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污染牡丹栽培技术_芍药论文

无污染牡丹栽培技术_芍药论文

无公害白芍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白芍论文,栽培技术论文,无公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白芍为芍药科植物,具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之功能。

形态特征

芍药为多年生草本,高50~80厘米,根肥大,呈圆柱形,外皮棕红色;茎直立,叶互生,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小叶片长卵圆形至披针形;花草生于花枝的顶端,花大,白色或粉红色;果为卵形,花期5~7月,果期6~8月。

生长习性

芍药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喜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芍药是宿根性植物,每年3月份萌发,4~6月份为生长发育旺盛时期,8月上中旬地上部分开始枯萎,是采收最佳时期。种子为上胚轴休眠类型,播后当年生根,再经过一段低温后打破休眠,第二年春天破土出苗,种子寿命约1年,发芽率45%左右。

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 芍药忌连作,多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土层深厚、肥沃的土壤;栽前应精耕细作,深耕30~40厘米,耕翻1~2次;结合耕翻,每亩施厩肥或堆肥2500~4000千克作基肥,耙平作成宽1.3~2.3米的高畦或平地栽培,畦间排水沟20~30厘米,畦长可视地形而定。

繁殖技术 主要为分根繁殖,也可种子繁殖。种子繁殖生长周期长,故生产上应用较少。

①分根繁殖 收获时,将芍药芽头从根部割下,选健壮芽头,切成小块,每块芽2~4个,芍药芽下留2厘米左右的头,以利生长,随切随栽或暂时沙藏、窖藏后再栽。芍药8~10月种植,按行株距50×30厘米穴栽,穴深10厘米左右,每穴放芽头1~2个,芽苞向上,放平,覆土5厘米左右,盖实。每亩栽2500株左右。

②种子繁殖 8月上、中旬种子成熟,随采随播,或用湿砂混拌贮藏至9月中、下旬播种。苗株生长2~3年后进行定植。

田间管理

早春松土保墒,出苗后每年中耕除草4次,结合锄草在根部培土;10月下旬,冬前在离地面7~10厘米处剪去枝叶,根际培土约15厘米,以利越冬;第二年起每年追施肥3次,分别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施稀人粪尿;第二次在4月下旬,每亩施人粪尿500千克;第三次在10~11月间,以圈肥为主,每亩1500~2000千克;第四次于收获前追肥2次,追肥时宜于两侧开穴施下;芍药一般不需灌溉,严重干旱时,宜在傍晚灌1次透水,多雨季节,应及时排灌,每年春季现蕾时要及时将花蕾摘除。

病虫害防治

1.叶斑病 常发生在夏季,主要为害叶片,病株叶片早落,生长衰弱。

防治方法:①及时清除病叶;②发病前用1∶1∶100倍波尔多液或50%退菌特8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2.锈病 为害叶片,5月上旬发生,7~8月严重。

防治方法:①选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土地栽培;②消灭病株;③发病初期喷0.3~0.4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7%敌锈钠400倍液,每7~10天喷1次,连续多次。

3.根腐病 夏季多雨、积水时多发,为害根部。

防治方法:①选健壮芍芽作种;②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800倍~1000倍液灌根。

4.虫害 主要有蛴螬、地老虎等为害根部,5~9月发生。

防治方法:用90%的敌百虫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杀虫。采收前7~10天禁止使用任何农药,整个生长季节严禁使用高毒农药。

采收

芍药宜在第三至四年的8月份收获为宜。收获时选晴天,割去茎叶,把根刨出,将粗根从芍头着生处切下,将笔杆粗的根留在芍头上,供分株繁殖用。然后将粗根上的侧根剪去根尾,并按芍根自然生长情况切成9~12厘米、两端粗细相近的芍条,按大小分档,置室内2~3天,每天翻堆1次。

留种技术

芍药收获时,切下药用部分,留下根头6厘米左右,纵切断块,每块保留4~5个芽苞,在伤口处蘸些石灰放到阳光下微晒一下,使伤口水分干燥,用沙藏法保藏窖内或室内,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栽种。种子在7月中、下旬成熟,连壳剪下,放阴凉处10天左右,然后脱粒,忌日光曝晒,于7月底至8月初播种,播种后应注意覆草保温、保湿。

联系电话:0871—3126725

标签:;  ;  ;  ;  ;  ;  

无污染牡丹栽培技术_芍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