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生长激素基因对部分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猪生长激素基因对部分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杨明君[1]2002年在《猪生长激素基因对部分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实验采用PCR-RFLP技术,实验选择了Msp1、Apa1、Hpo1、Hpo2、Hha1、Hha2、Dra3六种内切酶寻找+206——+711片段的多态位点。实验结果发现,此群体的GH基因506bp片段不存在Dra3、Hpo1、Hpo2酶切位点。Msp1、Apa1、Hha1、Hha2都存在着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酶切位点。并分析了各多态位点在杜枫姜猪中的分布特点,以及杜枫姜猪的群体遗传学特征,并探讨了各多态位点与杜枫姜猪部分生产性能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所扩增的猪GH基因+206——+711片段PCR产物经Msp1酶切之后产生AA(284、222)、AB(284、222、147、136)、BB(222、147、136)叁种基因型;经Apal酶切之后产生CC(280、226)、CD(280、224、130、96)、DD(280、130、96)叁种基因型;经Hha2酶切之后产生EE(506)、FF(156、349)两种基因型,杂合型缺失。根据检测结果,Msp1酶切的叁种基因型中都被检测到,其中BB基因型占主要部分,但等位基因A和B在群体的分布差异不大。在Apa1酶切的叁种基因型中DD基因型占主要部分,群体中等位基因D是优势等位基因。GH基因经过Hha2酶切以后产生两种基因型,基因型EF缺失,基因型FF显着多于基因型EE。 GH基因PCR-RFLP多态位点Hardy-Weinberg平衡的X~2检验表明,杜枫姜猪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p<0.01),表明这个群体正处在强烈的选择培育当中。杜枫姜猪GH基因PCR-RFLP多态位点PIC处于中度多态,因而GH基因PCR-RFLP多态位点的寻找在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上具有一定的潜力。 本研究中,Msp1酶切的叁种基因型对早期体重、增重均没有发现显着的影响。但在Apa1酶切的叁种基因型中,杜枫姜猪70日龄体重DD基因型显着高于CC基因型(P<0.05),且从6个月的生长趋势看,D等位基因可能为生长性状的有利等位基因,这从各个阶段的增重也可以看出。D等位基因频率X~2检验显着高于C等位基因(P<0.05),这与对猪的生长性状选择的结果相应。PCR-RFLP-Hha2的两种酶切基因型对猪的早期体重、增重都没有显着的影响。 本研究中,GH-PCR-RFLP-Msp1和GH-PCR-RFLP-Apa1酶切基因型的不同组合对扬州大学硕士论文杜枫姜猪的70日龄体重的影响差异显着(P<0.05’),ABCC基因型70日龄个体体重显着高于AACC、BBDD基因型(p<0.05)。GH一pCR一RFLp一Mspl和GH一pCR一RFL尸一Apaz酶切基因型的不同组合当中,在45日龄时,BBFF基因型个体体重显着高于BBEE基因型(P<0.05),70日龄个体体重AAEE和BBFF显着高于AAFF基因型(P<0.05)。且从初生到6月龄体重增长来看,BBFF基因型的个体体重也比其他的基因型的要高,BBFF基因型在群体中的分布也是最多的,因此,BBFF联合基因型有可能作为一种生长性状的遗传标记。GH一PCR一RFLP一Apal和GH一PCR一RFLP一HhaZ酶切基因型不同组合中,DDEE基因型45日龄杜枫姜猪个体体重与CCEE基因型差异显着(P<0.05),从初生到6月龄的整个生长过程看,DDEE和DDFF基因型在各个阶段的个体体重都较高,而且基因型频率也显着高于CCEE基因型(P<0.05)。 所有的GH一PCR一好LP酶切基因型当中并没有发现与体高、体长、胸围相关的基因型 本实验中发现猪生长激素基因的Mspl、HhaZ和Apal酶切基因型对杜枫姜叁元杂交猪的初生窝重和乳头数没有显着差性影响。

赵青[2]2009年在《金华猪生长激素(pGH)与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状影响的研究》文中提出本试验以114头金华猪为研究对象,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生长激素基因(pGH)和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在金华猪中的多态性和分布情况,同时采用SPSS 13.0程序分析了pGH和MyoG 2个基因对金华猪生长性状的的遗传效应,进而对金华猪的生长曲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pGH基因的2个基因型CC、DC在金华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60(CD)、0.40(CC); MyoG基因的3个基因型AA、AB、BB在金华猪中的频率分别为0.03(AA)、0.19 (AB)、0.78 (BB).虽然金华猪pGH基因和MyoG基因不同基因型间的个体初生重、1月龄重、2月龄重、3月龄重、4月龄重、5月龄重、6月龄重有一些差异,但都没有达显着水平(P>0.05),同时也没有发现pGH和MyoG基因对金华猪的生长性状的交互作用(P>0.05)。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Gompertz模型效果最佳。比较公猪与母猪的生长曲线,结果表明母猪具有后期生长速度快的优势,由生长曲线可见,金华猪具有早期生长速度较快、生长拐点早、拐点体重小的特点。

蓝贤勇[3]2007年在《山羊重要功能基因遗传分析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文中研究指明本研究以西农萨能奶山羊、关中奶山羊、崂山奶山羊、内蒙古白绒山羊、陕北白绒山羊、板角山羊、马头山羊、贵州白山羊、贵州黑山羊、雷州山羊10个品种共计1384个个体为材料,利用生物信息学、DNA测序、DNA序列分析、PCR-SSCP、PCR-RFLP和AS-PCR技术,克隆和分析了山羊POU1F1基因,并研究了POU1F1基因(第1~6外显子,第1、3~5内含子)、PRL基因(第1~5外显子)、IGFBP-3基因(第1~3外显子和第2、3内含子)、LALBA基因(第1、3、4外显子)以及CSN1S1基因(0/1等位基因)共5个候选基因20个基因位点遗传变异,同时探讨山羊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经济性状(产奶量、产绒量、绒长、绒厚、初生重、体重、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旨在获取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信息,找到与经济性状相关的DNA标记,为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开发与利用,以及DNA标记在标记辅助选择中的开展和奶山羊、绒山羊和肉山羊生产性能的改善与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获得以下重要研究结果:1山羊POU1F1基因的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首次克隆山羊POU1F1基因完整编码区(CDS),全长876 bp,编码291个氨基酸,包括6个外显子。此外,747 bp完整第4内含子也被成功克隆。预测表明:该蛋白理论pI为8.36,其二级结构以螺旋为主,第63~79位氨基酸肽段可能是跨膜区,第124~198位氨基酸肽段位置可能是POU结构域,第215~271位氨基酸肽段区间可能是同源结构域;该蛋白DNA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绵羊同源性最高达99.0%,其次是普通牛,与绵羊亲缘关系最近,其次是牛。2山羊POU1F1基因遗传变异位点首次揭示18个遗传变异位点,其中,第3~6外显子上分别发现1~3个遗传变异位点,第1、3、4内含子分别发现1、4、4个变异位点,在3’UTR上发现2个遗传变异位点。其中,10个在非编码区,8个在编码区(包括3个同义突变、3个错义突变、1个无义突变和1个移码突变)。其中,EX3_113G>T导致第109位氨基酸发生Glu> His变化,EX3_114G>T导致第110位氨基酸发生Glu >X (Stop codon)突变,EX4_53delA导致第164位氨基酸Glu (GAA)产生移码,EX5_14G>A导致第206位氨基酸发生Glu> Glu同义突变,EX5_34G>A导致第213位氨基酸发生Arg > Lys变化,EX5_59G>A导致第218位氨基酸发生Arg > Lys变化,EX6_58T>C导致第241位氨基酸发生Ser> Ser同义突变,EX6_172T>C导致第279位氨基酸发生Ser>ser同义突变。此外,IVS4+383G>A、IVS4+710T>G共3个突变导致IVS4位点多态,表现野生型和突变型。3 POU1F1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剪切体和AluI、DdeI PCR-RFLP机制EX3_114G>T突变导致POU1F1蛋白缺少第111~291序列肽段,可能形成“假象的α-POU1F1剪切体”;EX4_53delA导致POU1F1第164位氨基酸发生移码后缺少部分POU结构域和完整HOMO结构域,可能形成“假象的δ-POU1F1剪切体”。EX6_172T>C突变导致AluI位点多态,形成AluI PCR-RFLP机制,其C等位基因表现216 bp、124 bp和110 bp条带,T等位基因表现340 bp和110 bp条带;EX6_58T>C突变导致DdeI位点多态,形成DdeI PCR-RFLP机制,其D1D1等位基因表现200 bp、118 bp、102 bp、20 bp和11 bp,D1D2基因型表现200 bp、118 bp、113 bp、102 bp、20 bp和11 bp。4 POU1F1基因遗传变异位点与经济性状的关系4.1 POU1F1基因Ex1位点与经济性状的关系IVS1+10G>T突变导致Ex1位点(包括exon 1和intron1)多态,共发现GG、GT和TT 3种基因型,萨能、关中、崂山和内蒙古白绒山羊群体以GT型为主,其他群体以GG型为主,所有群体以G等位基因为主,PIC值在0.086~0.3362之间。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品种特性和山羊用途(乳用、绒用、肉用)显着和极显着相关(P<0.05, P<0.01);该位点与产羔数之间存在显着相关(P<0.05),如:萨能奶山羊GT型第1胎产羔数存在显着优于GG型(P<0.05)。提示该位点对繁殖性状(初产羔数)有显着影响。4.2. POU1F1基因Ex3位点遗传变异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EX3_113G>T、EX3_114G>T、IVS3+8C>T、IVS3+41T>G、IVS3+41-42insT、IVS3+175T>A突变导致Ex(3包括exon 3和部分intron 3)位点多态,共发现GG、GA、AA基因型,以GG型和G等位基因为主,PIC值在0.000-0.1555之间。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品种特性显着相关(P<0.05)。而且,该位点多态与第1胎和第4胎产奶量、1岁绒长、2岁产绒厚度存在显着相关,且GA型个体都显着优于GG型(P<0.05)。提示该位点对泌乳性状(产奶量)和产绒性状(绒长、绒厚)有显着影响。4.3. POU1F1基因Ex4位点遗传变异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EX4_53delA突变导致Ex4(包括exon 4和intron 4)位点多态,6个品种中共发现AA、AD基因型,以AA基因型、A等位基因为主,群体PIC值在0.000~0.2800之间。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品种特性和山羊用途(奶、绒、肉用)显着和极显着相关(P<0.05, P<0.01)。4.4 POU1F1基因Ex5位点遗传变异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EX5_14G>A、EX5_34G>A、EX5_59G>A突变导致Ex5位点(包括exon 5和部分intron 4)多态,发现GG、GA和AA型,以GG基因型和A等位基因为主;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品种特性和山羊用途(乳用、绒用、肉用)显着或极显着相关(P<0.05, P<0.01);该位点GG型个体平均产奶量显着高于GA型(P<0.05),GA型个体平均产绒量显着高于GG型(P<0.05),GA型个体3岁绒长显着高于GG型(P<0.05)。提示该位点对泌乳性状(产奶量)和产绒性状(产绒量和绒长)有显着影响。4.5 POU1F1基因Ex6的AluI位点遗传变异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EX6_58T>C、EX6_172T>C、3’UTR+92G>A、3’UTR+110T>C变异导致Ex6位点(包括exon6和3’UTR)多态。在Ex6的AluI RFLP中,存在TT、TC和CC型,以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为主。其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与品种特性和山羊用途(乳用、绒用、肉用)显着和极显着相关(P<0.05, P<0.01)。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奶量存在显着关联( P=0.035),且TC型显着高于TT型;与初生重之间存在显着关联(P=0.013 ),且TT型优于TC型。提示该位点对泌乳性状、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4.6 POU1F1基因Ex6的DdeI位点遗传变异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在Ex6的DdeI RFLP中,发现D1D1、D1D2,以D1D1基因型和D1等位基因为主,该位点频率分布与品种特征和和山羊用途(乳用、绒用)显着相关。与产羔数之间存在显着相关(P=0.017),且D1D1型显着高于D1D2型,与产奶量存在显着相关(P=0.023 )且D1D1型个体显着高于D1D2型(P<0.05),且与周岁体重存在显着相关(P=0.031 ),且D1D1型优于D1D2型。提示该位点对繁殖性状、泌乳性状和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4.7 POU1F1基因多位点互作效应与经济性状的关系萨能奶山羊Ex1和Ex4位点的GG-AA(E1-E4)组合基因型第3胎产奶量最高(P<0.05);萨能奶山羊Ex3和Ex4位点的GG-AD(E3-E4)组合基因型平均产奶量最高(P<0.05);萨能奶山羊Ex3和Ex5位点的GA-GG(E3-E5)组合基因型产奶量最高(P<0.05);萨能奶山羊Ex1和Ex5的GT-GG(E1-E5)组合基因型胸围最优;萨能奶山羊Ex1和Ex3位点的GT-GA (E1-E3)组合基因型体长最优。4.8 POU1F1基因的效应分析第1内含子、Ex6 DdeI位点,对繁殖性状(产羔数)有显着影响;Ex3、Ex5、Ex6的AluI和Ex6 DdeI位点,以及Ex1、Ex3、Ex4和E5之间的互作效应对泌乳性状有显着影响; Ex6 AluI和Ex6 DdeI位点,以及Ex1、Ex3和E5之间的互作效应,对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Ex3和Ex5位点对产绒性状有显着影响。5山羊PRL基因遗传变异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在PRL基因第1~5外显子的PCR-SSCP分析中,发现第4外显子(exon4)多态的分子机理是:X76049:g.332T>A(导致111Met>Lys)和X76049.g.G>T(164Leu>Phe),第5外显子(exon5)多态的分子机理是:X76049:g.576C>A突变(导致176Pro>Thr)。在第4外显子位点,发现A、B、C类型,以A型占多数;该位点与品种特性和山羊用途(奶、绒、肉用)显着相关。该位点不同基因型与产奶量显着相关,A型个体显着高于C型;与绒长显着相关(P<0.05):A型个体绒长显着小于B、C型(P<0.05);提示该位点对泌乳性状(产奶量)和产绒性状(绒长)有显着影响。在第5外显子位点,发现CC、CA和AA基因型,CC型占多数,C等位基因频率为主,群体PIC值在0.113~0.280之间。该位点基因型分布在7个品种间之间存在显着或极显着差异(P<0.05),且在绒用、肉用、乳用山羊类型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5),提示提示该位点与品种特性和山羊用途(乳用、绒用、肉用)显着相关。CA型个体在初生重、1岁体高、1岁体长、1岁胸围和4岁体重性状上都显着优于CC型(P<0.05),但CC型个体1岁绒厚性状显着优于CA型(P<0.05)。组合效应分析发现,第4和5外显子位点组合效应与产绒量之间存在显着相关,E4B-E5CC型2岁产绒量显着高于E4A-E5CC型。提示PRL基因对泌乳性状(产奶量)、产绒性状(产绒量和绒厚)和生长发育性状(初生重、体重、体长等体尺)均有显着影响。6山羊IGFBP-3基因遗传变异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山羊IGFBP-3基因存在EX2_58C>T, EX2_67C>G, IVS2+78A>G和IVS2+217G>A突变位点。HaeIII和XspI PCR-RFLP可分别检测EX2_67C>G和IVS2+217G>A突变位点,它们与品种特性有关,与山羊用途也有关。山羊IGFBP-3基因EX2_67C>G位点对山羊产羔数和2、5周岁产绒量有显着影响(P<0.05):H1H1平均产羔数显着多于H1H2型,H1H1基因型2岁产绒量显着高于H2H2型,而H2H2型5岁产绒量显着高于H1H1型;IVS2+217G>A突变对崂山奶山羊成年体长和胸围具有显着影响(P<0.05):X1X2型1岁体长显着高于X2X2型, X1X2型1岁胸围显着优于X1和X2X2型。7山羊LALBA基因遗传变异分析在山羊LALBA基因Exon1、Exon3和Exon4位点中,仅发现Exon3上1个突变位点: M63868:g.1897T>C,导致p.L100P,能被Msp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为此,建立MspI PCR-RFLP方法。在分析的山羊群体中,发现2种基因型,位点基因杂合度、有效等位基因数、PIC值变化范围分别是:0.000~0.0472, 1.000~1.0496, 0.000~0.0461,它们遗传多态性指标显着低于意大利群体。中国山羊群体该位点处于低度多态,而意大利3群体处于中度多态。LALBA基因位点多态对产绒量有显着影响:LALBA-A1/A2基因型比LALBA-A1/A1具有较高的产绒量(P<0.05)。8山羊CSN1S1基因遗传变异分析在CSN1S1基因位点,发现2种基因型:A1A1和A1A0基因型,以A1A1为主,A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9460~1.000之间;该位点A1A0基因型第3胎和平均产羔显着高于A1A1基因型(P<0.05),A1A0基因型个体体长优于A1A1个体。提示该位点对生长发育和繁殖性状有显着影响。

辜玉红[4]2001年在《pGRF基因对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试验研究了pGRF基因对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和血液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按大小、性别及遗传特性一致的原则,将30头健康、刚断奶仔猪(含1/2太湖猪血缘)配对为15个组(每组平均体重为10±0.5kg)。把配对的猪随机分为5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各处理组随机肌肉注射含0mg、0.25mg、0.5mg、1mg、2mg的pGRF基因注射液。猪达100kg体重时结束试验。各处理组各选3头猪采血,屠宰。0mg、1mg、2mg组3头屠宰猪进行胴体分割。试验结果表明,肌肉注射pGRF基因可提高10-100kg体重生长育肥猪生长速度(2mg组ADG可提高8.8%)、饲料利用率(2mg组料重比降低15.77%)。pGRF基因对猪的促生长效果在不同生长阶段有不同的反应,且存在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猪40kg前的增重效果好于40kg后。10-40kg阶段1mg和2mg组日增重显着高于对照组,40-100kg阶段各处理组增重差异不显着。pGRF基因对猪饲料利用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猪生长肥育的中期(40-60kg阶段),有降低采食量的作用;pGRF基因在猪屠宰时具有一定的降低背膘厚、皮脂率,提高眼肌面积和瘦肉率的作用(胴体瘦肉率2mg组提高了3.59%),且对肉质无影响;pGRF基因对屠宰时猪的内脏器官的重量没有影响;对血液中GRF、GH、IGF-I、BUN及葡萄糖浓度的影响差异不显着。

滑国华[5]2009年在《山羊产羔和牛精液品质与卵泡发育性状主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牛和羊是重要的节粮型畜种,可为人类提供肉、奶、皮、毛等优质的畜产品。然而,牛是单胎动物,羊是少(寡)胎动物,自然繁殖力低是制约这两种动物生产经济效益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牛羊繁殖基础理论,开发提高牛羊繁殖力的育种和繁殖新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培育繁殖力高的新品种是提高牛羊繁殖力的重要手段,分析牛羊繁殖性状分子遗传规律和调节机制,开发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是培育新品种的基础。牛羊繁殖性状是重要的经济性状,也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受微效多基因控制,同时也受一个或几个主基因控制,筛选鉴定繁殖性状主基因并阐明其作用机制,研究其对卵泡发育的调控作用,对于开发提高牛羊繁殖力的新技术(如胚胎工程、繁殖控制等),建立分子育种技术(如标记辅助选择、转基因育种等),快速改良和提高牛羊繁殖性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本研究从检测主要生殖激素、次要生殖激素和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着手,分析多态性与产羔数、卵泡发育、精液品质之间的关系,鉴定牛和羊主要繁殖性状主基因,并利用RNA干扰技术鉴定主基因功能,探讨其作用机制,为建立高繁殖力牛羊繁殖和育种新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提供技术支撑。1.山羊产羔和牛精液品质与卵泡发育性状主基因鉴定利用候选基因法,采用PCR-SSCP、PCR-RFLP和Forced PCR-RFLP等技术,分析了FecB、FecX(包括FecXI、FecXH、FecXB和FecXG)、与FecB和FecX连锁的5个微卫星标记(BMS2508、OARHH35、BM143、BM1329和TGLA68)、GH和INHA在6个山羊品种/群体(波尔山羊、海门山羊、黄淮山羊、马头山羊、努比山羊和波淮杂交一代羊)共计614个样本中的多态性,及候选基因或微卫星多态性对山羊产羔和生长性状的影响,鉴定山羊产羔性状主基因,筛选相关分子标记;同时采用PCR-RFLP技术研究了INHβA在荷斯坦种公牛中的多态性,及其对精液品质性状的影响,筛选分子标记,并鉴定荷斯坦种公牛精液品质性状主基因,发现:(1)绵羊繁殖性状主基因FecB(BMPR-IB突变体)、FecX(包括FecXI、FecXH、FecXB和FecXG,均为BMP15突变体)在波尔山羊、海门山羊、黄淮山羊、马头山羊、努比山羊和波淮杂交一代6个品种/群体共计614只羊中不存在多态性,即山羊BMPR-IB的突变体FecB和BMP15的突变体FecX不是山羊产羔性状主基因;(2)与FecB(BMPR-IB突变体)连锁的4个微卫星座位(BMS2508、OARHH35、BM143和BM1329)及与FecX(BMP15突变体)连锁的微卫星座位(TGLA68)在山羊中存在多态性,且不同基因型对波尔山羊产羔数性状影响显着;说明BMPR-IB和BMP15是山羊产羔性状主基因,在这两个基因中可能存在除FecB和FecX外的其他主效位点控制山羊产羔性状;(3)在波尔山羊GH基因中检测到2个SNPs(A781G和A1575G),在A781G位点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BB基因型缺失,在A1575G位点检测到CC和CD两种基因型,DD基因型缺失;GH基因对波尔山羊的基因效应存在性别差异,对波尔山羊公羊早期生长性状调控作用显着,是波尔山羊公羊生长性状主基因,但对母羊早期生长性状调控作用不明显;波尔山羊母羊GH基因型间产羔数无统计差异(p>0.05);GH是否对山羊产羔数有直接调控作用,尚需进一步研究;(4)在山羊抑制素α亚基基因(INHA)中共检测到11个遗传多态,分别为-506->G、-446C>T、-155C>T、-65G>C、129G>A、567G>A、651A>G、792T>C、906C>T、911T>C、946A>C,其中,911T>C和946A>C分别引起该处氨基酸编码改变,即299Val>Ala和311Thr>Pro;-446C>T、651A>G和946A>C位点对不同山羊品种产羔数性状影响显着;INHA基因是山羊产羔性状主基因;(5)在荷斯坦种公牛抑制素βA亚基基因(INHβA)中发现StyⅠ-RFLP多态性,检测到AA、AB和BB叁种基因型,其中AB基因型是优势基因型;性状关联分析结果表明,INHβA对荷斯坦种公牛精液品质有显着影响,不同基因型对精液品质效应表现为:AB>AA>BB;INHβA是控制荷斯坦种公牛精液品质的主基因。2主基因INHA对牛卵泡发育调控机制研究在候选基因研究基础上,利用RNAi技术进一步研究繁殖性状主基因抑制素α亚基基因(INHA)对牛卵泡细胞生长、凋亡和类固醇激素分泌水平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并探讨了INHA对卵泡发育和排卵的局部调节作用,发现:(1)所构建的四种重组干扰质粒(psiRNA1、psiRNA2、psiRNA3和psiRNA4)均能有效降低INHA表达量,其中psiRNA3重组质粒干扰效果最显着;(2)利用RNAi技术干扰INHA,牛颗粒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bcl-xl表达量上调,凋亡促进基因Bax表达量下调,细胞因子IGF-Ⅰ和IGF-Ⅱ表达量上调;牛颗粒细胞凋亡减少;细胞周期变化显着,G0/G1期颗粒细胞比例减少,S期和G2/M期颗粒细胞比例增加;雌二醇和孕酮水平上调,雌二醇/孕酮比值下调;这些结果说明,抑制素可能通过调控凋亡家族(bcl-2家族)、细胞生长因子(IGF家族)相关基因表达量和类固醇激素分泌量,发挥其在卵巢内部的局部调节作用,抑制颗粒细胞增殖,促进颗粒细胞凋亡,从而抑制卵泡发育和排卵。

张小玲[6]2006年在《鸡生长激素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文中认为本试验以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和大恒家禽育种有限公司培育的优质鸡(共240只)为研究对象,对GH基因PCR-RFLP的遗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同时结合测定的生产资料,分析了不同酶切基因型与屠宰性状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鸡GH基因5’端调控区不存在Hin6 Ⅰ的酶切多态性位点。内含子1存在Msp Ⅰ的叁个酶切位点,酶切后有叁种等位基因,分别为H1、H2和H3,H1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处于优势地位,其频率明显高于H2和H3等位基因。内含子3上存在EcoRⅤ和AvaⅠ两种内切酶的多态性位点。EcoRⅤ酶切后有两个等位基因,即M和N,N等位基因在群体中处于优势地位,明显高于M等位基因。AvaⅠ是新发现的具有多态性的内切酶,在内含子3上存在两个多态性酶切位点,分别为A(240bp)和B(347bp)位点,就A位点而言,A2等位基因频率要高于A1等位基因(除S10系)。就B位点而言,B1等位基因频率要高于B2等位基因(除S10系)。 通过最小二乘分析和显着性检验发现,Msp Ⅰ酶切A位点的A2A2基因型与A1A1和A1A2基因型间的腹脂重和腹脂率差异显着(P<0.05),皮下脂肪厚差异极显着(P<0.01),肌苷酸含量达到显着水平(P<0.05)。其中A1等位基因有降低腹脂重、腹脂率、皮下脂肪厚和增加肌苷酸含量的效应。EcoRⅤ酶切不同基因型间活重差异极显着(P<0.01),酶切基因型对其它性状的影响均未达到显着水平(P>0.05)。在鸡GH基因内含子3中新发现了两个AvaⅠ酶切位点,就A位点而言,A1A1和A1A2基因型与A2A2基因型间的腹脂率差异显着(P<0.05),A1M和A1A2基因型个体要高于A2A2基因型个体。A2等位基因对活重、屠宰重、全净膛率、半净膛率、胸肌重、胸肌率、腿肌重和腿肌率有增加效应,对腹脂重、腹脂率和皮下脂肪厚有降低效应。就B位点而言,B1B2和B282基因型与B1B1基因型间的腹脂重和腹脂率差异显着(P<0.05),B1B2和B282基因型个体要高于B181基因型个体。B1等位基因对腹脂重、腹脂率和皮下脂肪厚有降低效应。酶切位点组合的基因型中,AvaⅠ酶切位点组合的H3(AvaⅠ++、AvaⅠ++)和M4(EcoRⅤ±、AvaⅠ++、AvaⅠ——),基因型的各项肉质指标值均较优良,是很有价值的基因型组合。

潘和平[7]2008年在《五个不同地区牦牛部分生产性能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对新疆巴州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环湖牦牛四个不同类群及培育品种大通牦牛PRL、PRLR、GH、GHR、IGF-Ⅰ五个候选基因遗传多态性进行了测定,分析了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多态信息含量、杂合度和有效等位基因数等指标,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所发现的基因多态位点与牦牛体尺、体重等生长发育性状的关系,初步探讨了PRL、PRLR、GH、GHR、IGF-Ⅰ基因作为影响生长发育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利用PCR-SSCP技术对类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基因(IGF-Ⅰ)多态性研究表明:(1)首次在牦牛IGF-Ⅰ基因的第1内含子发现PCR-SSCP多态,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的PCR-SSCP多态性检测结果表明,该多态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A、B控制,序列比对发现在67bp处单碱基C的缺失,造成了该多态位点的出现。等位基因A(B)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环湖牦牛、新疆巴州牦牛群体中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9028(0.0972)、0.9234(0.0766)、0.8485(0.1515)、0.7929(0.2071)、0.9200(0.0800),等位基因A为五个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2)IGF-Ⅰ基因第5外显子的PCR-SSCP分析结果表明,品种间基因型分布存在显着差异。在大通牦牛中检测到了从、BB和AB叁种基因型,而在其它群体中只发现AA型,呈单态型,达到了纯合状态。经克隆测序表明:该位点的多态是由于在202bp处一个T→C的突变,导致等位基因A突变成等位基因B。(3)对IGF-Ⅰ基因上2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与大通牦牛6月龄生长发育性状指标进行显着性检验,结果表明,IGF-Ⅰ基因第1内含子AA基因型的体重、体斜长显着高于AB、BB基因型(P<0.05)。(4)IGF-Ⅰ基因的二个多态位点基因型与大通牦牛早期发育的分析表明,18月龄IGF-Ⅰ第5外显子位点AA基因型的个体体高最小二乘均值(91.43cm),与BB型(80.00cm)差异显着(P<0.05)。在牦牛的早期选育中,AA型个体可以作为选留的对象。(5)六月龄大通牦牛群体体尺指标与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群体比较可以看出不论公牛群还是母牛群,大通牦牛的平均体重显着大于甘南牦牛和天祝牦牛群体平均体重(P<0.05):大通牦牛的平均体斜长显着比甘南牦牛和天祝白牦牛长(P<0.05),而胸围相比大通牦牛略高于其它两个群体但差异不显着(P>0.05)。在这些体尺指标上,大通牦牛表现出明显的优势。2.利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对GH基因、GH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GH基因第3外显子在183bp处发生T-C突变,该多态位点由一对等位基因A、B控制,其中A为优势等位基因,AA为优势基因型。五个群体的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青海大通牦牛、青海环湖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处于非平衡状态。运用最小二乘法对叁个牦牛群体进行分析发现GH基因第3外显子对体重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最小二乘法得出的均值,AA型最大,AB型次之,最小的为BB型。另外,GH基因第3外显子对体长也有显着影响(P<0.05),其中AA型体长最长,AB型次之,BB型体长最短。GH基因第3外显子对体高、胸围、管围无显着性影响(P>0.05)。(2)GH基因第5外显子在64bp处发生A-C的突变。GH基因第5外显子位点上,A1为优势等位基因,A1A1为优势等位基因型。五个品种进行的哈代—温伯格平衡检验结果显示,甘南牦牛处于非平衡状态;运用最小二乘法对五个牦牛品种进行分析发现第5外显子对生长发育指标没有显着影响(P>0.05)。(3)经过PCR-SSCP分析,GH基因保守区位点呈单态性,没有发现多态性信息。(4)经过PCR-RFLP分析,特异性GH-ⅠR引物对牦牛基因进行PCR扩增,得到一条长约1244bp的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AvaⅠ、HaeⅢ、HinfⅠ、PstⅠ、SmaⅠ进行酶切,AvaⅠ、HinfⅠ、HaeⅢ、PstⅠ均具有预期的酶切位点,没有发现多态性,而SmaⅠ不具有预期的酶切位点,经测序比较,发现在878位点处的SmaⅠ酶切位点“CCC|GGG”丢失。特异性GH-2R引物对牦牛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得到长度约为1037bp的DNA片段。采用限制性内切酶HinfⅠ、SmaⅠ、PstⅠ对该PCR产物进行单酶酶切,结果发现HinfⅠ、SmaⅠ、PstⅠ均具有酶切位点,且电泳检测结果与预期相一致,不具有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而GH-2R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的切点中,电泳检测结果与预期不一致,经测序比较,发现在75位点处的酶切位点“CC|GG”丢失。3.利用PCR-SSCP技术对PRL、PRLR基因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催乳素受体基因的第2外显子、第3外显子在大通牦牛、甘南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环湖牦牛、新疆巴州牦牛5个品种中检测到了AA、AB和BB基因型,而且在PRLR-exon2中A等位基因为5个牦牛群体的优势等位基因,具有较高的基因频率;在PRLR-exon3中,B等位基因较A基因占优势。PRLR-exon2在大通牦牛、新疆牦牛、天祝白牦牛、青海环湖牦牛、甘南牦牛A基因频率都超过了0.500,分别为0.520、0.560、0.600、0.580和0.640。基因多态信息表现为中度多态。测序表明催乳素受体基因第二外显子在174bp处的突变,为A→G,表现多态性。PRLR-exon3,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海环湖牦牛、新疆牦牛五个群体中都检测出AA、BB、AB叁个基因型,而且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位基因。PRLR-exon3的PCR-SSCP结果及测序结果分析显示该位点的98bp处多态为C→G取代造成。等位基因A(B)在大通牦牛,天祝白牦牛、甘南牦牛、青环湖原牦牛、新疆巴州牦牛的基因频率分别为:0.460(0.540)、0.420(0.580)、0.500(0.500)、0.460(0.540)、0.450(0.550)。在PRLR-exon3中,除了在天祝白牦牛中表现为高度多态,其余牦牛品种多为中度多态,遗传力较高,作为遗传杂交可能有较强优势。

赵文明[8]2008年在《鹅GH、PRL基因序列及其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文中提出本试验对我国大、中、小叁个地方鹅种狮头鹅、皖西白鹅和籽鹅的早期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同时以籽鹅、皖西白鹅、狮头鹅、四季鹅和浙东白鹅为研究对象,对GH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PRL基因编码区全序列以及5’端序列进行PCR-SSCP检测和克隆测序,分别计算5个鹅品种(种群)突变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比较不同鹅种间的基因型分布规律,并对GH基因和PRL基因多态性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结果如下:1.利用Logistic,Gompertz,Bertalanfy和Cubic 4种非线性动物生长模型拟合大、中和小型叁个地方鹅种:狮头鹅、皖西白鹅和籽鹅1-11周龄的平均体重,进行早期生长发育规律及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方程均能很好地拟合叁个鹅种的生长过程,拟合度都在0.99以上,但Gompertz模型更符合实际品种特性,为首选模型,由此模型估计狮头鹅、皖西白鹅和籽鹅生长的拐点时间分别为5.98周龄、5.11周龄和6.16周龄,相应的拐点体重分别为2115.77g、1499.08g和1049.62g。2.对鹅GH基因外显子和内含子进行克隆测序,得到鹅GH基因编码区全序列,长度为651bp。与鸡GH基因cds的同源性为91.4%,与鸭的同源性高达98.5%,演绎成氨基酸后两者同源性分别为97.6%和99.9%;与人、鼠GH基因cds序列同源性分别为63.81%和74.31%,演绎成氨基酸后同源性分别为52.51%和72.81%。并获得了鹅GH基因4个内含子的序列,序列长度分别为1504bp、664bp、362bp和1144bp。3.在鹅GH基因编码区上共检测到4个SNP位点,分别为外显子2的C39T、C74T突变和外显子4的T291C、G297C,仅外显子2的C74T突变导致导致编码的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缬氨酸,其余位点均为“沉默”突变。外显子2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籽鹅和皖西白鹅具有10种基因型,狮头鹅和四季鹅具有7种基因型,浙东白鹅具有8种基因型,在籽鹅、皖西白鹅和四季鹅中等位基因A为优势等位基因,狮头鹅和浙东白鹅中等位基因D为优势等位基因;外显子4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所有5个鹅品种(种群)均具有3种基因型,除籽鹅外,其它4个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外显子多态位点上,所有鹅品种(种群)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4. 4个内含子的7对引物扩增结果具有多态性,测序结果表明,内含子1的P6引物的SNP位点分别为A1066G和C1157T;内含子2的P10引物的SNP位点分别为C548T和T551C,P11引物的SNP位点分别为C548T和T551C;内含子3的P13引物多态性是由该段序列中的5个核苷酸的点突变和缺失造成,分别为A160G和C167G和T264C突变以及176bp处和231bp处分别存在两个碱基的重复和缺失。内含子4的P15的SNP位点为T130C;P18引物的SNP位点分别是G821A和C949T;P19引物的SNP位点为T1137C。在内含子1中只有P6对引物存在多态性,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籽鹅和皖西白鹅具有4种基因型,狮头鹅、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2的P10和P11对引物存在多态性且基因型完全对应;所有5个鹅品种(种群)均具有3种基因型,除籽鹅外,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3的P13对引物存在多态性,狮头鹅、籽鹅和皖西白鹅具有3种基因型,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具有2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4的P15、P18和P19检测到多态性;引物对P15除四季鹅外,其它4个品种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4引物对P18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和四季鹅具有5种基因型,狮头鹅具有4种基因型,而籽鹅只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狮头鹅等位基因E均为优势等位基因,而籽鹅不具有E等位基因,浙东白鹅E等位基因的频率也相对较高;引物对P19皖西白鹅、浙东白鹅、籽鹅和四季鹅具有3种基因型,而狮头鹅只具有2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籽鹅和四季鹅M为优势等位基因,而皖西白鹅、浙东白鹅和狮头鹅N为优势等位基因。在内含子4引物对P19的多态位点中,只有籽鹅和四季鹅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其它内含子多态位点中,所有鹅品种(种群)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5.对鹅GH基因所有检测到的SNPs的多态性与早期体重和屠宰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鹅GH基因外显子2、内含子3和内含子4的多态位点上对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对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外显子2的多态位点CD和DD基因型是有利基因型,在狮头鹅和浙东白鹅中的优势等位基因D可能是有利基因。内含子3的多态位点上最有利基因型是BB基因型。内含子4上NN基因型对鹅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N基因可能是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的有利基因。6.利用多对引物扩增的方式,本试验克隆测序了鹅PRL基因编码区以及5’端调控区的全序列,cds序列全长为690bp,5’端序列全长为836bp。将所获得序列与鸡和鸭的PRL基因cds序列比较,发现与鸡PRL基因cds序列的同源性为92.8%,与鸭的同源性高达98.7%,演绎成氨基酸后两者同源性分别为93.3%和98.3%。7.在鹅PRL基因的5’端调控区检测到C135G、C201T、C278Abp和T827G突变,在内含子2的32bp和33bp处检测到2个核苷酸GA的缺失/插入,但是在编码区没有发现突变位点。多态性分析结果5′端调控区引物对P3中,籽鹅、皖西白鹅和狮头鹅具有3种基因型,四季鹅和浙东白鹅只具有2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A均为优势等位基因;内含子2多态位点所有5个鹅品种(种群)除浙东白鹅外均具有3种基因型,在5个鹅品种(种群)中等位基因B均为优势等位基因;所有多态位点中,所有鹅品种(种群)均处于Hardy– Weinberg平衡状态(P>0.05).8.对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PRL基因仅仅在5’端调控区的多态位点上存在显着的基因型效应,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6~10周龄体重显着高于BB基因型个体,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间6~10周龄体重差异不显着;对于屠宰性状而言,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活重、屠体重、半净膛重、全净膛重和内脏重也显着高于BB基因型个体,AA和AB基因型的个体间屠宰性状差异不显着。因此,对于鹅早期增重和屠宰性状, AA和AB基因型为有利基因型。

帅素容[9]2004年在《猪生长激素(pGH)基因核苷酸多样性、分子进化和PCR-RFLP及其遗传效应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利用PCR技术体外扩增了中外11个猪品种(8个中国地方猪种,3个国外猪种)共271个样本pGH基因2107 bp的片段,包含了所有外显子和内含子。利用ABI PRISE 3100-Avant Genetic Amalysis测定了11个猪品种61个序列。所测序列用Bioedit Version 5.0.6、DNAStar、DNAsp4.0、Areliquin2.0、Mega 2.1、PAUP4.0 beta 10、SAS Ver.6.12等软件,统计核苷酸多态性、群体内和群体间DNA序列变异程度及中性检验,确定单倍型、群体多态性种群统计参数和单倍型核苷酸非配对分布,计算序列间碱基对差异、转换、颠换数及转换/颠换比值,分析pGH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组成与结构,构建pGH基因树,检测pGH基因RFLP,统计分析pGH基因RFLP与生产性能间的关系。 测序结果表明,2107 bp的PCR产物从pGH基因64~2021位共1957 bp的片段可准确判定,以此为基础进行各研究内容的分析。 pGH基因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pGH基因一级结构存在丰富的单倍型和核苷酸多样性,61个序列中检测到82个突变位点,其中有10个位于外显子区,单核苷酸突变中存在转换偏倚现象(转换大于颠换),各核苷酸位点的变异属于中性突变,单倍型与核苷酸多样性具有品种特征。 pGH基因核苷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pGH基因核苷酸组成富含GC(61%以上),且编码区GC含量明显高于5′端和3′端非编码区。外显子区密码子不同位点GC含量差异明显,第1、3位富含GC,第1位GC含量与全序列相似,第3位GC含量特别高(85.5%),第2位富含AT。这种差异因物种不同而不同,具有种属特异性。 密码子使用频率与偏爱性分析结果表明,pGH基因对同义密码子的使用是非随机的,具有强烈偏爱性。不同物种对同义密码子使用的偏倚程度和偏爱类型各不相同,具有种属特异性。 pGH基因编码的氨基酸变异分析结果显示,外显子2是外显子中的高变区,其核苷酸突变导致多个氨基酸位点变异,外显子4中还发现有1个导致氨基酸变异的核苷酸突变位点(1293),这些变异在不同品种间有一定差异,可能是导致不同品种生长发育差异的分子基础。 pGH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分析结果显示,20种氨基酸含量不均衡,亮氨酸(L)最多(13.76%),色氨酸(W)最少(0.92%),按极性分析,极性氨基酸含量高于非极性氨基酸。在人和其它动物GH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中,变化规律与此相似。哺乳动物GH基因编码的蛋白中有5个半胱氨酸(C),其中1个位于前导肽中,另4个位于成熟肽中;而鸡GH基因编码的蛋白中只含4个半胱氨酸,所在位置与哺乳动物成熟肽中的位置相同,预示哺乳动物GH与禽类GH可能具有不同的作用靶位点。不同物种GH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一级结构具有种属特异性。 核昔酸变异模式、核昔酸位点重组与连锁不平衡分析表明,不同品种pGH基因突变的频率及其变化趋势、连锁不平衡位点与最小重组事件数、外显子区同义替代率与异义替代率等各不相同,各品种pGH基因表现出不同的进化速率和变异方式。对外显子区同义替代率与异义替代率比较分析表明,外显子区的突变受到很强的净化选择作用。 用不同方法构建的pGH基因树反映,pGH基因不同区段进化的速率不同,外显子区最保守,进化速度最慢,内含子区突变频繁,进化较快;成华猪(CH)、内江猪(NJ)和雅南猪(YN)叁大四川地方品种与其它品种间已形成明显进化分歧。 pGH基因RFLPs及其与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pGH基因刀尽录1、BstXI、为的al和献,1四种内切酶位点数及其RFLP都具有品种特异性。助al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分布在不同品种中差异显着(P<0.05);内切酶Bstxl只在我国地方猪种中检测到多态性;力为al酶产生的O带型为内江猪(NJ)的独享带型;耗刀I酶产生的W带型是我国地方猪种的特征带型,X带型是荣昌猪(RC)的主带型。各种内切酶产生的RFLP与生产性能间的相关各不相同,其中双劝I一RFLP的T带型个体70日龄体重和120~165日龄饲料利用率显着高于v带型个体(P<0.05);月加I一RFLP的从、AC和CC基因个体的165日龄体重和70~165日龄平均日增重显着高于CD基因型个体(P<0.05)。可望把刀朋I一RFLP作为遗传标记应用于育种和生产实践.

闵令江[10]2005年在《山羊肉用性能候选基因遗传分析及生长发育性状QTL定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研究以波尔山羊及其杂交后代、鲁北白山羊、文登奶山羊、崂山奶山羊共501 个个体为实验材料,利用PCR-RFLP、PCR-SSCP、微卫星、DNA序列分析等技术,对山羊群体遗传结构、遗传多态性及其与体重、体尺和屠体性状的关系及前期生长发育性状在1 号染色体的QTL 定位情况做了分析和探讨,旨在获得相应的分子遗传学信息,找到经济性状的分子标记或QTL 信息,为山羊遗传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开展和山羊生产性能的大幅提高提供科学依据。1 山羊GH (生长激素) 基因F1/R1 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肉用性能的关系(1)波尔山羊及其杂交后代在该位点上处于非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其等位基因A 频率比B 的高,而叁个地方品种处于Hardy-Weinberg 平衡状态,且等位基因B的频率比A 高。同时,基因型分布与群体有关(P<0.01)。(2)该位点对初生重、断奶重有极显着遗传效应(P<0.01):AA 基因型均极显着地大于BB 型;基因型对3、10 和12 月龄体高和3 月龄体长有显着或极显着影响,基因型之间有显着差异,并且在以上6 个指标上总体表现为AA>AB>BB。基因型与胴体重、后躯肉重有关(P<0.05):均表现为AB 型显着高于AA 型(P<0.05)。2 山羊IGFBP-3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结合蛋白3) 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肉用性能的相关分析(1)经分析,山羊IGFBP-3 基因F4/R4 位点包括部分exon2、完整intron2 和exon3及部分intron3。该位点上肉用山羊与奶山羊、绵羊、奶牛、猪、小鼠和人类的同源性依次为99.1%、98.1%、94.1%、79.0%、34.4%和54.1%,4 种反刍动物之间非常保守。(2)Intron2 内的A? G转换导致7 个群体均产生XspⅠ多态,表现3 种基因型,均以AG型个体数最多,以GG为最少,但均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且基因型分布与品种或群体无关(P>0.05)。等位基因A频率均高于G,且A和G在每个群体中基本稳定。(3)该位点与3 月、10 月龄体长和胸围、12 月龄体长、断奶重和眼肌面积有关:在体尺上,均表现为AG 极显着地大于GG (P<0.01),在数值上均遵循AG>AA>GG。在断奶重和眼肌面积上,则有AG 型显着大于GG 型(P<0.05),且也有AG>AA>GG规律。3 山羊GH 基因F2/R2 位点多态性及其与肉用性能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猪生长激素基因对部分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D]. 杨明君. 扬州大学. 2002

[2]. 金华猪生长激素(pGH)与肌细胞生成素基因(MyoG)多态性及其对生长性状影响的研究[D]. 赵青. 浙江大学. 2009

[3]. 山羊重要功能基因遗传分析及其与经济性状的关系[D]. 蓝贤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7

[4]. pGRF基因对猪生产性能、胴体品质及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D]. 辜玉红. 四川农业大学. 2001

[5]. 山羊产羔和牛精液品质与卵泡发育性状主基因鉴定及功能研究[D]. 滑国华. 华中农业大学. 2009

[6]. 鸡生长激素基因的多态性与屠宰和肉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D]. 张小玲. 四川农业大学. 2006

[7]. 五个不同地区牦牛部分生产性能候选基因多态性的研究[D]. 潘和平. 甘肃农业大学. 2008

[8]. 鹅GH、PRL基因序列及其多态性与早期生长发育及屠宰性状的关联分析[D]. 赵文明. 扬州大学. 2008

[9]. 猪生长激素(pGH)基因核苷酸多样性、分子进化和PCR-RFLP及其遗传效应研究[D]. 帅素容. 四川农业大学. 2004

[10]. 山羊肉用性能候选基因遗传分析及生长发育性状QTL定位[D]. 闵令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猪生长激素基因对部分生产性能影响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