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论文_王爱冉

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苏家园学校 300457

一、学情分析

学生朗读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欠缺。

二、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以亲情为主题,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所以,教学这篇课文,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在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体悟人物的人性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关键词句体悟人物的人性美。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体悟人物的人性美。

2.难点:感悟家中所蕴含的亲情与责任感,领悟主题。

五、教学过程设计

1.书海拾贝,积累字词。

教师活动:你能找到文章当中值得你去积累的字词吗?(提示:可从字音、词义两个方面下手)预设学生行为:请同学们小组交流,查漏补缺。将本组积累的重点字词书写在班级的黑板上,再挑选小组代表面向全班作重点讲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通过自主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夯实基础。

2.视频欣赏,体悟亲情。

教师活动:

(1)多媒体播放《Family——有爱就有责任》的公益短片,学生欣赏。

(2)播放前设置观影问题: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观影后的感受。预设学生行为:聚精会神地观看,并生成自己的感知,能够说出观影感受。

设计意图:直观、形象、生动的视频画面能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远比教师的传统说教更有实效性。以亲情为主题也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为本篇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也确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3.整体感知,慧眼识珠。

教师活动:朗读课文,自主完成以下两个任务:

(1)进一步体会积累的字词在文中的含义。

(2)在散步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小插曲?

预设学生行为:生大声朗读,独立思考,自由发言。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文本的阅读,所以要给学生读书的时间。在读文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

4.透析人物,感悟品质。

教师活动:你最欣赏这个家庭中的哪个人物?理由是什么?(语句分析,整合观点,要点记录)预设学生行为:小组合作,整合观点,以要点形式落实到导学稿上,并准备发言。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的问题属于开放性问题,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因此,对于文中的人物,欣赏哪一个都可,只要说出自己的观点、阐述自己的想法即可。通过对于不同人物的分析,人物品质自然生成。小组合作交流,观点整合的学习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表现能力,而且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了组与组之间的争鸣与竞争。

5.研读探究,体味亲情。

教师活动:

(1)文章中除了人物美的体现,是否还有其他美的描写呢?有何作用?

(2)“仿佛我背上的同她背上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如何理解?预设学生行为:学生通过探讨人物品质美自然生成环境美及其作用,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生成文章主旨。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注意文本中环境描写的作用,并指导作文应用。通过人物品质,理解文本主题,体味爱与责任,由小家到大家。

6.动情落笔,抒写心声。

教师活动:同学们至此,对于家庭是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呢?请大家仿照句式,书写自己的心声。预设学生行为:学生独立思考,书写自己的心声。小组互相赏读,选出小组最佳作品呈现在小白板上,小组代表向全班展示。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考查学生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本环节设置小练笔,主要锻炼学生写的能力。并且在写的过程中内化本文主旨——家的爱与责任。

六、作业设计

为父母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七、板书设计

论文作者:王爱冉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6年8月总第10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9/16

标签:;  ;  ;  ;  ;  ;  ;  ;  

《散步》教学设计论文_王爱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