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阳啊!秦武阳论文_杨坤

秦武阳啊!秦武阳论文_杨坤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秦武阳在《荆轲刺秦王》中是一个小角色,从他身上可以窥见刺秦计划的准备不充分、秦国与燕国力量的悬殊、暗示刺秦必败等内容。荆轲刺秦以败而终,他是重要原因。但这样一个小人物,却给了我们很多的启示。本文以秦武阳为眼,来探寻秦武阳自己、荆轲、太子丹、秦王几个人物,得出刺秦必定失败的结论,同时总结出了当代中学生应从秦武阳身上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秦武阳 刺秦计划 失败 启示

《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刺秦之所以会失败,秦武阳是重要原因,但在全文1369字中,仅有几句话对他进行描述,言简意赅,词约意丰,即:“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秦武阳本应是去帮荆轲刺杀秦王,“令秦武阳为副”,但他却“振恐”,这在整个行刺计划上无疑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从刺秦的结局上,我们对他该不该“原谅”?秦武阳在文中扮演的角色,仅仅是一个令人唾弃、讥讽、咒骂、愤恨的角色吗?

笔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拙见,文中的秦武阳给了我们五个方面的启示:

一、于秦武阳。很多人对秦武阳有一种偏见,他不该去参加刺秦计划,在那种危机关头,需要胆识、智慧、谋略、沉稳、敏锐,而他似乎什么也没有具备,所以他直接导致了刺秦的失败。没帮上忙就算了,反而“色变振恐”。但不要忘了,当时秦武阳只有12岁,“年十二”表明他身体正在发育中,心智机能尚未成熟,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初中生。心智不成熟意味着遇事不会深思熟虑,很多时候逞一时之勇,即“匹夫之勇”,旁人看来就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但当“虎”真正出现以后,自己会吓得腿软。毕竟,历史上真正与虎斗的,就武松而也。这点上学生是很容易理解的。虽然他“杀人,人不敢忤视”,但那是在燕国的某个小角落。外面的天空很大很宽阔,战场很冷很残酷,不是12岁的武阳所亲历亲为的。从这里来看,他在秦国时的“色变振恐”就迎刃而解了,因为他没有见过真正的“虎”。我们从心里上就开始“原谅”他的过失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除此而外,他暗示着刺杀计划必定功亏一篑,荆轲心里明白,“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但燕太子丹不懂,一再催促,使“荆轲怒,叱太子”。但武阳答应和荆轲去秦国,从另一方面来说,他是勇敢的,至少是不畏死的。从秦武阳身上,还可以看出燕国人才短缺。起初找到智能双全的田光,田光觉得自己老了,以死刺激荆轲。

二、于荆轲。荆轲好读书击剑,《史记》研究专家韩兆琦认为:荆轲不是杀手,而是侠客。所以荆轲能有勇气前往秦国,是一种“义”的驱使。在刺秦出发之前,荆轲“有所待,与之俱”,他远见到为副的秦武阳不会在千钧一发之际给予帮助,心里已料到刺秦的结果,表明荆轲是一个有格局、省时度势、有远见的人,看事能抓住关键与本质且沉稳。太子丹迟之,他离燕赴秦,慨然践诺。

三、于太子丹。太子丹,是一个妇人之心的国君,“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当秦兵临易水时,他让荆轲去刺杀秦王,既报前仇,又救国难,这是他的鲁莽、浮躁、耿耿于怀;而当“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太子迟之”,这是他的贸然行事、急于求成,没有天下大局之感,致使轲愤然而往,他也是刺秦失败的促进者。堂堂一个国王,找了一个年仅12岁的市井之人,还多次催促其前往。太子丹不仅缺乏远见,还缺乏谋略。所以,从找武阳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他的治国之道、他的妇人之心。

四、于秦王。前文对秦武阳的描写,也见出了他的几分胆量与残忍,他毅然与荆轲前往,就算在“皆白衣冠以送之”的场面,他也没有退缩,没有选择不去,这是他的气胆。但是,等到“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一是可以看出秦王的强大与气魄。在秦廷内,秦武阳惧怕的可能是秦王,秦王本身的魁梧与胆魄,这和秦王出生关中有紧密联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其次,陈其泰教授认为,秦始皇精力过人,一天要读几百斤竹简。秦武阳当时到了秦廷,就吓破了胆。再者,秦朝廷文武百官,年少的秦武阳没有见过大格局,也被这种气势吓坏了。所以,从秦武阳身上,可以看出秦王朝的强大、秦朝廷的示威,从侧面表明了秦强燕弱的局面。

五、秦武阳对当下学生的启示。秦武阳是荆轲刺秦失败的重要因素,因他毕竟年纪尚小。他有胆略去参加行刺计划,并且不为利禄。荆轲刺秦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太子丹封他为“上卿”,他才借抗暴之心前往刺秦,这里有“义”也有“利”。但秦武阳不一样,他不为名也不为利,就参加了这次行动。他有勇敢的一面,临危受命,没有推迟,毅然担起救国的责任,他的精神值得颂扬,但其行动就需要商榷。这种勇敢对学生走上高考这座独木桥是有启示意义的。在生活中,对学生树立勇敢之心也有所帮助。据笔者研究,大部分中学生对秦武阳是肯定其精神而否定其行为的。另一方面,他没有考虑后果,没有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就贸然行动,这是他性格缺失的一面。这启示学生要勇于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要酿成大错,成为历史的罪人。如果秦武阳抛开年龄,他于燕国就是有罪之人,将会背上被唾骂的罪名。所以,学生们可以从中认识到,做事要考虑后果、讲方法、有责任担当,身体成长之时心智也要成长。做人要有格局和远见,这种格局与远见是需要现在积累、努力的。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一。

[2]司马迁 史记[M].中华书局,2009。

论文作者:杨坤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7

标签:;  ;  ;  ;  ;  ;  ;  ;  

秦武阳啊!秦武阳论文_杨坤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