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菜无公害栽培技术_莴笋论文

莴笋的无公害栽培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莴笋论文,栽培技术论文,无公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莴笋因其营养价值较高,吃法多样,可凉拌、炒食、汤食,亦可生食或腌渍和加工。故全国各地都有栽培。加之生长周期短、栽培方法简单易行,667产量能达5000kg以上,是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之一,近些年的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现将基本特性及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 莴笋的特性

莴笋属菊科一、二年生茎用类蔬菜。根系浅而密集,叶披针形,叶尾尖,叶面皱,有突起,叶片绿色或绿紫色。茎直立,膨大后形成棍棒状肉质茎。外皮呈绿茶或淡紫红色,香味浓。皮薄,可食率高。肉翠绿色,清脆细嫩爽口,削皮后不易变色。

2 莴笋的生长阶段

莴笋的一生要经过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2个阶段。栽培上只有营养生长阶段,从播种到收获大约需75~80天,介于早熟甘蓝和大白菜之间。该阶段按其生长发育特点及植株外部形态特征,可分成4个生长时期。

2.1 发芽出苗期 播种后种子吸水萌动发芽,50%以上2片子叶出土称作发芽出苗期。此期持续时间长短取决于温度条件。一般4~5天则可齐苗。主要任务是提高播种质量而保全苗。

2.2 幼苗期 幼苗长出第1片真叶至第5片叶展开,为幼苗期,俗称“团棵期”。一般持续20~25天。该期中心任务是培育壮苗。

2.3 莲座期 从第6片叶开始,直至第11~12片叶展开,心叶与外叶齐平时为莲座期。叶面积迅速增大,嫩茎开始伸长。该期需20天左右时间。主攻叶片,为嫩茎膨大打基础。

2.4 肉质茎形成期 肉质茎不断伸长和加粗,叶片数随之增加,并扩大。位于茎中部的叶片已达最大值,上部叶片逐渐减少而变尖,茎逐渐变细。所有叶片轮生在膨大的嫩茎上。该期一般持续25~30天,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3 莴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莴笋属长日照植物。喜冷凉气候而怕高温和霜冻。种子发芽最适宜温度15~20℃,30℃以上高温时,种子发芽困难。茎叶在气温6~25℃均可生长,其中最适温度11~18℃,25℃以上高温生长快,易抽苔。0℃以下易受冻。莴笋的根系浅,生长迅速,对水肥要求较高,怕旱又怕涝。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配合。莴笋对土壤酸碱反应敏感,适合在微酸性土壤(pH值6~6.5)种植。

4 育苗技术

4.1 播种期 莴笋可长年生长。在4~5月份采收的莴笋,可在春天2~3月份播种;在5~6月份采收的莴笋,应选用耐热、抗病、抽薹晚的品种,一般在3~4月份播种;9~10月份采收的莴笋,一般在6~7月份播种。冬季采收的莴笋,一般在10月份播种。龙岩地区以冬、春莴笋为多。

4.2 播种量 一般667播种量50~75g。

4.3 种子消毒与催芽 莴笋种子小,发芽快,一般多用于籽直播。种子一般只进行晾晒灭菌。如浸种催芽,则先将种子用纱布包扎好后用清水浸5~6小时,然后放到16~18℃条件下见光催芽,经2~3天露芽,即可播种。

4.4 苗床准备 选地势平坦,近3年未种过菊科作物的地块,苗床土壤宜选择保水、保肥性能强,疏松肥沃的壤土,深翻后充分曝晒,结合整地,667施腐熟有机肥5000kg、碳氨50kg、氯化钾20kg,与土壤充分混匀,精细整地、耙平后作平畦,备好过筛细土或药土,供播种时用。

4.5 播种 浇足底水,水渗后覆一层过筛细土,将种子均匀撒播于床面,覆细土0.3~0.5cm。苗床要用70~80cm高的遮阳网小拱棚覆盖,防止大雨冲刷种子和太阳曝晒损害种苗。

4.6 苗期管理 播种后,保持苗床土壤湿润利于发芽。至苗出齐,逐渐撤掉遮阳网。及时间苗,第1次间苗在苗出齐后,苗间距1.5~2cm。待长2片真叶时每10天浇10%的腐熟稀粪尿水1次,培育壮苗。幼苗4~6片真叶时,可起苗定植,防止拔节苗。幼苗期对磷肥很敏感,缺磷生长衰弱,叶色暗绿,应及时追施磷肥。苗期喷1~2次75%百菌清600倍液防止病害的发生,当幼苗第4~5片真叶展开时,即可定植,通常苗床25天后可移植。移植前1星期施送嫁肥,667施尿素5~10kg,拔苗前1天淋水,避免拔苗伤根。大小苗分开定植,便于大田管理。

5 定植

5.1 栽培地的选择 栽培莴笋的土壤以沙壤土、壤土为佳,在阳光充足、有机质丰富、排灌方便、施足基肥的地块上种植,易获得高产。

5.2 定植前准备 莴笋需肥量大,要选择保肥力强的疏松壤土,667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500kg、过磷酸钙50kg、碳酸氢铵50kg、硫酸钾10kg,深翻20cm,翻耕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整平作畦。

5.3 定植 早熟品种行株距30~33cm×25cm,8000~8500株/667,晚熟品种行株距33~35cm×30cm,6000~6500株/667。定植应在阴天或晴天下午3时以后,起苗时要多带土,少伤根。浅栽,不盖心叶,栽后立即浇透定根水。

6 田间管理

6.1 查苗补苗 定植后3~5天及时补苗。

6.2 中耕锄草 定植后应及时松土,增温保墒,促进根系发育和幼苗生长,适当蹲苗,消灭杂草。莲座期封行以前一般中耕2次

6.3 水分管理 定植后要及时灌水,以促进缓苗。莲座叶形成前适当控制水分,进行蹲苗,以形成强健的根系和繁茂的叶丛,待叶片肥厚、已长出2个叶环、心叶与莲座叶平头时茎部开始肥大,此时结束蹲苗及时浇水并追施速效性氮肥与钾肥,及时由控转为促。

6.4 施肥 幼苗成活后,第1次追肥在定植后5天内进行,用10%人尿作提苗肥浇施。以后用1%尿素或2%复合肥进行浇施,每10天左右追肥1次,连施2~3次,促进叶生长,莴笋进入莲座期封行前,应重施1次壮秆肥,667用氮、磷、钾三元复合肥30kg条施,施后盖土,灌半沟跑马水,促使茎部肥大,延迟抽苔。至莴笋高30cm时,应喷浓度为0.2%~0.3%的硼砂,每10天喷1次,以防茎秆开裂、空心。采收前10天停止肥水供应,促进茎秆膨大成熟。

为了获得莴笋高产,注重叶面追肥。每隔5~7天施用一次尿素、磷酸二氢钾、氨基酸、腐殖酸、葡萄糖等一种或多种混合而成的叶面肥。

6.5 病虫害防治 由于莴笋叶簇密生,种植密度大,在田间湿度大,通风不良时易发生霜霉病、炭疽病和菌核病。因此要坚持以防为主,及时防病灭虫。同时结合田间管理做好排水、除草、打老叶等工作,以利通风,提高抗病能力。要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各种农药的使用要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并采用2种以上农药交替轮换使用,以免产生抗药性。

霜霉病可用75%百菌清600倍液、25%甲霜灵600~800倍液或25%瑞毒霉1000倍液防治;炭疽病可用80%炭疽福美800倍液、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或甲基硫菌灵+75%百菌清1000倍液防治;菌核病用40%菌核净或70%甲基托布津1000~1500倍液防治;蚜虫、斑潜蝇和蓟马可用乐果800倍液或10%吡比虫啉1000~1500倍液防治。

7 适时采收

当莴笋主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这时茎部已充分膨大,品质脆嫩。若采收太晚,花茎伸长,纤维增多,肉质变硬甚至中空。

联系电话:0795-7831008

标签:;  ;  ;  ;  ;  

生菜无公害栽培技术_莴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