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论文_廖先金

(福建省三明市宁化县总医院 福建宁化 365400)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特点,针对性采取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15年至2016年全院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回顾性分析。结果:11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医嘱处理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给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查对制度不严,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观察,巡视不到位等。护士的资历与不良事件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结论:需重视工作流程改进,加强安全风险管理,加强低年资护士的学习与培训,加强关键环节与质量控制才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4-0281-02

护理不良事件是指护理过程中发生的,不在计划中的,未预计到的或通常不希望发生的事件。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及其他与患者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1]。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患者的安全越来越受各级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是急需探讨的问题。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统计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临床科室主动上报的护理不良事件116例,按护理不良事件类别分类统计,行资料整理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用百分比的方法对116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分类,发生原因,及直接责任护士的年限,发生的时间进行描述。

2.结果

116例护理不良事件中排前3位的分别是医嘱处理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给药错误。主要原因是护理人员因素:护理人员违规操作,查对制度不严,责任意识,风险意识不强,观察,巡视不到位等。护士的资历与不良事件有关。护理不良事件多发生在白班。详见表1~表4。

3.讨论

3.1 发生频率高的护理不良事件要高度重视

研究显示:医嘱执行错误、输液相关事件、给药错误、血标本采集相关事件4项占了75.8%。主要表现为临时医嘱转抄错误,无二人核对,配制药液错误或漏配制,剂量错误,输液外渗,医嘱漏执行,身份识别方式错误,交接班不清,沟通不良,血标本抽错或少抽,多抽等。护理管理者与临床护士应高度重视。

3.2 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1)不良事件发生原因护理人员占84.5%,主要是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环节核对出现偏差,给药核对流程没有严格执行。如,执行短嘱,手工转抄,因为忙而省略双人核对。医护,护护,护患沟通不到位,导致医嘱漏执行,多执行,错执行。护士责任心不强,巡视,观察不到位等。从表3中可见发生护理不良事件责任护士工作5年以内的占82.8%,其中工作3年内的护士占48.3%。主要是低年资的护理人员责任心不足,对护理安全意识不强,业务素质薄弱,工作中简化流程或不认真执行查对制度。高年资的护士出错多数是习惯性思维,简化查对程序。(2)环境因素占9.5%,与我院设施有关,如,卫生间,坡道无扶手,地板湿滑,有些病床无护栏等。(3)患者及家属因素占6.0%,患者及家属缺乏安全知识,不配合治疗护理,无陪护,10例跌倒事件,8例无陪护,另一例也发生在陪护离开后。4例坠床,一例无陪护。从表4中可见白班,中午班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高,主要是白班各项护理操作经手人多,交接干扰大,中午班是液体更换高峰,工作量大,巡视观察不到位,且这一时段护士容易疲乏倦怠,容易出错与毕娜等[2]的研究结果相似。

4.对策

4.1 加强对护士的培训

尤其是低年资护士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法律意识,沟通技巧等的培训。定期持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可缩短护士在临床的探索过程,增强临床应对能力,使其操作更加熟练,规范,人性化,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3],各科室制定了新入科护士(N0护士),N1,N2,N3护士的培训计划,定期考核。

4.2 规范护理行为

制定合理流程,注重流程的改造[4],查对制度执行不严是医嘱执行错误,给药错误,标本采集错误的重要原因,针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护理部,科室注重了流程改造。查对制度是核心制度的重中之重,在操作时严格执行身份识别制度,至少用俩种以上的方式(姓名,床号)的方式识别患者,护理人员查对是采用“呼唤应答法”[5]减少错误发生,认真执行查对制度及分级护理制度,按时巡视,密切观察病情。

4.3 加强护理人员人力资源管理

护士长根据病人数量及其病情实行弹性排班,注意年资搭配。低年资护士与高年资护士搭班,以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指导和把关作用。真正按患者需求安排护理人力资源,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有效途径[6]。

4.4 加强患者安全管理

入院时责任护士做好宣教,与患者签订住院患者安全告知协议,加强患者风险管理,做好警示标识,完善设施(卫生间,走廊安上扶手,安装床栏)。加强护患沟通,提高患者自身的安全意识。

4.5 加强护理质量控制

定期护理质控,查找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并组织解决。护士长每周至少一次参与医嘱总查对。每日上午下病房,加强监督并做好关键环节管理。

4.6 建立非惩罚护理不良报告制度及激励机制

建立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系统,坚持主动,自愿,保密,真实和公开的原则。多种形式报告,有口头报告,电话报告,书面报告以及网络信息系统报告等。并设置护理不良事件报告及处理流程。护士长24小时电话报告,48小时书面报告,并针对不良事件召开会议分析讨论,进行整改,追踪。鼓励自愿上报,对主动及时上报的人员和科室给予表扬,并对责任者姓名保密。不作为报告人及其科室违章处罚依据,不涉及人员的晋升,评比,奖惩。并根据不良事件情节给予免责,减轻处罚或奖励处理。如隐瞒不报,一经查实,按情节轻重程度给予处理。我院护理部设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原因分析和经验交流,定期评价效果预防。类似事件再发生,确保护理安全。

【参考文献】

[1]王萍萍,张绍果,贾海清,等.SHEL模型在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15):1901-1902.

[2]毕娜,宋利群,黄津芳,等.提高护理评估准确性的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6):93-94.

[3]唐金凤,徐艳,周维艳.低年资护士静脉穿刺技能专案制定及实施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2,31(6):1072-1073.

[4]区洁崧,梅鸾仙.188例护理不良事件分析与防范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4):265-267.

[5]杨莘,王祥,邵文利,等.335起护理不良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2):130-132.

[6]汪丽琎,黄雪梅,李燕,等.呼吸内科护理工作量与人力配备状况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09,9(5):29-31.

论文作者:廖先金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9

标签:;  ;  ;  ;  ;  ;  ;  ;  

116例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探讨论文_廖先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