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胆栽培技术_三农论文

龙胆栽培技术_三农论文

龙胆草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栽培技术论文,龙胆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龙胆草别名东北龙胆、山龙胆、水龙胆。为龙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江苏、浙江,此外,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区)均有分布。以根和根茎入药,主要含龙胆苦甙;味苦,性寒。(一)种子繁殖

1.育苗:因龙胆种子小,萌发时要求较高的温度和较大的湿度,又为需光萌发的种子,所以直播不宜成功,必须采用育苗移栽的方法。

(1)室内苗床:用育苗盆(直径33~40厘米,高10厘米)或育苗箱(60×30×10厘米)、装满培养土(腐殖土2∶田土2∶砂1)刮平后用压板压实待播。育苗箱内也可用连续薄膜每隔2厘米隔开,其间装入培养土待播。用薄膜隔育苗,移栽时成活率高。

(2)室外苗床:用木板和秫秸把、条帘、砖等,做成长方形的床框,长2~3米、宽40~50厘米,镶入土内,上沿稍高出地面。床框内的土要深20厘米以上,施入适量的腐熟厩肥,耙细铺平,用压板压实,使床面低于床框上沿3~5厘米。紧贴床框外侧挖一条宽15~20厘米,深20厘米左右的润水沟。如育苗量大,可挖并排床,床间隔20厘米(即润水沟)。也可做宽1米、长10米左右的平畦,畦埂宽20厘米,畦面深翻20厘米以上,施基肥后耙细整平,播种后上面必须用条帘遮荫保湿。

2.播种:9月下旬或4~5月均可播种,但以早播为好,使幼苗有足够的生长时间,才能形成粗壮的越冬芽和根。无论是育苗盆、箱或是苗床,都要浇透底水。待水分渗下后即播种。根据育苗面积计算出用种量,把已称好的经过精选的种子轻轻放入40目分样筛内,一手扶筛,一手不断轻敲筛壁,同时移动筛位,使种子均匀地散落在床面上。播种量达3~4克/平方米,播后用细箩筛土覆盖,以稍盖上种子为宜,厚约1毫米,然后在床框上盖玻璃,以提高和保持湿度。

3.苗期管理:播种后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苗期管理,主要是温、湿度和光照的控制。龙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适温是20℃~25℃,15℃以下生长缓慢,床温超过30℃对幼苗生长不利。通过通风和盖遮荫帘等控制温度和光照,还需要保持较大的湿度,土壤含水量要在40%左右。保湿除靠覆盖玻璃或薄膜来减少蒸发外,还要经常用润水沟的办法来补充水分。特别是种子萌发和幼苗阶段,浇水、灌水、降雨都会造成倒伏和死亡,所以润水是补充水分的最好办法。苗盆、苗箱可放置在盛水的容器内通过底孔和侧缝续水,苗床是在润水沟中灌水浸润。幼苗期怕直射强光,因此要在苗床上覆盖透光为1/3~1/2的竹帘等避免强光直射,特别是午间。此外床内要保持无杂草,过密的苗要疏掉些,使幼苗能茁壮成长。当幼苗长出两对真叶后可去掉覆盖的玻璃或薄膜,加强对幼苗的锻炼,光强时还须用盖帘遮光。

(二)营养繁殖

1.分根繁殖:龙胆生长3~4年后,随着各组芽的组成,根茎也有分离现象,形成既相连又分离的根群。挖起后容易掰开,分成几组根苗,再分别移栽。

2.扦插繁殖:于6月份剪取枝条,每3~4节为一插条,将下部1~2节叶剪掉,将插条浸入吲哚乙酸等各1ppm复合激素溶液内2~3厘米,经24小时取出,扦插于苗床内,

深约2~3厘米,保持土壤湿润并适当遮荫。经3~4周生根,于7月下旬定植。

(三)选地整地 选择向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每亩施堆肥或厩肥1000~1500公斤,深翻、耙细,作成宽60~90厘米的平畦,长因地而宜,一般以20~30米为好,畦埂宽20厘米左右。亦可作70厘米的大垄栽植。

(四)移栽 种子播后,在湿度适宜的条件下,约10天左右出苗,一年生小苗除一对子叶长3~6对基生叶,无明显地上茎。到10月上旬叶枯萎,越冬芽外露,此时苗根上端约1~3毫米,根长达10~20厘米,可以进行秋栽,也可以第二年春季或秋季移栽,用二年生苗栽,根较粗大、根条较多、营养充分、抵抗力强、容易成活。但由于根较长,起挖时根端易断,影响缓苗。起挖时可根据栽子大小分级,分别栽植。

从畦一端开始,用平锹挖坡形移栽槽。一年生苗移栽槽宽15~20厘米;二年生苗移栽槽25~30厘米,坡度为45度左右。将苗按15厘米株距摆于移栽槽内,芽顶低于畦面2~3厘米,然后覆土。再挖下一个移栽槽,依此类推。栽完一畦后将畦面整平并加以镇压,然后灌水。有条件的畦面覆盖一层马粪或枯叶等,利于保湿与防寒。薄膜隔箱育苗,在小苗生出两对真叶后直至休眠期,随时可移栽。挖10厘米深窄沟,将每隔苗连床土一起取出,栽入沟内,两侧用土压实、整平,栽后灌水即可。此法操作简便,移栽时不受时间限制,成活率高,是比较好的育苗移栽方法。

(五)田间管理 龙胆的田间管理比较粗放,主要是除草,返青后苗高5厘米左右时进行第一次拔草,以后每月一次,一年拔草4~5次。春季干旱时要灌溉,雨季水大时要注意排水。如不留种,在8月花蕾形成时摘蕾,以增加根的重量。秋季植株枯萎后,将残茎清除。再在畦上盖3~5厘米粪肥或畦埂上的土,以保护越冬芽安全越冬。

(六)病虫害及其防治

1.龙胆褐斑病:是目前龙胆生产上最主要的病害,为害严重。常造成叶片枯萎。罹斑植株首先在叶片上出现直径3~9厘米近圆形褐色病斑,中央颜色稍浅,病斑周围具深色环。在空气湿度大时,叶片两面的病斑上均可产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严重时病斑扩大相互汇合,造成整个叶片枯死。一般温度较高,湿度较大时发病,6月开始发生,7、8月严重。防治方法:从5月下旬开始,喷3%井风霉素水剂50ppm液,每10天一次,连喷3~5次;冬季清园,处理病残体,减少越冬菌源。

2.龙胆斑枯病:在叶背面生黑色小点,即病源菌分生孢子器。叶片产生褐色病斑,易破裂,常占叶片的大部分。7、8月发生,此病危害没有褐斑病严重。防治方法同上。

3.龙胆花蕾蝇:幼虫为害花蕾,在龙胆花蕾形成时,成虫产卵于花蕾上,初孵幼虫蛀入花蕾内食取花器,老熟幼虫为黄白色。一个被害花蕾内,可多达七、八头幼虫。在花蕾开放前已将雌蕊、雄蕊等花器食光,然后在未开放的花蕾内化蛹,大约于8月下旬成虫羽化,被害花不能结实。成虫产卵期喷氧化乐果防治。

联系电话:0451-2736540

标签:;  ;  ;  ;  ;  

龙胆栽培技术_三农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