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论文_林旭杰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论文_林旭杰

宁波市镇海区立人中学 林旭杰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我们数学科组多次教研探讨下,我们从根本上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时期给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讲求实效,提高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目标,如何在四十五分钟增效益,提质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性地位,应该把握教材,有明确意识,抓住基本环节,重视练习,提高教学效率。

一、课前准备要充分: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新课程一改过去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提倡学生的主动性、主体性。数学课前准备充分,可以直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备课不光要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就是指应该把握好教材,明确目的,联系学生实际,课堂重点、难点做到心中有数,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例如:教学“三视图”时,可让学生自制多个立方体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做一做,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有不同的经历、知识构成和想法。如果真的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课堂上的生成将是丰富多彩的。 就像生命离不开水、离不开阳光和空气。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留足思维的时空,让学生自由发展,想象就能张开翅膀,在学习的领空遨游。课堂教学不该由教师主宰,应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对知识而言,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交流,澄清的过程就是自己发现的过程。给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平等伙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二、新授知识敢突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同样的数学,同样的课堂,同样封闭天空,天天围着书本与教师,上演着乏味的“肥皂剧”,几年如一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学生是老师的牵线木偶,由教师牢牢地控制着,绝对不能出轨。现在,改革课堂教学,转变这种学习方式显得尤为迫切,把世界作为学生的课堂,进行探究性学习。因为探究性学习相比传统的学习方式它实现了五个转变:即由重教师传授向重学生自主探究转变;由重课内向重课外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重书本知识向重社会实践转变;由重信息单向交流向重多向交流转变。可以这样理解:数学的概念体系以其逻辑严谨著称,而数学习题的解决,也往往遵循形式逻辑中的充足理由律,经历多次由此及彼的推理或计算才能获得。那些基础扎实、推理能力较强的学生,在做完一道题后,往往会产生一定正确的自信。即便遇上一时解不开的题,也一定能分析出只需解决了某步的推理,或由题设完成某数据的计算,该题即可获解。而某步的推理或某数据的计算,恰恰是疑点,能够分析出“症结”,知道哪儿卡壳,是需要一定数学素养的,这对部分学生来说,需要一个逐渐养成的过程。使学生对不会做的题不做变成了一种“合法行为”,再也不会有人做抄袭的傻事。在这种宽松的气氛中,学生大都能静下心来,抱着研究的心态,去分析症结所在,甚至在分析的过程中,使问题获解而得到意外的收获。这其中培养的是求实精神,提高的是分析能力,摒弃的是自欺欺人的不良学风。

三、 巩固知识要强化:

数学既能锻炼人的形象思维能力,又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主体思维善于在事物的不同层次上向纵、横两个方面发展,向问题的深度和广度发展,达到对事物全面的认识。为此,教师应重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 揭示数学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提高思维的凝练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对问题作整体分析,构建数学思维模型,再由表及里,揭示问题的实质。当问题趋于解决后,由此及彼,系统地研究相关的问题,做到解决 一题就可解一类题,即触类旁通。以对应用题的训练为例,教师要善于从横向、纵向、逆向、系统等多层次、多方向上进行演变、扩展、加深,才能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密度和容量。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既不增加学生 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之目的。

四、 小结作业有特色:

课堂教学中,教师随时会得到教学信息的反馈,教师应采取措施,及时调节,或评讲,或回授,或纠错,教师更应做到心中有数,在小结中要对本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或让学生自我小结,有的放矢的小结,让学生更好的掌握本课内容,以便更好地组织下一课的教学。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对于作业题目要精选,就“量”而言,认真多做数学题,确有提高数学成绩之效。但凭“题海”取胜,负担过重,事倍功半。而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这就从两方面决定了数学作业不能过滥,更不能简单地以熟求巧,而必须精选,这是减负的重要手段。当然,能从浩如烟海的数学题中精选作业,确实是数学教师功底的体现。这不仅要选配适当的模仿性训练题,以达巩固记忆、熟练应用之效,还应从更高的观点审视教育,特别是数学教育改革的方向。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过程可作这样的表述: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在数学教学目的指引下,以数学教材为中介,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主动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能力、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认识与发展相统一的活动过程。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是多种要素的有机结合体。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合理,教学效果才能得以保证,减轻学生过重负担也才能落到实处。

论文作者:林旭杰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论文_林旭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