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实效性探究论文_黄沃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实效性探究论文_黄沃

黄沃 横县新福镇飞龙小学 530300

【摘要】“互联网+”时代,微课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课堂变得更丰富灵活。微课,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点亮了小学语文课堂。所以,作为一个有智慧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灵动的“微课”在教学中产生实效,打造出真正的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关键词】“互联网+”;微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09-078-01

“互联网+”时代,逐渐涌现出微小说、微信、微视频、微电影等一系列的微事物。中小学教学中也逐渐出现了微课程、微型学习等新的方式。微课教学是一门短小精悍的教学模式,将它运用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跳出了小学语文课堂传统教学的束缚,微课让课堂显现童趣乐趣,能够解决教学难点以及拓展提升,可以有效改善学生的学习氛围,并逐步创新学生的学习模式,微课在“微”中身手不凡。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和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我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微课运用的实效性探究。

一、微课,让学语文妙趣横生

莱辛说:“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他所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小学生因为年龄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快速集中,往往上课的铃声已经响起,他的思想还在操场的游戏中。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该特别注意创设有效的语文情境,先声夺人,一出场就要抓住学生,点燃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快速融入课堂,积极主动探究新知,这是一堂课的关键。教师可以从设计导入开始,让学生向而往之。微课的出现,运用大量的图片,声情并茂,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习直观化,学习的开始免去了教师唇耕舌耘的说教,借鉴了好莱坞大片中悬疑、意外、问题等刺激元素,让课程趣味十足,富有视觉黏性。

比如在学习《水乡歌》一课的时候,一开课我就链接了一段微课:伴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一幅江南水乡的图画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清凌凌的河水九曲十八弯,一座座小桥架在小河之上,显得优雅别致。小河两岸是古朴的村社,屋顶上升起袅袅炊烟。渔民们驾着小船在小河上穿梭,声声渔歌在河面上飘荡。这独特的江南水乡图立刻吸引住了生活在北方的小朋友的眼球,使他们恍如身临其境。短短几分钟的微课,让学生了解了水乡的模样,为后面学习课文,理解水乡的特点―水多、船多、歌多,做了很好的铺垫。

二、微课,让教学重难点迎刃而解

课时教学重点就是学生一节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学科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反映,是一节课教学的核心知识。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学重难点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的内容,也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传统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但有可能会因为课堂突发情况或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转移而偏离重难点教学。微课设计目的性强,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音像展示的形式也富有吸引力,内容精简、主题突出,直观易懂,能够吸引学生的眼球,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地展开学习,有利于学习重难点的攻克。把抽象变得具体形象,将知识带入生活。

如在教学《捞铁牛》时,让学生理解捞铁牛的过程就是本课的难点,我制作微课,以动画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了铲沙入河后发生的景象,随着船上泥沙的不断减少,船身的重量在逐渐减轻,随着船身的上浮,陷入淤泥中的铁牛就被拔了出来,从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了怀丙和尚是如何巧妙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使他们感受到了这种方法的简便与实用,体会到了怀丙和尚的智慧,顺利地突破教学难点。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作文无疑是学生最头疼的一样作业。很多学生拿到题目以后总感到没有东西可写,绞尽脑汁写出来的文章也是枯燥无味、空洞无物。巧妙地利用微课,可以克服学生写作时下笔难的现象。在指导学生写《我最喜欢的花》这篇作文时,我事先制作了一些学生熟悉的花的微课。通过微课展示让学生观察花朵和叶子的形状、颜色、味道,了解花的生长过程和习性,体会花所隐含的精神品质。经过指导,学生掌握了观察的顺序,找到了不同的花所具有的特点,拥有了写作的内容,产生了写作的欲望,写起作文来自然下笔如有神。

三、微课,让孩子视野一望无垠

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学生一般都会感觉意犹未尽。这时教师就可针对课文的内容,向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资料,让学生的知识得到拓展,不断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微课使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开发相应的课程资源,让学生超越课堂之外,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丰富、拓展、延伸,这些对拓宽学生学习的视野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如在学习《包公审驴》一课后,学生对包公运用智谋巧抓偷驴贼的办法拍手叫绝。一看学生兴趣正浓,于是我也借此东风,利用微课向学生介绍了展现了我国古代人民智谋的“三十六计”。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了“三十六计”的内容,让他们知道了“三十六计”包含的典故和演化出的成语和含义,同时让他们体会到了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些课外内容的拓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量,更能激发他们学智谋、用智谋、创智谋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微课犹如一缕春风,给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带来蓬勃的绿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课堂变得更丰富灵活。微课,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点亮了小学语文课堂。所以,作为一名有智慧的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应该让灵动的“微课”在教学中产生实效,打造出真正的小学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论文作者:黄沃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9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8

标签:;  ;  ;  ;  ;  ;  ;  ;  

微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实效性探究论文_黄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