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经济特区实施“港城共建”战略_港口论文

厦门经济特区实施“港城共建”战略_港口论文

厦门特区实施“以港立市”战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厦门论文,特区论文,战略论文,港立市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0年,厦门特区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百万标箱,达到108.46万标箱,在国内各大港口 中居第6位,在全球100大集装箱港口中列第52位。这标志着厦门港步入国家大型一类港口的 行列,为在厦门打造国际集装箱品牌奠定了重要基础。应该说,厦门港口经济的发展具有不 少有利条件,包括业已形成的良好的产业基础、在海峡航运中心发展中享有的特殊的区位优 势等。然而,必须清醒地看到,厦门要实现建立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的战略目标,仍存在一 些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主要是:1.港口自身条件的局限性。厦门港口水深条件似乎显得先 天不足。目前,厦门主要作业港区——东渡港区水深最大为-13.2米,大部分只有-8.5~-10 .5米。水深条件较好的海沧港区,水深最大也只有约-17米(还需清淤才能达到)。全港现有 最大的集装箱泊位也只能靠泊3.5万吨级航船。没有大型深水泊位,就很难适应国际集装箱 货轮大型化的需求,从而将制约厦门港向国际集装箱大港的发展。2.两岸试点直航的局限性 。目前试点直航的货物主要是大陆外销货物经台湾高雄转运,而不能运送两岸之间直接贸易 的货物。因此,尽管两岸试点直航吞吐量从绝对数量上每年都有所增长,但其在厦门特区集 装箱吞吐量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下降趋势。目前的这种“中转试航”与真正的两岸直航尚有较 大的距离。3.港口辐射功能的局限性。厦门不仅略偏于国际主航道,而且夹在沪、粤港口经 济中心之间。厦门港口的腹地主要集中在厦、漳(州)、泉(州)、龙(岩)这四个地市,及三明 、赣南、粤东的一部分。而且,漳州、泉州本身也有深水码头,可分流当地的部分货源。目 前厦门的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网络还是比较发达的。但基本上只能适应现阶段经济发展 的要求。4.港口物流的局限性。厦门港因周边没有重型工业而缺乏大宗货源作依托,是制约 厦门港口货物吞吐量增幅明显慢于国际集装箱吞吐量发展的主要因素。由于许多空运货物需 由香港或上海中转,客观上已影响了一些项目的投资。而项目投资不多的结果将导致港口物 流总量不足。

由于港口经济是港口与港城共荣发展的经济。港口的发展依托于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 港口又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引擎”,其产业关联效应相当强。因此,要加快厦门特区经济的 发展,厦门港口就要加速自身发展,以从整体上推动港口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深化改革, 突 破行政区域界限,依靠港口物流的辐射效应,加强区域协作,提升港口功能,实行综合治理 。具体可考虑以下方面:

1.树立“大港口”意识,建立组合港,促进港口经济发展。货物向大港向枢纽港集中,已 成为港口行业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港口发展的必经之路。厦门特区要尽快巩固并提升 集装箱枢纽港地位,应在加强全市各港口作业的功能分工协作的基础上,大胆突破行政区域 的限制,通过建立组合港的发展模式,提高厦门特区港口的规模化、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水 平。厦门特区组合港应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九龙江入海口组合港发展模式。即将厦门东 渡港、海沧港、漳州招银港形成组合港,实行分工与合作,更好地利用海沧港、招银港水深 条 件好的优势,提升港口的综合功能。应鼓励厦门的码头经营商积极参与招银港的经营,实现 厦门港与招银港的联动发展。第二层次是形成海峡组合港,在第一层次组合港发展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厦门港的对台区位优势,努力创造条件与台湾高雄港、台中港进行对接,采取“ 借船出海”的方式,实现两岸港口联动发展。

2.以增强港口辐射功能为着眼点,以拓展现代物流为契机,改善港口集散环境,增强港口 的辐射能力。现代物流业是指产品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之间的整个供应链,运用先进的组织方 式和管理技术,进行高效率计划、管理的新型服务业。是对运输、仓储、包装、配送、流通 加工、信息处理等各种功能性活动进行统筹的安排和协调,以达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产 效率,获得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港口和港城经济的发展。 港口物流实际上是对港口物流相关环节如拖运、装卸、仓储、理货、货代、报关等的整合协 调与优化,从而达到提高物流速度、降低物流成本的目标,进而提高港口竞争力,促进港口 的规模化发展。可从按照市场经济机制对港口运输相关各环节进行整合,促使其向现代物流 方向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嫁接”国外的一些知名的物流集团,充当其全球物流网的支 点,主动融入国际物流体系之中;引进国际物流商前来投资;积极推进港区、保税区一体化 经营,建立自由贸易式的保税物流中心。

3.实施区域经济发展联动战略,发挥“龙头”作用,拓宽腹地,增强厦门特区港口经济发 展后劲。厦门应充分利用福建省要求厦门经济发展发挥“龙头”作用的机遇,运用厦门与周 边13地、市经济协作的机制,大胆冲破行政区划的限制,进一步发挥厦门经济特区的窗口作 用,在促进交通网络建设、区域经济融合、区域通讯网建设、物流运作机制的建立等方面加 大协调合作力度,以达“双赢”或“多赢”目标。树立“把码头搬到内地”的全新理念,在 突出厦门港口的海峡航运中心中的特殊区位作用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到内陆地区举办港口推 介会。

4.加快发展港口关联产业。外商投资、对外贸易是港口经济发展最直接的产业基础。要抓 住我国入世所带来的进出口贸易可能扩大的有利时机,按照发展特色经济的思路,选择1~2 种 大宗商品作为切入点,建立起具有特色的大宗进口商品批销(分拨)中心。在吸引外商投资方 面,大力吸引外资到厦门从事码头建设,并鼓励国际知名航商到厦门经营航运业务。另一方 面要大力发展临港工业,更好地发挥港口在促进特区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从海沧投资区 的开发及海沧的港口条件来看,海沧投资区是“大厦门”经济发展目标的依托,而海沧码头 将是厦门港口功能提升的主要载体。当前,要注意把海沧的开发与码头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 来。特别是要利用海沧出口加工区这一特殊的经济区域和政策资源,重点引进大型的“两头 在外”项目,尽快建立强有力的临港工业体系,实现出口加工区的开发建设与海沧码头的发 展的有机统一。

总之,要依靠体制创新,提升港口管理水平。从行政管理体制上可以将港务、保税区、口 岸的行政管理统一起来,提高行政办事效率。在功能上,可以聚合保税区港功能,现代物流 中心功能,为厦门以港立市、加快经济发展注入活力,再创优势。

标签:;  ;  ;  ;  ;  ;  

厦门经济特区实施“港城共建”战略_港口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