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宫廷燕乐与筝论文_陈运佳

唐代宫廷燕乐与筝论文_陈运佳

(湖南师范大学 410006)

摘要:唐代宫廷音乐是我国古代音乐音乐史上一次绚烂多彩的印记。筝作为时下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华传统民族乐器,它与唐乐的结合令人有无限的遐想。本文通过剖析唐代宫廷燕乐的发展和形式,力图找出筝在唐朝时期的发展以及应用。

关键词:唐朝;宫廷音乐;筝

一、唐代宫廷燕乐

唐代音乐可分为宫廷燕乐和民间音乐两大部分,其中宫廷燕乐占主要位置。燕乐又称宴乐,即宴飨之乐,是一种与雅乐相对的重要乐种。燕乐最初起源于周朝,发展至隋唐时期成为宫廷中饮宴等音乐活动中的乐舞、用来宴享的艺术性很强的音乐。唐朝的宫廷燕乐包括“九部乐”、“二部伎”以及歌舞大曲等多种形式。

说到唐朝的“多部乐”我们不得不与隋朝的“多部乐”相联系。唐朝“多部乐”起初沿袭了隋朝的“九部乐”形式,即国伎、清商伎、高丽伎、天竺伎、安国伎、龟兹伎、文康伎、康国伎、疏勒伎。随后至贞观年间废除“礼毕”,将燕乐作为单一乐部并列入诸乐之首,从而形成了唐代“九部乐”。贞观十四年,唐太宗统一高昌,随后太常寺将“九部乐”中加入高昌伎,唐代“十部乐”就此形成。

而“二部伎”则是晚于“多部乐”而形成的宫廷燕乐形式,是盛唐时期的产物。“二部伎”是指“坐部伎”与“立部伎”,是一种以演出形式作为划分标准的燕乐表演形式。“坐部伎”于堂上坐奏,演出规模较小,演出人数为3-12人,共六曲:《燕乐》、《长寿乐》、《天授乐》等,音乐风格闲雅抒情,优美细腻。“立部伎”于堂下立奏,演出人数较多,64-180人,气势恢宏雄伟,共八曲:《安乐》、《太平乐》、《破阵乐》等。

歌舞大曲是宫廷燕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歌舞大曲是涵括器乐、歌唱、舞蹈,在曲子、民歌的基础之上,继承了汉魏以来的相和大曲以及清商大曲,形成的多段结构的大型乐舞。歌舞大曲由三部分组成,每部分包括若干段,分别是散序、中序以及破。代表作品《霓裳羽衣舞》

二、唐代的筝

筝是一件已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弹拨乐器,较于琵琶不同的是,筝不是从国外引进而来,筝是一件传统的,本土的乐器。筝又名“秦筝”,在战国时期就有关于筝的记载,于民间泛流传。

盛唐是筝乐发展的黄金时期,筝的形制也从最初较简陋的五弦发展成十二弦于十三弦并存的状态,十二弦筝多用于清乐,十三弦筝多用于民间以及燕乐。虽说从汉代起,筝已逐渐从民间融入宫廷,成为相和歌、清商大曲的重要伴奏乐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但筝在唐代的发展,不仅在民间遍地开花,也倍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包括白居易在内的各大诗人文豪都在其作品中中表达了对筝的喜爱,也从侧面揭示了筝的普及和繁盛。这也代表着筝成为了真正雅俗共享,移风易俗的高尚乐器。该时期的筝不仅在唐朝发展得风生水起,由于盛唐时期经济、政治、音乐的高度繁荣,又因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一条横贯亚洲的中西中西陆路交通线——“丝绸之路”使至筝流传到今日本,缅甸等国家,使筝成为最早流传到国外的乐器。

筝发展到晚唐时期,它的发展程度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是无人问津的状态。这是由于唐朝末年,战火连天,国家的经济,政治,社会稳定都受到了强力的打击,无论是宫廷还是老百姓,都已没有欣赏和享受音乐的心情和兴趣。所以唐末古筝的没落也是当时社会的选择。

三、筝在宫廷燕乐的应用

歌舞音乐是唐朝音乐的核心,而唐朝的歌舞音乐多半来源于前朝音乐以及民间音乐。所以这也让原本以民间流传为主的筝将其流传范围渗入到宫廷。初唐时期的宫廷燕乐主要实施的是“十部乐”的体制。而在其中就有清商伎,西凉伎,龟兹伎,高丽伎的乐队编制中有筝的出现。

1.清商伎:这时由汉朝时期的清商乐发展而来,而筝早已是清商大曲的重要伴奏乐器。筝在唐朝有多种形式,在清商伎的筝特指的是十二弦筝。

2.龟兹伎、西凉伎、高丽伎:这三种音乐来源于三支不同是乐系。龟兹乐属于西域系;高丽乐属于东夷系;西凉伎属于胡、俗融合。而筝也在这三种音乐中被广泛使用。与清商乐不同的是以上音乐中运用的是十三弦筝,并采用弹筝,即带上假指甲进行演奏,负责演奏旋律的地位。

盛唐时期的“坐、立部伎”中共有14支乐舞,也出现了筝的身影。据文献记载“坐部伎”中出现了“搊筝”,即不带义甲进行演奏,并排在弹拨乐器的最前面,体现了筝的重要地位。“立部伎”中所使用的是弹筝。

歌舞大曲由散序,中序,破三部分组成。实则是由乐曲,歌曲,舞曲三部分构成。在散序中“磬箫筝笛递相搀,击撅弹吹声迤逦”,可见该部分中筝位于萧之后笛之前出现。至于“中序擘騞初入拍,秋竹竿裂春冰拆”。曲破时“繁音急节十二遍,跳珠撼玉何铿錚”,表明筝作为伴奏乐器一直贯穿始终。

晚唐时期,由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出现了音乐发展的断层,但是在乐队应用上与之前大同小异。只不过由于新俗乐的形成,音乐中心慢慢转入民间。以至于筝在宫廷的发展没有太大起色,而在民间大放异彩。

参考文献

[1]《从唐朝音乐诗看盛唐器乐的繁盛发展》郑棋文 艺术科技

[2]《唐朝音乐繁荣发展的成因考释》 邓集勋 兰台世界

[3]《唐代筝乐的发展》宋康妮 北方音乐

[4]《古代筝形制研究》刘夏 温州大学

[5]《唐代筝乐研究》谢明 湖南师范大学

论文作者:陈运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6

标签:;  ;  ;  ;  ;  ;  ;  ;  

唐代宫廷燕乐与筝论文_陈运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