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流行音乐为古代诗歌教学助力论文_郑人杰

让流行音乐为古代诗歌教学助力论文_郑人杰

郑人杰(义乌市国际商贸学校 浙江 义乌 322000)

【摘要】笔者在《琵琶行》教学过程中,以抖音上火爆的新编曲《琵琶行》作为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审美能力,由此想到: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找到二者的融合点,也能够让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在语文课堂上架起彩虹。

【关键词】古代诗歌教学 流行歌曲

中图分类号:G68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636(2019)06-143-01

《尚书》中说:“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唐朝有“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宋朝有“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的说法。这说明自古以来,诗歌便是人们广泛传唱的歌曲。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左东岭呼吁:“诗美的熏陶可以为人的精神世界提供更为广大的生命空间,可以增加现代人的生活情趣,从而使人的生命更为充实与富有意义。"从遵循新课改精神而诞生的中职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的编写情况可见,选文数量增加,单元模块更重人文精神。这为当前的中职学生的阅读鉴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阅读视野,然而在现实中古诗词课堂教学依然如旧:有的听着名家声情并茂的朗诵,无动于衷,或者是觉得太做作;有的只会默写背诵,诗词鉴赏水平还是停留在初级阶段;更多数的把古代诗歌视为“鸡肋',更不用谈获得诗美的熏陶。面对这样的情景,有不少人士将其归因考试的功利性引导以及流行音乐、快餐文化的冲击。笔者却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也不可能绝缘,在面对网络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学生、我们的古代诗歌教学势必也要有新的教学方式,而流行音乐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现代教师所要做的不是固,守老传统,而是要了解学生的文化环境,了解他们所喜欢的文化形式,将教学目标生活化具体化,引导学生在精彩纷呈的网络社会中寻找并确立自我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涵养。

如今,流行乐坛刮起了“中国风”,比如《生僻字》,再比如这段时间爆红的《琵琶行》,学生对“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更是耳熟能详,原本这是一首篇幅较长的诗歌,背诵更是让学生叫苦不迭,然而我在教学这首长诗时候,把流行音乐作为导入时,学生也能够认真地轻声跟唱《琵琶行》,效果远胜传统的诗歌朗诵,中国风的流行音乐在流行和古诗歌之间架起一座长虹桥,通过对流行歌曲重复播放,让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了青春活力,也让学生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还能增加学生对古诗歌学习兴趣,抖音中的舞蹈视频让“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夜成为网络神曲,这大概是白居易当年未曾料到的吧。回想这首600多字的古诗曾经背哭了多少学生,如今被重新编曲后,许多学生说,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究其原因,首先古代诗歌与流行音乐在韵律节奏上都有着一定的要求。在诗歌的过程中,为了体会韵律美,需要找出韵脚。绝句、律诗还好有规律可循,遇到词中间一换韵,学生常常不知所措。但是尝试用流行歌曲的韵理解诗词的韵,学生却很快能掌握。

其次,古代诗歌和流行音乐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两者均是抒情言志的良好的载体。人是情感动物,当一个人在诗歌与流行音乐中读到自己相同的情感寄托,那瞬间的共鸣足以说明诗词、流行歌曲在情感表达方面有着莫大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再者,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在表现形式上极其相似,古典诗词与流行歌曲都特别注意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善于营造无限的想象空间;善于运用某些特殊的意象;善于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综上所述,那么如何让流行音乐为古代诗歌教学助力呢?以下是笔者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常用两种方法:

一、情因乐动,用流行音乐来激发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上好课,就得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的兴趣之火。”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了兴趣,他就会对其首先注意,并进行仔细观察、思考,不断提出问题,去探索、追求,获取更广博的知识。中职生的语文基础普遍较差,这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有直接关系。中职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及古代诗歌的教学一直是个难题,很多学生一提到文言文、古代诗歌就头疼,而巧妙地把流行歌曲与古代诗歌学习联系起来就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其畏难情绪,加深其对古诗词的理解。如李清照的《如梦令》被重新配曲,随着电视剧《知否》热播而广为传唱,就可以直接应用在课堂教学中。

二、以情感人,激活情感是引导高中学生鉴赏古诗词的一种重要途径

在古代诗歌教学开场或者结束时引人传唱较广歌曲,流行音乐因为通俗,学生更容易接受。《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是当今流行歌坛上颇受欢迎的古典诗词。当安文用细腻演绎李清照的愁绪,当徐小风以哀怨阐释李煜的愁情,当王菲用空灵吟唱苏东坡的冷清,学生很容易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理解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以歌传情"是流行歌曲的核心,在字里行间激发情感的催化剂。多次重复后,每当音乐响起时,学生自然跟着轻唱,学习变得既轻松又快乐,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这也正是印证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兴趣的驱使下,一度使他们头痛的背诵竟然轻而易举地完成了。这些曲子是颇具才情的作曲家依据自身较高的文学修养、音乐修养、审美水准在中国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中寻找最佳的结合方式创作而成,学生更容易接受,旋律启动心灵、酝酿情感,催发想象和联想,从而解读语言符号,重构感性形象,使学生突破千年的隔阂去感受古人的情怀成为可能。当代流行歌曲中很多“中国风"歌曲更多的是赋予“故事”新的情感诠释,将传统文化意象借用、整合与重组,构建新的意境,从而传达现代人的解读。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入这些歌曲,让学生在现代旋律中透过意象,对世人相通的情感有更真的体验。

学习古典诗词就是回望我们民族文化的血脉源头,现代教师要做的不是固守象牙塔,而是要有开放的阅读态度与视野,去寻找流行文化与课堂教学的汇流点,在教学中构建快乐有效的语文课堂,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素养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成就其诗意人生。

参考文献

[1]左东岭?古代诗歌的当代定位[J」.光明日报,2000一11一30?

[2]吕晓燕?让流行歌曲为语文教学插上美丽的翅膀科技资讯,2009(22)

[3]李长吉.教学价值观念论[M].兰州:甘肃教育出版社,2004.

[4]马彦娟.大众文化为我所用――试论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J].现代语文(中旬?教学研究),2008,(1).

论文作者:郑人杰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22

标签:;  ;  ;  ;  ;  ;  ;  ;  

让流行音乐为古代诗歌教学助力论文_郑人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