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教学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之我见论文_李小红,李雨潺

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华区乐福小学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五步教学法”,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体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实现情感交流。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当前课堂教学提倡的生本教育。

【关键词】五步教学法 优化 数学课堂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既定的教学内容,打造高效课堂便成了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自2017年春,我校提出了数学课堂“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即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应用——问题拓展五个步骤。通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摸索,现根据 “五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谈一些自己粗浅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生活中的例子,老师要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的生活情境入手,引出学习内容,从而提出问题,这样学生根据问题进行有目的的进一步学习,效果肯定会事半功倍。这就为高效课堂做了很好的铺垫,为优化课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龟兔赛跑》动画中的片段创设情境引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被调动起来了,都瞪大了眼睛看着片段中:乌龟要和兔子进行跑步比赛,结果发生了争执,到底是乌龟的跑道长还是兔子的跑道长呢?这里,留给学生一个悬念:如果你是裁判,你该怎么做?学生看到自己喜闻乐见的动画,个个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兔子的长方形跑道的长度和乌龟的圆跑道的长度到底是否一样长。

其实,在平时的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老师不仅能在导入环节,在探究新课的过程中,也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创设出多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提高课堂效率。

二、多动手多实践 ,探究问题

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学生熟悉的物体,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学生去思考,从而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规律。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前准备了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然后进行一个摆一摆的实践活动,要求学生用12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摆出一个长方形,先自己摆一摆,然后组内交流各自的摆法。小组汇报三种不同的摆法后,让学生自己通过摆一摆的过程来体会摆法不一样的3个长方形的面积是相等的。接着让学生自主探索这3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由于是学生自己动手摆出的作品,所以学生积极性很高,很愿意主动去探索。

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精神。

三、了解学情,营造和谐氛围,才有利于解决问题

老师只有经常深入学生,才能摸清学生的知识储量、认知水平、思维习惯,才能有效地克服“学生熟知的我们还喋喋不休,学生难解的我们却不了了之”的倾向。同时,构建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师生进行良好互动的重要前提。我们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与学生相互理解,情感相通,配合默契,才能真正地把时间权、主动权、选择权、体验权、话语权、评价权还给学生,实现高效课堂。

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一课时,我先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和年龄特点,先让学生去体会什么是分类标准,举例:如我们班的学生按年龄去分,是一种分法,按性别这一标准分类,又是一种分法。在学生明确分类是有不同标准时,我才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多个不同类别的三角形放在一起,让学生去按自己的标准去分类,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角的特点去分类的;有按边的特点去分类的;再找学生说明自己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教学效果很好。

四、在应用问题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应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创设体验成功的条件和环境,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我班一位男生,数学基础差,字体还潦草,0、6不分,4、9不分,别的学生帮助他他很不乐意,认为很没面子。即使计算也是出错很多,做作业时看到别人完成很快,自己很是着急,情绪马上急躁起来,结果往往事倍功半。了解情况后的我重新调整方案:要求他首先把字写端正,由于时间关系允许作业少做一些,但要求必须注意正确率,不会做的求助小老师,讲明白了重新做,做对了再继续,让他认识到他也可以像其他同学一样,也能够做对题目,也能受到老师的表扬,慢慢地树立他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放大地表扬,使他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渐渐地,他字体端正了,对学数学有了信心,成绩自然也就有了提高。

五、课堂上要善于运用马塔利翁效应,激发学生拓展问题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运用马塔利翁效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微笑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了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五步教学法”,既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更能体现师生的民主平等,实现情感交流。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真正达到了当前课堂教学提倡的生本教育。总之, 我将非常期待以自己的思考、交流,引发更多老师对“五步教学法”的关注、探索。

论文作者:李小红,李雨潺

论文发表刊物:《成长读本》2018年4月总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10

标签:;  ;  ;  ;  ;  ;  ;  ;  

“五步教学法”优化小学数学课堂之我见论文_李小红,李雨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