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诵读,收获甘甜论文_陈怡

播种诵读,收获甘甜论文_陈怡

湖北宜昌远安县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444299

一、职教行业的困境与思考

在中职生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他们学习基础相对较差,缺乏学习主动性及目标性,更缺乏自信心。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老师很用力费心地讲授写作手法、分析文章写作特色等等,孩子们却大部分都是无动于衷,老师个人的声情并茂、满怀激情很少能打动学生、带动学生。特别是中专生,他们没有丝毫的升学压力,没有文化课学习的目标和动力,故而枯燥的理论课堂给学生更多的只是无趣和厌恶。

总是有人在不断告诉我们,国家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春天就要来了。然而我们等了又等,盼了又盼,望眼欲穿,春天却从未来过,远安职教中心的师生们一直在艰苦的环境中斗争着。所以我们同样都意识到了一点,职高边缘化是既定事实,我们的春天需要我们自己酝酿,酿得百花始成蜜,自己辛苦自己甜!所以很多老师都在为职高教育教学发展探索研究,想方设法,自导自演地去实践,去追寻职高人的人生价值和尊严。在众多的职业学校生存现状中我们也发现,只有那些创出自己特色的学校才有地位和尊严,所以我们也必须在这浮沉似浪的发展大潮中去创造远安职教特色。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俗语说:“三分文章七分读。”朗读教学法是我国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长久以来我们的教育先辈对朗读教学法可谓钟爱有加。我们认为诵读是一种艺术,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听电视剧中配乐下的一段对白,如果演员非常投入、声情并茂,往往会感动得心潮澎湃,甚至热泪盈眶。读书也是一样,如果我们能让孩子们像演员们一样读出感情,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以及普通话、表演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更不在话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然而,跟其它教学方法一样,利用现行的中职教材文本进行诵读,我们发现,要诵读出效果较难,很难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从而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魅力引导,激发兴趣。

去年,我带的是刚从江苏、武汉、广州各地实习回来的三年级学生。这样的班里,大家都发现,常规的课堂越来越走不下去了。刚好,那个学期部里大力推进经典诵读、书香校园等活动,并由语文组编写、专业部印制了经典诵读简印本。但早自习自读过程中,我发现学生读得并不来劲,也没有兴趣。后来,我就在语文课上朗诵了之前练习过的一首诗《在山的那边》,并配上了抒情的音乐。这首诗情绪起伏较大,因而学生的情感也跟随我的语音、表情及音乐此起彼伏。当时看我到那些一向上课不怎么上心的同学都抬起了头,一下子全班的眼光都集中到了我的身上。那一刻,我知道我成功了,他们都被我的诵读深深折服。读完之时,全班同学在稍稍沉默后,突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想这掌声意味着学生被文章的美所感动,也被我认真诵读的情所感动了。

从此,孩子们也慢慢开始学习诵读,用心诵读,把平时读书时“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的读书模式变成后来带着心去读书的模式,他们开始模仿、开始思考,从而有了理解、有了表达。

2.小组合作,探讨模仿。

后来在这个班,我尝试了朗诵比赛活动,没想到,学生们热情高涨。那天是周六,两节连堂,我把他们分成6个6-7人的小组,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练习、表演,可以单人朗诵,也可以小组或几人合作朗诵。我让大家第一节练习,第二节课表演。我还在黑板上大大地书写了“经典诵读朗诵比赛”的标题,以创设舞台氛围,并给他们准备了音箱和几首百搭的背景音乐。让我没想到的是,在练习过程中,他们每一个人都很认真,也很快乐,他们一时读得很大声,一时读得很夸张,一时在某个字上反复读,一时读得全组人都笑了……另外让我意外的是,在这一次的表演中,班上每一个同学都上台了,每个组都进行了集体表演,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台词,而且有几个组主动积极地要求出了两个节目。课下的时候,他们都还意犹未尽。从这次活动当中,我发现了,这些孩子原来缺少的是舞台,他们需要更多的眼睛、更多的聚光、更多的焦点投向他们。

于是,后来,我们多次开展了朗诵比赛活动。从此我的课堂不再是我一个人用心的课堂,我的课堂变成了39个人用心的课堂。每每我都会给他们配上音乐,有时也给他们放一些网上的经典诵读优秀作品,孩子们咿咿呀呀地在课堂上变换着各种声调学习诵读,课堂上有了人心,有了探讨,有了用着心的活跃。站在这样的课堂里,我觉得很舒心。

3.漫延生活,升华语文。

慢慢的,孩子们养成了朗诵的习惯,在朗诵中也能越来越多地找寻到成就感。校社团活动中,我班很多学生报名参加了广播社,把他们的朗诵技巧和习惯运用到了生活中,播撒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颂诵成为了他们的一项优秀技能。经过这些活动,我发现在我的语文课堂上,孩子们的眼神里更多的是尊敬和渴望,他们希望我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知识、能量、资源、舞台……我想,那便是最可贵的求知欲和上进心。

诵读虽只是语文教学方法中的一种,它也不是语文最核心的内容,但它的确是一剂良药。此药用来过程虽长,但药味不苦。它是一个杠杆,能撬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之泰山,能让我们在课堂中和孩子们一起收获甘甜。

论文作者:陈怡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1月总第2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13

标签:;  ;  ;  ;  ;  ;  ;  ;  

播种诵读,收获甘甜论文_陈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