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对近视发展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于俊中

调节对近视发展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于俊中

于俊中 河南省郸城县城郊医院 477100

【摘要】目的 观察调节对近视发展的影响。方法 根据年龄、屈光状态,按就珍顺序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周口市郸城县城郊医院眼科验光配镜的在校近视眼学生37例(74只眼),其中女22例,男15例,年龄9~12岁,平均(11.08+1.66)岁。屈光状态:球镜(-2.59+1.27)D,柱镜(-0.63+0.91)D。综合验光仪检查正、负相对调节(PRA/NRA)、调节反应(BCC)后予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快速散瞳验光配镜。一年后由同一验光师再次做以上检查。比较一年后近视的发展与PRA、NRA、BCC的关系。结果 一年后近视增长(-0.74+0.47)D,PRA与一年后近视增长呈负相关(r=-0.297,p=0.01);NRA、BCC与一年近视增长无相关,均p>0.05。结论 PRA与近视发展呈负相关,即调节力越强近视发展越慢,NRA、BCC与近视发展无关。

【关键词】正相对调节;负相对调节;调节反应;近视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183-02

近视患者近年有发病率增高、低龄化趋势,特别是学生近视患者越来越多,已成为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关于近视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基因遗传和环境影响是目前公认的两大因素。一般认为当今社会日益增多的近视活动,使得具有潜在的基因易感性的个体成为近视眼患者。推测调节滞后,可能是影响眼轴延长和近视进展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观察近视发展与调节的关系,通过一年的随访,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屈光状态,按就珍顺序随机选取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在我院眼科验光配镜的在校近视眼学生37例(74只眼),其中女22例(44只眼),男15例(30只眼),年龄9~12岁,平均(11.08+1.66)岁。屈光状态:球镜-1.00~-4.00 D,平均(-2.59+1.27)D,柱镜-0.5~-2.00 D,平均(-0.63+0.91)D。所有患者戴镜后矫正视力≥5.0,均无屈光参差、斜视、眼球运动障碍,同视机检查双眼视正常,眼前段及眼底检查均正常。患者每3个月复诊检查屈光状态,若有变化给予换镜,观察时间≥1年。

1. 检查方法

(1).正负相对调节检查:在综合验光仪中设置好患者的近距屈光矫正度数,将近距注视卡放置40cm处,照明良好(室内自然光线下200~500 lx照明),调整好近距瞳距。指导患者注视近距力表上比最佳视力大一行的视标。先做负相对调节(NRA),即双眼同时增加正镜片(以+0.25 D为增率)直至患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首次报告是患者注意到视标变模糊但仍能阅读出来),记录增加的正度数总量。综合验光仪中的度数重新调整到原先度数,确认视标是清晰的。然后做正相对调节(PRA),即双眼同时增加负镜片(以-0.25 D为增率)直至患者首次报告视标持续模糊,记录增加的负度数总量。NRA/PRA正常值:+2.00/-2.50。

(2).调节反应检查(双眼交叉圆柱镜FCC法):综合验光仪上放好被测者的近距屈光矫正度数,将FCC视力表放在40cm处,照明昏暗(半暗室100~150 lx照明)。双眼前放置+0.050 D的交叉圆柱镜,将负柱镜的轴位(红点)置于90度方向上,视网膜的像就会由于附加了这个交叉柱镜而从原来的一个焦点变成两条互相垂直的焦线,水平焦线在视网膜前面0.50 D,垂直焦线在视网膜后面0.50 D。观察比较前40cm处十字交叉视标水平线和垂直线是否同等清楚,相同不必加镜片;垂直线清楚加负球镜;水平线清楚加正球镜,直到同等清楚,记录所加度数,此屈光度即为BCC值。

(1).屈光度检查: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快速散瞳,每5min滴双眼1次,共6次,历时30min。间隔半小时后使用自动电脑验光仪做客观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插镜片矫正双眼视力均达5.0,以此作为最终配镜处方。

(1)复查:患者每3个月来医院复查,每次均由同一验光师再次综合验光组检查正相对调节(PRA)、负相对调节(NRA)、调节反应(BCC)及屈光状态,若屈光状态改变,给予更换眼镜。

3.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资料经正太性和方差齐性检查后,采用x +SD进行描述,采用配对设计的t-test进行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检验一年后近视发展与PRA、NRA、BCC的关系。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结果

患者一年前、后屈光状态,等效球镜分别为(-2.74+1.38)D、(-3.48+1.46)D,近视增长(-.074+0.47)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5,p=0.00)。PRA与一年近视发展呈负相关,(r=--0.297,p=0.01);NRA与一年近视发展无相关(r=0.023,p=0.85);BCC与一年近视发展无相关(r=0.14,p=0.23)。见表1、2.

表1 一年前后屈光度的变化(x+s, D)

球镜柱镜等效球镜近视增长

一年前-2.59+1.27-0.63+0.91-2.74+1.38-0.74+0.47

一年后-3.25+1.34-0.85+0.64-3.48+1.46

表2 屈光度变化与调节反应负相对调节 正相对调节的关系

调节反应负相对调节正相对调节

r值-.0140.023-0.297

P值0.230.850.01

讨论

近视是人眼屈光力相对于眼轴长度过大的一种屈光不正,即在调节静止状态下,外界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后聚焦于视网膜感光细胞层之前即远点移近的一种屈光状态。人眼之所以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全赖于眼的调节作用。人眼这种能改变屈光力,使远近不同的物体成焦于视网膜上的能力即称为调节。

近视眼发病率的快速增加,可能与阅读等视近活动需求增加有关。近视眼与视近活动,存在高度相关性。视近活动影响近视眼进展的机制还不明确,可能与近视患者在近距离用眼中存在持续缓慢的调节有关。有研究证实近视患者比非近视患者对视近视标存在更多调节滞后。有报到称,在高度调节需求下有较低的调节反应,较高的调节滞后导致视网膜模糊像,引发了近视的发展。

林智等认为在睫状肌与脉络膜之间有一个弹性的包膜,其主要作用是抵消部分眼内压保持巩膜的弹性压力。该作用机制为:首先有黄斑将离焦的光学信息传入大脑,经Edinger-Westphal核反馈后,在大脑发出应当抵消多少眼内压的信息来控制睫状肌的调节,而产生的调节恰好可以抵消一部分的眼内压,从而保持眼的正常眼内压。因为大脑根据离焦的光学信号来产生相应的调节,故调节不足会使睫状肌抵消部分眼内压的功能受到减弱,从而使眼内压升高,眼轴增加,产生近视。

本研究发现:正相对调节越强近视发展速度越慢,说明调节滞后在近视的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这与张霞飞等的临床观察一致。对调节滞后的患者可以开展调节功能训练,通过提高眼球的正相对调节,从而减缓近视的发展。

参考资料

1 Rose K ,Smith W,Morgan I. et al.The increasing prevalence of myopia: implications for Australia[ J ].Clin EXp Ophthalmol,2001,29(3):116-112.

2.王冬梅,杨志宽.调节滞后与隐斜对青少年近视眼影响的研究进展[ J ].眼视光学杂志,2009,11(4):313-317.

3.翟佳.视光学理论和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87

4.SawSM,ChuaWH,HongCY, et al.Nearwork in early-onset myopia[J].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2002,43(2):332-339.

5.Abbott ML,Schmid KL,Strang NC. Differences in the accommo-dation stmulus curves of adult myopes and emmetopes [ J ].Oph-thalmic Physicl Opt,1998,18(1):13-20.

6.邸保忠.青少年近视眼与AC/A率关系的研究[ J ].眼视光学杂志,2000,2(1):38-39.

7.林智,陈翔,王颂科等眼调节各因素与眼屈光不正的相关性[ J ]。眼视光学杂志,2003.5(4):242-243

8.吕帆,David A,Goss. 双眼视觉问题分析与处理[ M].杭州:浙江省出版社,1999:159-164

9.张霞飞,施明光.调节滞后与青少年的关系[ J ]. 眼视光学杂志,2005,7(4)248-252

论文作者:于俊中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调节对近视发展影响的临床观察论文_于俊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