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诗歌的意象表达研究论文_李雪

现代文学诗歌的意象表达研究论文_李雪

摘要:现代文学史的新诗创作在很大程度推动了白话文的繁荣,有力的构建了新的诗学话语体系,使我国诗歌创作走向了新的天地。本文对现代文学的新诗创作的意象发展进行研究,总结现代诗意象的发展演化历程,对现代诗的意象特征进行分析,更好的总结现代诗歌意象发展的经验教训。

关键词:现代诗;意象;发展应用

一、中国现代文学诗歌意象的演化

1.早期诗歌意象的具体化

中国早期现代诗的意象具有具体化的特征,实地的描写是早期现代诗的基本特征,中国早期白话现代诗虽然沿用了意象概念,但是提供不用抽象理念,认为越偏向具体的意象越有诗意表达空间。“明显逼人的影像”才能体现诗的具体性。从诗歌的发生到诗歌的接触是从人心中的意象到读者脑海里的影像。早期现代诗的诗歌意象具有写实性,缺乏空灵感,闻一多增指出五四时期诗歌缺乏想象,因为过于注重实象的运用,导致中国早期现代诗存在大量陈陈相因的套语。这一时期对诗人的想象力与创作力重视不足,诗歌创作的创新性不强,影响了诗歌的文学性。

2.强调意象创意的丰富化

上世纪20年代中国现代诗的创作强调增强主观创意性,在以闻一多为代表的新诗理论日渐成熟过程中,诗歌“意象”概念的本质更接近于中国传统诗歌的意象概念。闻一多认为新诗作品应用具有一定的“幻象”,只有激发诗人的想象力才能有效剔除新诗堆砌景物、辞藻、材料缺乏优化的弊端。上世纪20年代的新文学运动注重在诗歌中融入诗人的想象,在客观上选择和提炼诗人的情感。新诗的意象也从偏向客观具象的直写向描绘生命情感的物象的渗透。诗歌应当以情感为生命,把抽象的东西更加具体化,具有柔美抒情性和一定哲理性的小诗流行于当时,新诗创作进一步克服了最初的概念化弊端,但是在实际创作中或者存在空洞说更换的现象,或者出现情感控制不当,没能协调好与意与象的关系,没能进一步提升意象的穿透力、延展力和生命力。

3.现代主义的意象观

上世纪30年代新诗创作的意象理论发生了新变化,新诗创作更注重突出“事项”的概念,新诗创作更注重对外部世界的敏锐感知,强调以有效的方式对纷繁复杂的事象进行全面的把握。意象理念的社会性更强,意象更注重运用抽象的词来表现热烈的情绪,或者借助抽象的词来表达革命的道理。这一时期的诗作理论以胡风的《关于诗的形象化》影响较大,他对这一时期诗歌抽象抒情与空洞说理给予批评,诗歌创作在离开诗歌本体目光后,突出强调时代的特殊性,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更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融通性,事象说是时代赋予诗歌创作的新环境。

4.意象的多层次建设

上世纪40年代诗歌意象体系变得多元化,意象的内涵具有多层次,意象理论的探讨逐步向深入进发。意象在诗歌中的运用具有了新气象。中国新诗派在诗坛中处于领军地位,代表人物袁可嘉认为意象在诗歌中有重要的地位,40年代的《论意象》、《论意象的凝定》等文章中对章象与生活的关系进行深入探讨,意象不是单纯的传达手段,意象理论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意象与诗歌的意境有深层次的联系,众多来自古典的、西洋的、创新的意象活跃在诗歌创作当中,意象成为诗章生成的重要载体,诗歌意象的相关理念更趋完善,意与像的关系更有相融性。竟随象生、象与情谐、主客融合成为新时期意象说的重要理念,意象论得到快速发展完善。

二、中国现代文学诗歌意象的探索

1.现代诗歌意象本质特征

从中国新诗意象特征的发展历程来看,现代诗的意象构成以古代诗歌意象理念为参照物,从最初的新诗意象与古诗意象理念的纠结不断向新的方向突破,以郭沫若为代表的现代诗人在突破传统诗歌意象的束缚后又重新审视并回应传统,曲折的诗歌意象的发展历程实现了现代诗歌意象的理性蜕变。上世纪20年代是诗歌意象学说的探索阶段,这一时期以胡适为代表的白话文运动尝试以物象代替意象,注重诗意的明朗性,减少诗情的修饰性,主动运用西方的韵体推动新诗改变节奏,提倡是诗歌运用口语创作。30年代以郭沫若《女神》为代表的意象诗与意象概念实现了新的变化,新体诗歌从思维方式、诗体形式、意象体系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女神》为新诗创作建立了一个恢弘的意象空间。以徐志摩为代表的新格律诗派在反传统的同时,注重运用本文的意象,象征主义的诗学极大影响中国传统意象艺术,建立了一个现代意象体系。以李金发为代表的象征派把本文的象征主义的意象理论融入到中国现代新文学诗歌创作当中,西方诗歌的象征主义意象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发展,建立了象征主义意象的范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诗歌意象的起伏嬗变

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理论是具有起伏嬗变特征的,虽然经历了上世纪20年代的逐步探索,30年代的诗歌意象在反思中进一步开拓创新。首先,上世纪30年代现代诗歌很大程度上受到英美意象的影响,法国的象征主义影响了上世纪30年代初诗歌的意境美,诗歌意象不仅要突出意象个体的鲜明特征,而且又追求意象的浑然天成,注重意象的意味深长,强调暗示性的表现生活,同时又夹杂着复杂的情绪。其次,一批新的诗歌意象根植于现实社会土壤当中,艾青成为上世纪30年代诗坛的重要代表,诗歌意象更注重描绘时代精神,新时代的诗歌意象更注重艺术与精神的结合,古代诗歌意象与现代诗歌意象具有兼容性,这种兼容性更注重审美、生成、思维的多样性,世纪3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意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

3.诗歌意象的成熟期

上世纪40年代是中国现代诗歌意象的成熟期,这一时期主要以七月诗派、冯至、九叶派等为代表。首先,七月诗派继承了现实主义的诗风,更强调时代性色彩,诗歌在遵循情感化体验的同时,更加融入了个人对生活与斗争的情绪体验,诗歌充分的实现了意象艺术境的重塑。冯至的《十四行集》是上世纪40年代中国现代诗文学意象艺术的巅峰,他的诗仅仅通过日常事物的描绘实现人生价值的思考。诗歌的主客体以物我合一的境界实现了诗歌意象的升华。九叶诗派实现了诗歌意象的深度与广度的拓展,诗歌创作更加贴近现实,诗歌创作未能狭窄化,诗歌更注重表达某种独特的情绪,诗歌表达增加了戏剧性的色彩,体现了作者的复杂经验,诗歌意象逐步的向深层次进行发展,标志着诗歌意象不断的走向成熟,更好满足人们的欣赏需要。

三、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建构

1.早期意象论的由来

中国现代诗歌的意象理论来自由中国学者学习欧美诗论的理论思想。上世纪初胡适在留美期间接触到意象主义运动,意象派宣言对胡适的新诗创作有较大的影响,1918年《新青年》刊登的胡适、刘半农、沈尹默三人白话诗九首是中国文学史诞生的第一批五七言句法的白话新诗。刘延陵创刊的我国第一本新诗刊物《诗》受到《美国的新诗运动》影响,他在刊物中介绍了意象派的6个观点。此外,《小说月报》、《论散文诗》等刊物批评不韵则非诗的观点,傅东化翻译的《诗之研究》极大的影响了中国现代诗的理论。1926年郁达夫的《诗论》对意象的理念进行重新的定义,概括总结了以文为诗的主张,把散文与诗的优点集于一处,以平白的口语写诗,诗不仅在于诗意,更注重意象的营造,从而实现启发大于表现手法的效果。

2.批评和质疑

新诗革命源于象征主义,反对新诗理论的主要是学衡派和梁实秋。以梅光迪为代表的学衡派反对自由诗和意象主义运动,吴宓从诗学理论上抨击意象诗派,他认为诗的本质是文字,认为意象派以作画之法作诗是谬误百出,不宜效法。胡先骕批评意象派,认为意象派作诗的品格低下,认为《尝试集》的价值是负面的。梁实秋也多次批评意象派,认为意象派是畸形发展。在此过程中胡适、鲁迅、闻一多、戴望舒、叶公超等逐步以意象派的理论进行完善更新,戴望舒人《叶赛宁与俄国意象派》一文、袁水拍译的《现代美国诗歌》、鲁迅撰写《中国小说史略》、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有力的进行意象诗的理论阐述,从而指导中国新诗创作不断取得佳迹。

结论:中国现代文学的诗歌意象经历了曲折发展历程,新诗的意象在创作实践中逐步的完善,新诗意象不仅丰富的了诗歌意境,而且满足了人们的审美需要,极大了推动了中国诗歌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袁龙.??20世纪前期中国意象诗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2] 黄晓东.??“民国”以来的新诗教育研究[D].?南京大学?2013

[3] 谢耘耕.??从新兴文体到文学“大国”[D].?华中师范大学?2002

[4] 王文彬著.中西诗学交汇中的戴望舒[M]. 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李雪,汉族,女,1984.1.4出生,成都人,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方向。

论文作者:李雪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3批

论文发表时间:2020/1/9

标签:;  ;  ;  ;  ;  ;  ;  ;  

现代文学诗歌的意象表达研究论文_李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