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境到底”打造多彩课堂论文_王娟

“一境到底”打造多彩课堂论文_王娟

湖南省汉寿县龙池实验中学 415900

摘 要:情境教学是教师非常喜欢使用的一种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能否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或活动为依托,让情境贯穿于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呢?

关键词:情境教学 “一境到底” 贯穿课堂

情境教学是以生动形象的情趣激起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方法,其中的“情境”可以在教学活动中起很大作用,它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又能感受到化学的美。

下面以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为例进行说明:

一、运用影视片段设计教学主线,“一境到底”

影视作品很受大家的喜爱,课下也经常听到学生谈论好莱坞大片,于是就想能不能以影视作品为依托,让学生既能乐在其中又能学到化学知识。下面以“水的净化”第一课时为例,设计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同学们听说过鲁滨逊的故事吗?出示《鲁滨逊漂流记》的电影海报,引出他在荒岛上净化水的问题。

2.教学过程。

播放镜头一:

“鲁滨逊”在荒野取水。从泥潭中取出的水是浑浊的。

教师提问:这杯水他可以直接饮用吗?

学生:不能,水中有泥沙。

学生:还有我们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

教师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把泥沙除去吗?

学生:放置一段时间,再转移到另外一个容器里。

教师介绍:静置沉淀,用明矾吸附沉淀。

教师提问:沉淀之后的泥沙仍在水中如何除去呢?

学生:想办法把泥沙滤去……

教师引领:“鲁滨逊”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播放镜头二:

“鲁滨逊”用一个布袋过滤泥水并讲解,如果没有布袋,用衣服、帽子甚至袜子都可以。

教师提问: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可以过滤的物品?

学生:早晨吃米粉时老板用来捞粉的漏勺;泡茶时茶壶里的过滤网……

教师:在实验室,我们用滤纸和漏斗来制作过滤器。(引出过滤的净水方法,学生实验,讨论总结过滤时的注意事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教师引领:我们成功地将泥沙除去了,“鲁滨逊”又遇到了什么问题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播放镜头三:

“鲁滨逊”将烧火后收集到的木炭加在水中。视频讲解: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水中的颜色、异味。教师演示实验:活性炭净化红墨水。介绍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及其微观结构。教师提问:经过沉淀、过滤、吸附之后的水就可以喝了吗?学生:不能,还有微生物。

播放镜头四:

鲁滨逊在用一个金属容器烧水,煮沸除去水中微生物。

3.课堂小结。

二、巧用故事设置情境,“一境到底”

通过自编或网络搜索故事设置情境,让故事情节贯穿课堂始终。

下面以“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复习”为例设计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同学们听过夸父的故事,你听过“碳父”的故事吗? ……

2.教学过程。

(1)“碳父”的故事。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有一位父亲,他姓碳,我们暂且称他为“碳之父”。他有两份非常伟大的事业:第一份是为人类而燃烧,供给人间光与热;第二份是为人类冶炼金属。他有两个宝贝女儿,由于小女儿出生时氧气不足,天生营养不良,所以从小体弱多病。碳父后悔不该在氧气不足时生下这个女儿,他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于是把自己一生的绝技——可燃性、还原性都教给了小女儿。而大女儿认为父亲这样做很不公平,便恼羞成怒,她不但自己不能燃烧,而且也不支持别人燃烧,闭关修炼出了双重性格——制冷和制热。提问:你知道碳父的大女儿、小女儿分别是谁吗?

(顺理成章地过渡到“碳及其氧化物”的复习中。)

(2)请你依据我们复习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为她们姐妹二人分别设计一张个人名片。

(3)小组讨论、交流、修改。

(4)设计名片展示。

三、应用学生日记为情境,“一境到底”

学生日记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以学生日记为情境,学生参与热情异常的高。

除了这些课例,我在教学中也尝试了其他不同的“一境到底”。例如,在学习“常见的酸和碱”时,我尝试以化学版“青花瓷”歌曲贯穿课堂的始终;在复习化学用语时,我尝试用“化学扑克牌”的游戏让学生尽享课堂的欢乐。

参考文献

[1]赵吟杏 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境教学[J].苏州大学,2007。

[2]单永泰 化学课兴趣化教学尝试与实践[J].甘肃科技,2009年,20期。

论文作者:王娟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9年1月总第16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

标签:;  ;  ;  ;  ;  ;  ;  ;  

“一境到底”打造多彩课堂论文_王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