达功用

则已”和“(x)P(y)Q”之间的转折关联,可以用于现实情态,是据实性的;也可以用于非现实情态,“即纯粹在思想领域仅仅通过想象获得的认知”[4],是非据实性的,例如:

(21)年长的乡丁不听则已,一听见这些话,就怒不可遏地吼起来:“你妈的,你咋个不在街上去传锣哪!”(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

(22)这从未有过的呼声使他一惊,他抬眼一看,是更完衣的可卿走了出来,不看则已,一看血沸,纵是一条硬汉,那眼泪立刻涌了出来,一颗心仿佛被可卿抓出去捧在了手中!(刘心武《秦可卿之死》)

(23)办一件事,不办则已,一办就一定要办好,办彻底,一定要出高质量的头等货,决不粗制滥造,降低质量,更不出废品。(简雨非《谈谈解放军的三八作风》)

(31)审时度势,正确分析劳务市场的需求,正确估计自己的优劣长短,不跳则已,跳则求准。(《人民日报》1993-11-30)

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绩不好时,会说:老师,对不起,下次努力来安慰教师。学生为成绩突飞猛进而高兴。教学中,很多学生获得了成功。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上升到85%左右,甚至达到90%。通过一定的心理暗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9)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第一百二十六卷)

假设条件既是语义概念,也具有篇章功能,它与特定的篇章结构相关联,具有特定的表达功用或话语立场。就交际策略而言,“则已”假设条件句,尤其是非据实性的,就是以“则已”构建话语结构中的投射(project),先抑后扬,预示着后面有一个反向的立场表达,从形式上强化所做出的评价,为言者表达观点和立场提供语言手段。

从篇章功能看,现代汉语中“则已”主要具有对举、突显、趋简和连贯等表达功用。

对举。在同一个句子里,前后分句分别采用肯定式和否定式,以表达两种相反、相对的行为或情况,这是“则已”的关联功能在语用层面最基本的体现。通过对举,前后文之间可以形成反差,以达到鲜明对比的语用效果。例如:

(25)老百姓总还有变天思想,不斗则已,一斗就要往死里斗,不然将来又来个报复,那时可受不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总而言之,使自然拼读法构建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教学方法,需要教师能够充分结合教学实际情况,通过研究在专业素养基础上创新方式方法,最终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英语。例如在加拿大,很多小学生在一年级时就已经开始通过自然拼读法进行学习。为此教师也应当把我规律,充分合理的利用有效教学方式。

(26)咱们是不干则已,干就干个大的,惊天地泣鬼神。咱们这几个哥们儿都一肚子坏水儿,蓝衣社想不出来的咱都能干出来,天上地下飞的跑的只要叫咱看上了他就逃不出咱的算计,全国的人精都在这儿了。(王朔《玩的就是心跳》)

猪伪狂犬病的病原为猪伪狂犬病毒,是猪养殖中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不同日龄的猪会表现不同的临床症状,随着猪日龄的下降临床症状日趋严重,死亡率不断升高。仔猪感染该病毒后,会出现神经症状、腹泻、角弓反张、尖叫等,在较短时间内死亡。猪伪狂犬病的发生没有典型的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季和仔猪生长旺盛时期发病率最高。自然条件下,该病毒除感染猪外,还可发生在牛、羊、猫、狗等动物群体中,病猪和带毒猪以及鼠类是该疾病的主要传染源,通过与患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该疾病。此外,患病猪和带毒猪鼻腔分泌物、唾液、乳汁、尿液中也含有大量病毒,污染周围环境后,健康猪通过接触这些污染物质,也可间接感染病毒。

以上两例的“不斗”和“斗”之间、“不干”和“干”之间,反差明显,对比效果鲜明。

突显。主观性的渲染可通过“句法对举”[5]获得,因此对举的衍生作用,是营造出一种突显效果,即互补化的反义对举是用相反的行为或事件来陪衬主体行为或事件。有意识地使用“则已”退让一步,以让语意推进,这种以退为进的方式,能营造出一种小夸张的气氛,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突显强化的效果。例如:

(27)在赵德顺生日这一天,他终于拄着拐来到他的大块地旁。不看则已,一看差点把他气死:本来说好了种谷子,眼前却是棒子,而且长得稀稀拉拉高低不平,跟豁牙子的嘴似的,反倒不如山坡子上、沟膛子里旁人的庄稼。(何申《多彩的乡村》)

(28)夏天,北京的阳光过暴,而且不下雨则已,一下就是倾盆倒海而来,势不可当,也不利于花草的生长。(老舍《养花》)

这里的“不看”和“不下雨”并非作者真正要表述的内容,所以用“则已”标记,意为“并非事实”,其真正意图是为突显后面的“一看差点把他气死”和“一下就是倾盆倒海而来,势不可当”营造气氛,以强化说话人的主观意图。

趋简和连贯。语法结构趋向简化不是语言自身的原因,而是外部的原因,尤其是语用的原因。“则已”句突显功能在篇章形式上的体现,就是追求行文的简洁以及表述的经济性。例如:

(29)据了解,有的领导机关干部不下则已,一下便抽调大批人员,组成工作组、验收队、检查团,队伍庞大,浩浩荡荡,好不威风。(《福建日报》1994-11-14)

(30)宗敏不听则已,一听禀报,登时心中火冒三丈,双眼圆睁,胡须根根奓开,连头发也几乎直竖起来。(姚雪垠《李自成》)

上面两句用其他的方式也能表述,例如:

(29’)据了解,有的领导机关干部要么不下,一下基层便抽调大批人员,组成工作组、验收队、检查团,队伍庞大,浩浩荡荡,好不威风。

(30’)宗敏没有听到也就算了,他一听到禀报,登时心中火冒三丈,双眼圆睁,胡须根根奓开,连头发也几乎直竖起来。

比较起来,例(29)(30)中使用“则已”的表达显然比例(29’)(30’)更简洁、活泼和自然,具有特殊的语用价值。

突显和趋简在篇章功能上更进一步,是追求形式上的连贯。“则已”和“(x)P(y)Q”经常构成字数相等的韵律结构,使前后分句从形式到节律,均达到匀称、整齐、文雅的效果。例如:

就氧化还原反应而言,首先,要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其次,要了解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这当然也包括《化学·选修4》中的H2C2O4溶液与KMnO4酸性溶液作用,Na2S2O3溶液与稀硫酸作用等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已经频繁亮相的一些重要的氧化还原反应(前者出现在2015年高考全国Ⅱ卷第13题中,后者出现在2017年高考全国Ⅰ卷第12题中)。再次,要熟练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和相关计算。

(32)第二天都对游行队伍中出现的那条中国“巨龙”做了报道:真是不舞则已,一舞惊人。(《人民日报》1996-12-08)

大鼠进行脑缺血后瞳孔散大,眼睛由红变白,缺血前期呼吸加快变浅,缺血后期呼吸减慢变深;再灌注期间瞳孔由散大转为缩小,眼睛由苍白转为红润,且呼吸加深加快慢慢转为正常平稳呼吸。

(33)因为在下修习的都是重手法,不发则已,发即伤人。(司马翎《霸海屠龙》)

以上几例在语音上都是“2+2”节奏,富有音乐美,而且有较强的文言色彩,读起来严谨周密,紧凑连贯,非常富有表现力。

5.统计学处理:所有服用过研究药物及接受肠起搏者均纳入安全性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样本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功能扩展与演化历程

1.迄今为止,对后置关联助词“则已”的研究极少,大多文献是在列举关联标记时顺带提及,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同“则已”的语法化程度还不够高有关。

通过对历史语料的考察我们发现,“则已”在先秦就已出现,主要有两种组合形式:

Peano轨迹在加工平面零件时得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对于非球面零件的加工,Peano轨迹无法确保达到预期的加工结果。因此,文献[42] 在Peano轨迹(图5(a))的基础上提出了更适合于非球面零件加工的类Peano轨迹(图5(b)),在对直径为100 mm的非球面零件加工的实验中,经过145 min的加工,使得面型误差由PV=0.386 λ,RMS=0.056 λ收敛至PV=0.097 λ,RMS=0.011 λ(其中λ=632.8 nm)。

(34)子之谋则已行矣。(《春秋公羊传·僖公二年》

(35)天地则已易矣,四时则已无矣,其在宇中者莫不更始矣,故先王案以此象之也。(《荀子·礼论篇》

(36)可则往,难则已。(《春秋左氏传·襄公二十九年》

(37)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管子·小称》)

(38)使死者无知,则已矣;若其有知,吾何面目以见员也!(《国语》第十九卷)

例(34)(35)是连词“则”与副词“已”的临时性组合,它们与现代汉语中的关联标记“则已”只是形式上的偶合,二者并无源流关系,此类情况迄今依然存在,如前文的例(1)。例(36)(37)(38)是连词“则”与动词“已”的临时性组合,其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结果,就是形成关联标记“则已”。

3) 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加新竹株数、产量会有所增加但差异并不显著,而平均胸径出现下降,即林分质量下降。这说明,在保证林分产量的前提下,低林密度林分的毛竹质量要优于高密度林分。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应定期对林分进行择伐,保证林内卫生并可获得经济收益。

刘红妮认为例(37)(38)类的“则已”表示“便罢”① 参见刘红妮《“则已”的词汇化和构式语法化》,《古汉语研究》,2009年第2期,第36-43页。 ,已经趋于成词或已经成词。我们认为此类“已”的语义已泛化为“罢了”“算了”,但其动词功能并未消失,“则”和“已”内部结构的分界也未消失,两者并未凝固成词。尤其是例(38),如果认为“则已”已虚化为助词(刘文的观点),那么助词“则已”+助词“矣”则是独立成句,而这样的用法在语言使用中是很难被接受的。即使到了汉代,在“则已”最经典的用法中,它也未必成词,例如:

例(21)“不听则已”和“一听这些话,就怒不可遏地吼起来”;例(22)“不看则已”和“一看血沸”之间的转折都是据实性的。例(23)谈论的是对常理的推论,“不办则已”和“一办就一定要办好,办彻底”之间是非据实性的转折关系;例(24)的论述是预测性的,“不亡则已”和“一亡必先我广东”之间、“我广东不亡则已”和“一亡必在这班入归化籍的贱人手里”之间的转折所依据的都是主观推测,也是虚拟性转折。

例(39)中,“则已”分别和“冲天”和“惊人”对举使用,具有明显的动词性特征。今人之所以认为它已虚化,是以现代的语言习惯去解释古汉语,导致以今律古。

我们认为,大约直到明清时期,原来在结构上尚未凝固、语义上也没有融合的“则+已”,才开始在读音上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双音节韵律词。例如:

(40)诸大夫相视欲悔,阳生前,顿首曰:“可则立之,不可则已。”(《史记》第三十二卷)

(41)崇祯十一年谕兵部:“编遣事宜,以千里为附近,二千五百里为边卫,三千里外为边远,其极边烟瘴以四千里外为率。止拘本妻,无妻则已,不许擅勾亲邻。如衰痼老疾,准发口外为民。”(《明史》第九十三卷)

(42)涟斥之曰:“诸臣受顾命于先帝,先帝自欲先顾其子,何尝先顾其嬖媵?请选侍于九庙前质之,若曹岂食李家禄者?能杀我则已,否则,今日不移,死不去。”(《明史》第二百四十四卷)

(43)所为讲者曰然则已;不然,则又往讲如前,必两人咸服乃决。(《炎檄纪闻》第四卷)

(44)战争之要,不战则已,战则须挟全力;不动则已,动则须操胜算。如有把握,则坚守一月二月三月,自有良方。(《曾胡治兵语录》第五卷)

(45)李氏听得院内有脚步声响,连忙出来一看。不看时则已,看了时不由得一阵痛彻心髓,登时落下泪来。(《七侠五义》第七十一回)

例(40)(41)的“则”和“已”的组合只表完结义,还是两个完全独立的语言单位;例(42)(43)的“则已”用于复句前分句末尾,附着在P之后,渗入了言者的主观立场、态度和情感,表示对所述话语内容的一种确认,它逐渐从陈述客观行为转化为强化情态与语气,已经有了词化的趋势。但这里前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主要还是靠“否则”和“不然”等来体现,“则已”的关联功能仍未显现。例(44)(45)“则已”的表述重点由表姑息语气转移到限定关联性述题,语气功能已经弱化,关联功能开始强化,并具有黏着性,已经可以看作是独立的后置关联标记了。但是,由于语言发展、演化的滞留和新、旧形式的并存,这一过程至今尚未完成,“则已”表姑息的情态义依然残留,这也正是为什么绝大多数辞书未把“则已”作为词收录的原因。

2.“则已”功能的演化,是语法化和词汇化的结果,具体而言,是结构的定型化和功能的整体化。

结构定型化。当“则已”总是处在表论断的前分句末尾时,其表完结的动词义会逐渐弱化,表姑息的主观情态义逐渐强化;当全句的语义重心进一步转移到后续句,“则已”逐渐在两个被联系的小句的中间位置上固定下来,因吸收句子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而具有了关联作用,其主观情态义随之弱化乃至丧失,关联功能得到突显强化。这一发展符合语序类型学中的联系项原则,Dik 指出:“联系项的优先位置为:1)在两个被联系成分之间(即‘联系项居中’);2)如果联系项位于某个被联系成分上,则它会在该被联系成分的边缘位置。”[6]

功用整体化。通过在言语表达中反复地使用,“则已”句逐渐积淀成一种较为固定的语言格式,这种习用化、规约化格式的形成,依靠的已经不仅是句式的逻辑推导,同时还有“则已”关联功用的整体性强化,即“一个实词由于经常出现在某个适于表示某种语法关系的位置上,从而逐渐变成了专门(或主要)表示这种语法关系的虚词”[7]。因此,后置关联标记“则已”的形成与发展,既同词汇化和主观化有关,又同这一过程中篇章功能强化的关联化有关。

五、结 语

综上所述,现代汉语中的“则已”作为关联标记,用于在分句之间建立起否定性假设关系。特定的标记功能使其在语篇中具有对举、突显、趋简和连贯等表达功用。“则已”的形成,与其发展过程中的词汇化和关联化都有一定关系,是结构定型化和功用整体化的结果。

“则已”的演化历程和功能扩展,体现了汉语关联标记在发展过程中的普遍规律:实义性成分在原有结构的支持下增加了新的关联功能,获得了进入句法结构体系的资格,进而促进新的句法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拓宽了语言的表现空间。

参考文献:

[1]刘红妮.“则已”的词汇化和构式语法化[J].古汉语研究,2009(2):36-43.

[2]刘丹青.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72.

[3]储泽祥,陶伏平.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J].中国语文,2008(5):410-422.

[4]COMRIE B.Tense[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5:39.

[5]邵敬敏.主观性的类型与主观化的途径[J].汉语学报,2017(4):2-9.

[6]DIK S C.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Grammar [M].Berlin&New York:Mouton de Gruyter,1997:406.

[7]谢惠全.谈实词的虚化[A]//吴福祥.汉语语法化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139.

The Post-Connective Marker"Zeyi"

ZHANG Li-rui1,FU Kun2
(1.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Xuchang College,Xuchang,Henan,461000; 2.School of International Cultural Exchange,Dong Hua University,Shanghai,200051)

Abstract: "Zeyi (则已)" is a post-connective marker used in conditional compound sentences.The marker has four pragmatic features such as comparing,highlighting,cohering and simplifying.The formation of"zeyi(则已)"is associated with its lexicalization and connectorization in the process,the result of the structure being shaped and the function being integrated.

Keywords: Connective Marker,Zeyi,Functional Features,Evolution Process

DOI: 10.13568/j.cnki.issn1000-2820.2019.04.021

中图分类号: H1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820(2019)04-0151-06

*收稿日期: 2018-06-18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位置敏感语法:基于汉语口语中的连词研究”(18AYY02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现代汉语口语语法多层面多角度研究”(17JJD740007)。

作者简介: 张利蕊(1979—),女,河南濮阳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许昌学院外国语学院讲师,从事现代汉语语法、英汉对比研究。

[责任编辑:王正良]

标签:;  ;  ;  ;  ;  ;  ;  

后置关联标记“则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