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愉悦课堂,培养创新意识论文_王元忠

构建愉悦课堂,培养创新意识论文_王元忠

王元忠 青海省大通县朔北中心校 810100

新事物往往会引起小学生的好奇心。但因年龄特点,学生的注意力易分散且短暂,唯有感兴趣的东西才能吸引其注意,并能表现出积极的学习状态。《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何借助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每个数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之一。小学教学要从学生喜欢课堂入手,教师必须尽可能创设愉悦和谐的的课堂环境,唤醒他们的学习意识,进而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一、注重培养思维能力,唤起创新欲望

1.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快慰,促进积极思维。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盛,当他们正确回答一个比较难的问题或解决了一道难题后,都会从心底升起一股兴奋感。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给他们满足的机会,进而产生学习成功感,引发其积极探索的兴趣和动机。

2.设计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应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 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学生猜想提出:“个位是0、3、6、9的数能被3整除。”我引导学生举例先初步验证,再用实验验证,通过用小圆珠摆一摆、算一算,接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在这样的环境中听不到呵斥和叹息的声音,看不到苦恼、僵持的状态,学生充分体验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引导探索学习,激发创新灵感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独立思考,放手大胆地让学生尝试探求新知。学生自己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自己能通过自学课本掌握的,教师决不代替讲解。要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学会,促进其思维的发展。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中测量圆的周长时,我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请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我用这种方法,你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我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利用多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环境,使学生敢于创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设形形色色的舞台,营造一种师生之间和谐、平等、民主交往的良好的数学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愉快地学习数学,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肯想、敢想的情感。

2.提供自主学习、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机会创新。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我提出在长6米、宽4米的房间里铺地毯,商店有宽1米、2米、4米三种型号的地毯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有的说“买1米拿起来方便”,有的说“买4米的铺起来美观大方没有接口”,还有的说“选择2米的,这样又方便又省钱,床底下可以不用铺”。课堂上学生质疑问难,创新意识的萌芽得到了保护,将逐步形成会问、善问的思维品质。

四、通过实践操作,调动学习积极性

课堂教学中单凭老师讲,学生只通过一种感官来进行学习,就容易感到疲劳、厌倦,听不进,记不住,效果就差。而通过多种感官,发挥学生好动的特点和长处,让他们亲自动手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量一量、拼一拼、剪一剪,学生积极性就高,教学效果就好。特别是几何初步知识的教学,这样做更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讲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时,教师为了让学生区分面积和周长,可以让学生先剪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面积和周长各指的是什么。为得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先让学生用纸剪一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用它量一量长方形、正方形图形的面积有多大,量一量数学书的书面有多大。由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参加实践,所以,学习兴趣很浓,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就理解深刻、记忆牢固。

五、在课堂上采取多种练习手段,适应学生心理特点

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对某一事物集中一段时间就开始分散、就不感兴趣、喜欢多变,这是小学生的又一心理特点。因此,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变换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兴趣的发展,特别是一堂课的练习,切忌单调的形式和简单机械的重复,否则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低中年级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游戏进行教学,把学生对游戏的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如口算笔算接力、组数对口令、找朋友、开火车、夺红旗等;在高年级教学中,教师可采取看谁解得快、看谁解法多、看谁编得又对又快(自编应用题)等办法,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学习精神,保持活跃的课堂气氛,消除学习疲劳,而且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通过创设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探索性地学习,培养其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最终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其创新能力,这才是使教学成功的关键。

论文作者:王元忠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  ;  ;  ;  ;  ;  ;  ;  

构建愉悦课堂,培养创新意识论文_王元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