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纠正语文教学“非黑即白”的极端趋向论文_刘新英

如何纠正语文教学“非黑即白”的极端趋向论文_刘新英

刘新英 河北省南和县北关学校 054400

摘 要:目前的语文教学中存在着“非黑即白”的极端趋向,影响了学生对文学人物的客观、理性认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提取信息,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评价人物,促使学生的认识归于理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 非黑即白 极端趋向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然而在现在的语文教学中却存在“非黑即白”的错误倾向。新中国最受人推崇的文学家当属鲁迅无疑了,我们崇“乌”及“屋”,对鲁迅的作品更是“毕恭毕敬”,就连作品中的错别字都原封不动保留。如果是大学中文系的作品选保留这些错误,可以理解:更有助促使学生了解那个时期文学发展的过程和发展历史。但是,在阅读、理解水平有限的初中课本中,大量保留这些错误的常用字,除了给教学带来麻烦没感觉到有特殊的意义。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旨时,这种“非黑即白”的趋向更加明显,要么将人物捧上天,比如,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归纳只选择所谓的“正面”信息,对他不注重生活细节、甚至有点小邋遢之类的所谓“负面”信息都采取忽略的态度;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归纳,则一律选取其“负面”信息,对其身上的“正面信息”全部忽视。这样的语文教学,严重违背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特点。在此,我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来粗浅谈谈如何纠正语文教学“非黑即白”的极端趋向。

初中语文教师都会记得,我们的教学参考书上对菲利普夫妇的形象总结:是一对自私、冷酷、贪婪、惟利是图、势利、爱慕虚荣的小市民形象。我不否认在这对夫妻身上却是存在着这些人性的缺点。但是,我们沉下心来认真解读文本,会发现一个对更加真实、更富生活气息、更符合人性的市井夫妇。让我们先来看看他们的家境吧:“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那时家里样样都要节省,有人请吃饭是从来不敢答应的,以免回请;买日用品也是常常买减价的,买拍卖的底货;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买15个铜子一米的花边,常常要在价钱上计较半天。”

由此,我们可以大致看出飞利浦一家的生活窘境,但是也看到了他们身上的一些美德。菲利普辛苦工作,维持着一家人的温饱。菲利普太太勤俭持家“样样都要节省”。别人请吃饭从不答应,因为回请不起。这家人虽然贫寒,却没有蹭吃蹭喝的恶习,可见他们并没有丧失做人的自尊。日用品都要买减价的,买底货,买做衣服的花边都要计较价钱,从中我们更直接感受到这家人经济的“拮据”,还能看到她只有精打细算才能维持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菲利普太太痛苦的根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姐姐的长袍是自己做的,也可以看出这家人勤劳和简朴。但是,我们在教学中将人物的这些正面信息全部忽略,只选择人物的负面信息,这也是教学“非黑即白”误区的具体表现。

我不否认菲利普是个有点爱慕虚荣的人,但是,菲利普太太则看不出这一性格特征。我们的教参将这段文字“母亲有点迟疑不决,她怕花钱;但是两个姐姐赞成。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你只给孩子们买几个好了,可别太多,吃多了要生病的。’然后转过身对着我,又说:‘至于若瑟夫,他用不着吃这种东西,别把男孩子惯坏了。’”作为其虚荣的佐证,我觉得甚为不妥。一个颇为拮据家庭的主妇,一直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面对这种超出家庭经济能力的消费,不可能不踌躇,“怕花钱”是一种本能的反应。但是,两个女儿赞成,又加上女婿也在场,飞利浦太太又不能直接直接阻止,并陈述自己的理由,只能想办法将消费降到最低程度。这充其量只能表现菲利普太太是个节俭又爱面子的人。

我们在学习这课时,基本上没有对于勒进行分析,只是将他作为折射菲利普夫妇性格的参照物。但是,于勒真的就是一个被家庭抛弃、值得同情的穷苦人吗?他年轻时,可以说是个不务正业、游手好闲的人,不但将自己应得的那部分遗产花得一干二净,还占用了哥哥一部分。本来就生活困难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飞利浦一家人出于无奈“把他送上从哈佛尔到纽约的商船,打发他到美洲去。”但是,由“人们按照当时的惯例”我们可以知道,当时对付这种到了成年生活还不能自立的人大多是这个办法,并非菲利普的首创,也并非他一家。于勒到了美洲确实也有改过自新的表现,不但做上了买卖、挣了钱,还写信承诺要赔偿哥哥的损失。但是,就在于勒生意越做越好的时候,却放下生意去南美洲作长期旅行,且预计就是几年。最后导致生意彻底失败,再次陷入困顿。这个结果是每个正常人都能预想到,于勒为什么不能预想到呢?只能说他不务正业的本性不改。

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引导学生去发现于勒本人身上的人性弱点,却一味地将其作为弱者来同情。也没有人为菲利普夫妇设身处地去思考,如果他们将于勒带回家,他们本已拮据的生活将更捉襟见肘,难以为继。更要命的是,他们女婿得知这个真相后,女儿来之不易的婚姻也可能出现危机,女儿从此可能陷入一种极为尴尬的人生状态。他们全家的生活都会被打乱。一个穷困的家庭是否经得起这种雪上加霜的打击呢?这个恐怕不用想菲利普夫妇也一清二楚。

这种“非黑即白”的教学弊端,会导致学生对人、对事的认识也走进“非黑即白”的误区。学生一旦走进这种误区,对事物、对社会现象的认识评价都会出现片面性倾向,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也会出现脸谱化的评价方式。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全面解读文章,全面吸收信息,将各种信息综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来全面分析、评价人物,既肯定其身上的优点,也不忽略其人性中的弱点甚至缺点,引导学生更客观、更理性地评价人物。

论文作者:刘新英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4年6月总第172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7

标签:;  ;  ;  ;  ;  ;  ;  ;  

如何纠正语文教学“非黑即白”的极端趋向论文_刘新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