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论文_张辉林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论文_张辉林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马堡晓华民族学校 730700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一九二六年写的一篇充满浓郁诗情的回忆散文。在这片散文里,鲁迅回顾了自己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两段童年生活,表达了他对丰富多彩的自然景物和自由自在的生活的热爱,批判了束缚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全文可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了百草园神异多彩的自然景色,表现了幼年的鲁迅在百草园中无拘无束、天真活泼的生活,说明百草园确实是“我的乐园”。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三层。

首先,文章开门见山地交代了百草园的位置、大小、名称和由来,以及现在的归属情况。接着说百草园的名称虽美,但在记忆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这在成人看来,并无什么动人之处,但在童年时的鲁迅看来“却是我的乐园”。这里既表现了鲁迅对百草园的深厚感情,又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百草园的具体描写。

其次,用“不必说”“也不必说”两个排比句,对春夏秋冬百草园美丽动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色作了生动的描述,逼真地画出了一幅美丽图景的轮廓——这是“静”的景色。接着又生动细致地描述了“肥胖的黄蜂”“轻捷的叫天子”,虫鸟欢悦,形象与动态栩栩如生——这是“动”的景象。“静”“动”结合构成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气盎然的图画。接着把描写范围缩小到“有无限趣味”的“周围短短的泥墙根一带”,运用拟人化手法生动地描写了油蛉之声——像在“地唱”,蟋蟀之声——犹如“弹琴”,使描写的天地带上了童话色彩。此外,断砖下面的蜈蚣和会喷烟雾的斑蝥,“有莲房一般果实”的木莲,有“拥肿的根”的何首乌,“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好得远”的覆盆子等,不仅有声有色,而且有的还写出味来。总之,春夏的百草园,有天上飞的、地下走的,有动的、有静的,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生气勃勃,令人神往,确实是一个景物奇特、趣味无穷的儿童乐园。

幼年的鲁迅不仅热爱百草园里的草木虫鸟,而且对有关百草园的传说也很感兴趣。“相信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这本来是要令人讨厌和害怕的,但作者由赤练蛇想到长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并且记叙了这种神奇的故事,使这篇散文始终保持着欢乐有趣的情调。长妈讲的故事很简单,却寓意深刻,耐人寻味,使幼年的鲁迅听后,得出“做人之险”的结论,很切合儿童的心理和理解能力。

这一部分的最后写冬天的百草园。文章先说明和一般的园子一样,“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紧接着抓住冬天特有的景物和孩子们喜欢玩乐的特点,用明快的笔调写出雪地捕鸟的乐趣,把萧索的百草园写得诗意盎然。“雪一下”,孩子们玩起“拍雪人”“塑雪罗汉”,真是津津有味;尤其对雪地捕鸟,童年的鲁迅更感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由于作者细致生动地描述了捕鸟的时机、条件、方法、收获以及经验等,所以突出地表现了儿童紧张愉快、兴致勃勃、充满希望的心情。然后作者特意说明这捕鸟的方法“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并介绍了“我”向他请教时的情形。寥寥几笔,写出了闰土的父亲忠厚朴实、和蔼可亲的品德和丰富的生活经验,流露出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挚感情。

文章的第二部分,先用一个过渡段转入下文,叙写了正当幼年鲁迅在百草园享受自由乐趣的时候,家里却决定将他送进私塾里去,“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私塾”。这意外的消息,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引起很大的震动。作者用“也许”三个排比句写他当时的种种猜测,突出了他对进私塾读书的反感和畏惧。这是他知道进私塾,将意味着“不能常到百草园了”,因此,幼年鲁迅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告别了百草原的草木虫鸟,表现了“我”对百草园深厚的感情、对自由生活的无限留恋。

文章写三味书屋的内容可分为两层理解。第一层写三味书屋和先生。作者写三味书屋,采取了由内而外的写法,先写他的方位、座落,接着写内景陈设,给人以沉闷单调的感觉。写书屋的主人——寿镜吾先生,采用白描手法,简单几笔,就使这个“高而瘦”“须发都花白了”“极方正、质朴、博学”的私塾先生的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层写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生活。文章先写“我”提出“怪哉”虫问题时,先生便面带怒色,很不高兴地说:“不知道!”这与我向闰土父亲询问捕鸟时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说明先生确实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塾师;接着写“我”从此“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不但“读的书渐渐加多”,而且“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先生的态度“后来好起来了”,说明鲁迅读书是很用功的,对老师也是很尊重的。尽管如此,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枯燥的、单调的、拘束的,所以,热爱自由生活的孩子们一有机会就“悄悄地”溜到书屋后面的园子里去,“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者桂花树上寻蝉蜕”,或者“捉了苍蝇喂蚂蚁”,直到先生在屋里大叫“人都到哪里去了”的时候,才“一个一个陆续回去”。这时,先生便大声喝道:“读书!”“于是大家便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由于所读的书又是那些《易》《尚书》《论语》等古奥难懂的书,所以学生们只好东拉西扯地瞎念一通。作者用朴素的笔墨,生动形象地描述出一幅封建社会私塾里学生读书的图景,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教育对儿童思想和身心发展的束缚和损害,也表现了鲁迅对封建教育的厌恶以及渴望身心解放的强烈要求。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具有强烈的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首先,这篇散文采取了对比的手法,不仅写了三味书屋单调、枯燥的读书生活,而且用较大的篇幅写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从而使主题思想在鲜明的对照中表现得更加突出。其次,运用了形容、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譬如对百草园的草木虫鸟的描写,由于运用了恰当的形容,既表现了所写事物的特征,又符合儿童的心理状态,另外从色彩、声音、动态等方面写出了各种事物的特点。

论文作者:张辉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26

标签:;  ;  ;  ;  ;  ;  ;  ;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简析论文_张辉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