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类文本深度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郑静

记叙类文本深度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郑静

摘要:在记叙文教学中,教会学生深度把握人物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结合教育实践,从三个方面入手,教会学生深度把握人物形象。即:依托文本触摸人物心理,创设情境感知人物遭遇,课内外链接立体把握人物形象。

关键词:依托文本;创设情境;链接;人物形象

 

把握人物形象是记叙类文本常常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学时,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来把握人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实言语训练、进行课内外链接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进入文本深处探索,深度把握人物的形象。

一、依托文本触摸人物心理

教师教学时要避免满堂灌,要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学生与人物的隔阂、与文本的隔阂,让学生与人物、文本发生联系,能够站在人物的立场,产生对文本的独特感受。比如在教学《盘古开天地》这篇课文,在学生感受混沌一片的宇宙后,教师提问:“此时此刻盘古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感受盘古开天地的决心,冲破一切黑暗的勇气。这个说话训练让学生站在盘古的角度,去说一说他此刻的想法。在思考与交流中,人物的形象在学生的心中慢慢形成与丰富。学生对人物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而是要在此基础上,依托文本内容产生自己的思考,能够设身处地地站在人物的立场上,去触摸人物的心理。

二、创设情境感知人物遭遇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情感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师要找准训练点,抓住文本中能表现人物特点的关键处,利用具体的语言文字创设情境,让学生展开想象,进行言语训练。学生依托课本,在具体的场景中想象人物的遭遇,是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内化,是头脑中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深化。比如在教学《二泉映月》这篇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你看,也许是一个狂风暴雨的早晨,也许是一个烈日炎炎的中午,也许是一个大雪纷飞的夜晚,阿炳在路上是怎样艰难地前进,又会遇到什么情况?”这个写作练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盲人阿炳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深化了学生对阿炳的认识。学生写作的过程是将学生自身的感受融于文本中,将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立于心中的过程,是将课文读厚的过程,也是学生与文本相交融的过程,做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课内外链接立体把握人物

1、借助图片、视频认识人物

图片、视频资源 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人物。课文《梅兰芳蓄须》中,有一幅梅兰芳先生的肖像画,在图上可以看到他留着浓密的胡须,借助图片可以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梅兰芳先生为了拒绝给日本人演戏,蓄须明志的高尚气节。在教学《普罗米修斯》这一课时,我出示了一段鹫鹰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视频。看着鹫鹰一次又一次啄食普罗米修斯肝脏的画面,看着普罗米修斯的鲜血溢满胸膛的画面,学生的内心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对普罗米修斯不畏强暴、坚忍不拔的精神有了更深的体会。

2、在背景资料认识人物

创作背景与人物形象的建立往往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从写作源头的视角来看待人物,会对人物拥有新鲜的认识。四上部编版第三单元是一个神话单元,回到写作的原点,追溯到神话创作的源头,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很多问题都抱有强烈的好奇心,可是由于生产力低下,他们没办法给出科学的解释,于是用神话的方式解释这些问题。回到神话创作的源头,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神话人物的形象,感受神话的神奇之处。

结合人物生活的社会环境来认识人物,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可以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人物。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时,出示相关背景资料,介绍当时社会上的重要事件以及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周恩来生活的时代离我们学生较远,通过出示资料,学生能深入了解当时一百多年前中国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了解周恩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立志读书,希望拯救国家于水火之中,从而能更深刻感受周恩来的博大的胸怀和远大的志向。

3、在不同的文本中认识人物

借助不同的文本认识同一个人物,可能对文本人物有更多的认识,也能从更多的角度认识人物。比如在教学部编版四上《精卫填海》时,将课文文言版的《精卫填海》与民间版本中的精卫填海故事对比阅读,民间版本中对精卫的描写非常多,学生借助更多的细节,丰富了头脑中精卫的形象。在教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出示周恩来先生的诗《大江歌罢掉头东》。1919年9月,周恩来放弃了在日本学习的机会,回到祖国,投身到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中,在日本回国前夕,他写下了这首诗。结合这首诗,学生能够进一步认识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的原因,也能深刻感受到周恩来救国济世的豪情壮志。

语文学习不能停留在文本内容的分析、理解上,而应该让学生进入文本的深处主动探索。把握文本人物形象,不仅要揣摩人物细节,还应让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人物,学会站在人物的立场发声,能够依托文本进行发散思维,从而建立对文本人物全面的、深刻的认识,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论文作者:郑静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4/3

标签:;  ;  ;  ;  ;  ;  ;  ;  

记叙类文本深度把握人物形象的教学策略研究论文_郑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