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效果论文_王海山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效果论文_王海山

宁波市镇海区乔梓学校 王海山

数学课堂教学就是数学知识的传递过程,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 中,教师数学知识的传递、学生接受知识情况的反馈,师生间的情感 交流等,都必须依靠数学语言来进行,因此,教师语言表达方式影响着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教师语言情感直接牵引着学生的情感,所以教师的语言艺术是课堂教学艺术的核心,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要提高数学课堂效益,就必须研究数学课堂的语言艺术。

一、语言亲切,富有情感

亲切、感人的教学语言最能使学生保持积极舒畅的学习心境,能唤起学生的热情,从而产生不可低估的力量。古人讲:“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师在教学中,无论是讲授知识,还是对待学生,语言 都应亲切,富有情感。特别是对待学困生,更应做到这一点,以维护他们的自尊心,上进心,寻找他们的“闪光点”,从而给予“表扬和 鼓励”, 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进步,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当然, 表扬、鼓励都必须有的放矢,不失分寸。相反,教师如果对学生的错误过多 地批评、讽刺,那就会使学生失掉学习数学的信心,由厌恶数学老师到厌恶数学学科,这不能不说是教学的失败。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非常注意这一点, 有时他一眼就能看出学 生的计算错误,但他还是以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调、慈样的目光和 学生一行一行地查看。学生回答问题时,用“你答得很好”、“你并不比别人差”、“你也许课前忘了复习,若课前看了,我相信你是能够回答的”等,这样做到了多鼓励,少指责;多进行正面指导,少板起面孔训人,让学生在学习上有信心,有积极性,从而“亲其师信其道。”

二、语言精练,提高效率

所谓语言精炼,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少说废话”,用 最少的语句表达更丰富的内客。 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 解。教师应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 有个透彻的了解,比如整除与除尽、数与数学,增加与增加到,除与 除以,数与位数、切线与切线长等如果混为一谈,就违背了同一律; 又如讲“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就忽略了“同底等 高”的条件;学生画图时说“这两条平行线画得不够平行”、“这个直角没画成 90°”等,就违背了矛盾律;而“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最小的整数就是 0”等语言错误就在于以偏概全,缺少准确性。二 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 法则、性质等,比如:不能把“垂线”讲成“垂直向下的线”,不能把“最简分数”说成“最简单的分数”等有时教师唯恐学生“消化不良”, 讲课语言繁琐,甚至面面俱到,这种做法不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理解知识间的联系,更不利于发展智力,培养学生能力。语言精练并不是单纯地削减语言的数量,而是要提高语言的质量,这就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分化难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语言生动

确保通俗教学语言既非书面用语,又非口头用语,要通俗明白,使学生听 得有滋有味,教师应该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深奥的知识明朗化,用自己深厚的文化底蕴教给学生丰富的数学素养,通过驱动学生的数学想象,来达到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目的。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一般地说,对人的感官富有刺激性的语言,最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高度抽象的数学内容又可以凭借十分生动具体的材料作原型、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尚处于“开放期”,他们纯真、活跃,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事例、简明扼要的口诀、脍炙人口的名言以及充满时代气息的语言,把教学内容讲得生动、通俗,学生就能更深刻地理 解知识。追求语言的生动、通俗,但不要出现粗话,脏话,而应该是文明、规范、高雅,蕴含着丰富知识乳汁的语言。

四、语言幽默,富有激励性

数学教师的语言幽默,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一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二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同学心悦诚服;三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教给学生理智,学生会产生会心的微笑,获得美感享受。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数学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幽默,可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睿智,具有一定的艺术魅力;有助于学生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如讲有理数的运算,学生往往不注意先确定符号。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幽默地说:“有理数的运算,先问一问你的得数,有没有姓?若有,它是姓‘正’,还是姓‘负’?”这样抓住问 题的要害,利用流畅幽默而风趣的语言答疑,总比直接给出标准答案好得多吧!当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 智慧,能使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然而,幽默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如果脱离教材的内 容和实际需要,一味调笑逗乐,那只会给学生以粗俗轻薄油嘴滑舌之 感。 为了激发学生的尝试精神和创造精神,教师用鼓励的语言去启发 学生,如“这道题老师还没有教,谁会算?”“谁敢试一试”“谁能 试一试,自己来解决”“我相信你们能自己想出来”“能不能想出更好的办法”“看谁的解法最多”等等。

五、恰到好处使用无声语言

数学中的无声语言包括教师的表情语言、手势语言和体态语言等,这些无声语言可辅助有声语言实现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教师,不能没有表情,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就是说眼睛可表示出各种各样的感情,如高兴、气愤、赞成、反对等。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学习交流常常靠眼睛来联系,用和蔼亲切的目光去捕捉学生的视线,让眼光洒遍教室的每个角落,使每个学生都感到老师在注意自己,这样无形中就起到了控制课堂的作用。教师可以用严肃和警告的目光去 批评课堂中的违纪同学,这种无声的批评学生更容易接受,且不影响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当然,课堂教学中运用非语言艺术应达到面部表达富有表情;眼神表达富于变化;姿态表达优雅得体;手势表达自然恰当;距离表达注意时机。事实上,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多种多样,语言艺术既体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又和教学效果的好坏紧密相连。数学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语言艺术,达到数学教学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的辩证统一。我想,只要我们积极探索,就一定能使数学教学语言更具艺术魅力。

论文作者:王海山

论文发表刊物:《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2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0

标签:;  ;  ;  ;  ;  ;  ;  ;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艺术效果论文_王海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