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绿色课堂赢在起跑线上论文_王秀平

让绿色课堂赢在起跑线上论文_王秀平

山东威海荣成石岛实验中学 264309

【观察说明】

《洋务运动》是初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重要章节,其原因是洋务运动对于清朝历史的发展以及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乃至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发生,都有极其深远的影响。但这部分内容理论性的东西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尤其是洋务运动的性质、结果及评价更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教学中往往是教师费尽了唇舌,学生却好似雾里看花,教学效果一直不是很理想。

如何做好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生命化课堂赢于起跑线呢?带着这个问题,我观摩了王老师的一节《洋务运动》,作为观察者,我感触颇深。

【课堂观察点】

观察老师课堂导入时学生的活动情况。

【授课内容】

初二历史《洋务运动》。

【授课地点】

七年级九班教室。

【观察结果及建议】

通过观察,我发现王老师在准备《洋务运动》一课时一直想着授课的过程中怎样实现有效学习、怎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此出发点上,创设历史情景让同学们讨论:假如你是一名导演,准备拍摄有关洋务运动的纪录片,那么你将从哪些方面来拍摄?提议一出,小组马上开始讨论。刚开始学生积极性很高,但学生的讨论很快就陷入了平静。十分钟后,全班只有四名同学举手发言,而且只是照着课本说了几句,并没有提出有创意的剧本。

这是一个探究型教学策略的失败尝试。王老师在实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力图调整教学策略,想把授导型的教学以“创作剧本”的方式调整为探究型教学,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但效果不是很理想。

其实,王老师的这个策略设计是非常好的,既符合本课的学习内容,也符合中学生的学习心理,但为什么学生很快沉默下来了呢?他们对做导演没有兴趣?他们对学习内容不熟悉?他们对如何做导演无从下手?细细想想,我觉得存在这样几个问题:

一、设计被提出的时机不对

这样的设计一般来说应该是在学生学完并掌握洋务运动的基本史实后再提出来,否则学生对洋务运动一点概念都没有,根本无法做导演。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课前老师应提醒学生通过去图书馆、上网等方式查找资料,或者建议学生观看记录片《大国崛起》,初步了解洋务运动的有关知识,然后再把获得的资料进行筛选,根据各自的观点加以取舍,这样讨论起来才有理有据。

二、学生兴趣的调动不够

任何一个策略的选择与实施一定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并能够尽力调动学生参与其中。我个人认为如果教师这样引导效果是不是会好一些:同学们有没有看过《大国崛起》?优秀的纪录片最能展示历史、警示后人!同学们,如果让你来做一期《中国的崛起》,你会从哪段历史开始呢?今天我们所学的洋务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那么,让我们仿一仿《大国崛起》的导演们,做一期“中国的崛起之洋务运动篇”吧!

三、策略实施的步骤应该具体到某一方面

王老师设计的问题是:“你将从哪些方面来拍摄?”显得大而空,让人无法着手,因为大家都没有做过导演,“哪些方面”是指什么?

我认为,指导学生做好“导演”要明确以下几点:一个导演,要有自己的价值取向,首先应当让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即对洋务运动的某一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

如:

(1)洋务运动的背景、目的、代表人物。

(2)洋务运动的军事工业简介。

(3)洋务运动的民用工业简介。

(4)洋务运动的新式教育。

(5)洋务运动的结果、性质和评价等。

根据学生收集的资料侧重点不同把全班分成几个大组,再讨论,组内互相补充知识,把自己组的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这样,学生就可以有意识地根据自己的爱好寻找最能反映洋务运动发展历程的史实,包括图片、史料、人物资料等,既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兴趣。

【观察后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而已。”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导入无疑会为课堂教学的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所以老师提出问题时要具体些,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操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教学轻松愉快、生动活泼,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是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历史的理解和感悟过程,让绿色的课堂赢在起跑线上。

论文作者:王秀平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9月总第18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5

标签:;  ;  ;  ;  ;  ;  ;  ;  

让绿色课堂赢在起跑线上论文_王秀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