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紫翔,白莎,罗凤英

广元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 四川 广元 628000

【摘要】目的 探讨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方法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60例(96眼)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2015年6月25日-2016年6月25日),对所有患者均给予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病情随访,得知裸眼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的共有87眼,占据百分比为90.63%,治疗前后屈光参差度分别达到(3.13±1.20)D与(0.34±0.35)D,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P<0.05;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近视加深速度有所减慢,P<0.05,治疗前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分别为(-3.85±2.05)D与(-1.04±1.30)D,治疗后的高度数眼与低度数眼分别为(-4.22±1.82)D与(-1.24±1.53)D。结论 采取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便于将双眼视觉功能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双眼视觉;角膜塑形镜;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

随着近些年来青少年近视人数的发病率不断递增,导致严重影响了广大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与学习,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角膜塑形治疗方案,并得到了医学工作者的高度认可[1]。其中角膜塑形镜属于一类高透氧硬性角膜接触镜,若夜间患者佩戴便于对角膜前表面进行重塑,帮助患者将近视度数有效稳定,为了对其治疗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本文将相关资料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至我院就诊的60例(96眼)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2015年6月25日-2016年6月25日),医护人员在患者入院后热情迎接,与患者讲解医院的治疗环境、治疗方法、注意事项、意义等,帮助患者及时缓解内心不良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近视度数均小于等于6.00D,为双眼近视或者单眼近视,两眼的屈光参差值大于等于2.50D,将精神异常、全身免疫系统疾病、胶原疾病患者排除。

其中男性患者32例,占据百分比为53.33%(32/60),女性患者28例,占据百分比为46.67%(28/60),7-16岁为年龄区间,(12.52±2.01)岁为平均年龄;最佳的矫正视力水平均大于等于1.0,球镜范围在-0.75~-6.00D之间,散光小于等于-1.50D。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治疗前给予常规的检查。给予主客观验光检查,插片验光对其屈光度进行确定,给予裂隙灯显微镜对眼前节进行检查,给予眼底镜对眼底进行检查,给予光学生物测量仪对眼轴长度进行检查,给予非接触式眼压计对眼压进行检测,给予计算机辅助角膜地形图对角膜曲率进行检测,给予角膜内皮显微镜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六边形比例、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进行检查。

条件符合的患者才可进行治疗,治疗时选择规范化的验配流程,每日晚上连续佩戴8-10h时间,若在佩戴时伴有不适感可随时就诊,若出现发烧、感冒等疾病应停止佩戴。

1.3 评价指标

对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为期12个月的病情随访,观察患者的裸眼视力,选择综合验光、电脑验光、散瞳后电脑验光等方式对屈光度数进行检查。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研究涉及的相关资料记录至SPSS21.0的统计学软件中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以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屈光参差度

治疗12个月后,60例(96眼)患者中,得知裸眼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的共有87眼,占据百分比为90.63%。

下表1可知,比较治疗前后的屈光参差度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分析屈光参差主要是因为两眼的屈光状态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若差异性较大,将会引发人体双眼视网膜上物象不等的情况,导致丧失立体视,引发双眼单视障碍现象[2]。临床上可选择角膜塑形镜对近视性屈光参差病变患者进行治疗,可达到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关研究指出[3],近视性屈光参差可能是由于人体角膜厚度、近距离用眼、眼压等因素造成,以眼轴作为双眼屈光参数的差异,即为高度数眼较低度数眼轴就更长,随着人体年龄的逐渐增长,将会进一步增加两眼的参差量。另有关研究指出[4],除了眼轴差异以外,高度数的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较低度数眼更薄,给予普通的框架眼镜矫正后,表面为屈光参差者双眼视网膜像不等大,导致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体的双眼视觉,某些患者对于双眼足矫眼镜无法适应,多半给予高度数眼欠矫,便于将佩戴的舒适度增加,容易增加双眼参差量。

对该类疾病患者给予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时可依据机械压迫效果、按摩作用机制、液压机制等将眼轴增长减缓,将患者裸眼视力进一步提高,帮助患者将近视及时矫治。采取现代角膜塑形术进行治疗通常是依据逆几何形态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片,内表面由许多个弧段组成,可对弧下泪液负压吸引进行反转,并平坦基弧对于角膜造成的机械压力,导致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体的角膜屈光度。采取该类方案进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在短时间内降低角膜表面的K值与角膜弯曲度,逐渐平坦角膜中央区域,降低柱镜的屈光度,提高裸眼的视力,及时矫正患者的近视情况。此外,在角膜塑形镜的作用下,可将由于佩戴框架眼镜引发的双眼物象不等情况及时消除,在裸视状态下,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视功能,以防继续加深近视情况。

本次研究对我院收治的60例(96眼)近视性屈光参差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并采取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病情随访,结果显示,得知裸眼视力≥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1.0以上的共有87眼,占据百分比为90.63%,相比治疗前,治疗后患者近视加深速度有所减慢。采取角膜塑形镜进行治疗,便于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裸眼视力,降低屈光参差度,减慢近视加深的速度。所以说,对于该类疾病患者采取角膜塑形镜矫正治疗的影响较大,便于提高患者视力水平。

综上情况可知,采取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便于将双眼视觉功能有效改善,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敏,孙建楠,马佳,等. 配戴角膜塑形镜治疗少年儿童近视的疗效及依从性分析[J]. 重庆医学. 2013(21): 2540-2542.

[2] 张春侠,李自芳,陈梅珠.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 33(7): 724-727.

[3] 易际磐,金成鹏. 角膜塑形镜停止矫治后患者角膜与屈光状况研究[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6, 26(10): 111-114.

[4] 纪惠芳,陈洁,杨积文,等. 青少年高度近视配戴角膜塑形镜后视觉质量及安全性分析[J].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6, 34(6): 546-550.

论文作者:王紫翔,白莎,罗凤英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7年10月上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1

标签:;  ;  ;  ;  ;  ;  ;  ;  

角膜塑形镜矫正青少年近视性屈光参差对双眼视觉的影响分析论文_王紫翔,白莎,罗凤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