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收现付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的定量分析_现收现付制论文

现收现付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的定量分析_现收现付制论文

现收现付制与人口老龄化关系定量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定量分析论文,关系论文,人口老龄化论文,现收现付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上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人口老龄化并不必然导致现收现付制度发生支付危机,关键在于经济增长速度与人口老龄化速度之间的差距;实证检验则表明:面对未来几十年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实,只要人均产出增长率不低于3%,或总产出增长率不低于4%,现收现付制度就不会发生支付危机;若考虑到老龄化速度和老龄人口增长速度的波动,只需产出增长率稍高于这一标准,就可以维持老龄人口人均养老金适当的增长率,例如,只要人均产出增长率不低于4%,或总产出增长率不低于3%,就可以保证老龄人口人均养老金维持2%左右的增长率。特别地,当老龄人口增长速度接近或小于0后,可以实现人均养老金水平与全部人口人均产出以相同的速度增长。

大多数文献所宣称的现收现付制弊端并不必然发生,人口老龄化并不是放弃现收现付制的合理依据。相对于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还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巴尔,2003,p.216):可以迅速建立起全额养老金领取权,这对于当前中国面临的养老金隐性债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保证养老金基本上不受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较强的调节收入差距的再分配功能。养老金应该更多地体现公平性而不是效率性,因为养老金与工资在本质上是不同的:前者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制度,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共济关系和合作精神,更多地是以伦理学为理论依据的,目的和功能在于促进社会平等和安全,因此不应该存在过高的差距;后者作为一种市场交易手段,反映的是一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更多地是以经济学为理论依据的,目的和功能在于反映要素稀缺程度,提高经济的运行效率,因此必须保持必要的差别。一个公平的养老金制度不应该把在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过多地延伸到老龄人口当中,基金积累制恰恰存在这一问题。另一方面,中国当前从现收现付制转向基金积累制而产生的养老金空账问题,原因不在于现收现付制本身,而恰恰在于基金积累制所导致的隐性债务、在于社会保障费证收方式不完善因素。袁志刚(2001)也指出:在近几年关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讨论中,人们夸大了从现收现付制向基金制过渡的好处。综上所述,现收现付制基本上不会因人口老龄化而出现支付危机,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不能作为中国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实行基金积累制的理论根据。事实上,当前约大多数国家都实行现收现付的国家养老金制度和社会保障税制度;只有职业养老金计划才较多地实行基金制(巴尔,2003)。

摘自《经济研究》(京) 2005.3.57~68

标签:;  ;  ;  ;  ;  

现收现付制度与人口老龄化关系的定量分析_现收现付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