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

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

曲晨[1]2002年在《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电力工业建设的迅速发展,钢材的用量急剧增长,为此,国家计委,原水电部和能源部一再强调在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应从严掌握自立式铁塔的建设。然而,一般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或与预应力混凝土电杆,较普遍地存在着纵向裂缝问题,严重影响了高压输电线路的安全运行及其使用寿命,已不能适应高压输电杆塔和变电构架的要求。为此,经过多方面的综合分析和比较,认为采用离心成型的环形钢管混凝土电杆代替传统的钢筋混凝土电杆,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结构型式。因此,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电力工程结构中,由于使用功能要求,许多结构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受扭工作状况,及弯扭、剪扭联合作用工作状况,然而迄今为止,国内外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作性能的研究大多局限在单一荷载工况情况下,尚未见组合荷载作用的研究,因此,能否深入了解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扭转和在组合作用下的受力特性,成为影响该结构形式能否进一步推广应用和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本文进行了一系列的试验及理论研究。1999年浙江省电力设计院结合500kV杭东变电所工程与浙江大学结构工程研究所合作开展了“离心钢管砼结构抗扭性能的试验研究”。试验中,为保证扭转及弯矩荷载施加的合理性,在浙江大学工程结构试验室原有的加载设备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在扇形板边缘施加切向力和宽轴承滚轴加载的方法,改造并调试出一套可专门用于大吨位构件施加扭转荷载及组合作用的试验设备,并利用这套设备进行了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不同弯扭比的组合作用下的试验研究。 本文根据不同参数的构件受扭性能试验结果,研究了该结构受力变形全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了受钮全过程的叁个工作价段,即弹性变形阶段,弹塑性变形阶段和极限破坏阶段,经分析回归得到扭转全过程弹塑性的简化分析方法及承载力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同时根据本文的弯扭试验结果以及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进行的理论分析,推导了弯扭试验相关承载力的关系。 本文利用弹性理论对扭转、弯曲、剪切、弯扭联合作用、剪扭联合系列作用下的构件弹性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得出应力分布与主要物理和几何参数的规律;同时引入混凝土及钢的强度准则,得出了弯扭、剪扭复合应力作用下的承载力相关关系的理论方程,可供工程设计使用。摘翌 浙汀大学工学*士学位论文2002 问时,首次利用塑性全量理论及势能原理进行了构件弹塑性扣转刚度的全过程分析,得到弹塑性扭转刚度的理论分历方法,并与试验结只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良好,说明利用这种力法可以较好的进行扭转弹塑性刚雀的粘确分析。 本文首次分析了扭转作用下的螺旋斜向加劲壳的塑性稳定性问题,还根据试验观象的观察,对构件在塑性极限时的状态,简化为内壁衬朽螺协刹向加劲混凝土肋的薄壁钢管的塑性稳定问题,利用塑性壳体稳定理论进行了探讨。 对在扭转及弯扭荷载作川厂的不同参数的构件,进行了叁维抑塑性有限元的分析,并与试验的相应结果进行了对比,有限元分析的精度良好,说明采用有限元方洽来分析离心钢管地渝卜结构足一卞11。有效可行的方壮,为该构件进一步进行体系受力的数值分析奠定了基础。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己经应用于实际工程的使用,并通过了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会,其成果己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袁伟斌[2]2005年在《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基础研究》文中提出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是一种将混凝土浇灌在钢管内经离心成型的空心组合构件,它是介于纯钢管结构和钢管混凝土结构之间的一种特殊的、新型的钢管-混凝土组合结构形式。由于其有弹塑性好、刚度大、自重轻的优点,在电力工程等领域的实际工程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为了将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进一步应用于其它基本建筑领域,并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结构体系,开展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针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实际工程应用的需要,在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本构关系和黏结滑移性能进行较全面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考虑黏结滑移影响的叁维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分析了该结构构件在单一作用、组合作用及其温度场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并根据试验和计算结果,修正了单一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简化公式,提出了组合作用、火灾作用及其火灾后构件的极限承载力计算表达式,同时对结构连接的节点型式与构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与评述,为工程设计人员提供必要的参考。通过上述的研究工作,本文形成了下列主要研究成果: (1) 在现有的钢管—混凝土本构关系基础上,将离心钢管混凝土简化为同一尺度的横观各向同性体来研究,在弹性条件下利用应变能相等原理得到了宏观弹性系数,同时假设进入弹塑性后各模量为二次抛物线变化,提出了离心钢管混凝土这种组合结构的等效本构关系,同时分析了弹性条件下材料强度变化和含钢率对各模量的影响。 (2) 根据国内外关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黏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对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离心钢管混凝土的黏结强度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基于Tepfers受均匀内压力作用的厚壁圆筒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离心钢管混凝土黏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建立了钢管与离心混凝土之间黏结强度的理论分析模式。 (3) 在对离心钢管混凝土黏结应力沿边界长度的分布规律综述的基础上,根据黏结应力的分布规律、力的平衡、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滑移与钢管和混凝土的应变之间的关系,从力学角度对离心钢管混凝土黏结滑移本构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建立了滑移量值关于界面长度x、黏结应力关于界面长度x和黏结应力-滑移的数学模式,并分析了含钢率、长细比、钢管的弹塑性与混凝土开裂对模式的影响。 (4) 在钢—混凝土组合结构的黏结-滑移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黏结-摘要浙江大学工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滑移影响的离心钢管混凝土的叁维有限元模型,该模型采用非线性弹簧单元来模拟钢管与混凝土接触面处的叁向滑移,同时在计算模型中分别反映出了离心混凝土与钢管的非线性特性,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各单一荷载作用下极限承载能力进行了分析,得到了离心钢管混凝土在单一作用状态下结构、钢管与离心混凝土的全过程曲线。并通过试验数据与数值分析,对目前的简化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与修正。 (5)通过对不同组合作用的加载路径的分析,对不同加载路径下离心钢管混凝土压弯、压扭、弯扭与压弯扭构件进行了有限元全过程分析,对压弯、压扭、弯扭与压弯扭构件工作机理及其性能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的压弯、压扭、弯扭与压弯扭承载力相关方程表达式。 (6)在总结钢材与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高温下及其高温后有限元分析模型,计算了150一384标准升温曲线作用下离心钢管混凝土柱的耐火极限,进行了火灾下和火灾后轴压构件荷载一变形关系曲线全过程分析,提出了不同火灾作用下和火灾后轴压构件的极限承载力简化计算公式。 (7)在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抗扭性能试验数据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抗扭性能试验塑性状态时钢管内离心混凝土发生约45。的脆性破坏特性,提出了扭矩作用下离J自钢管混凝土的破坏线模型,由能量原理推出了管内混凝土的扭转刚度表达式,并利用扭转刚度相等和边界条件将受压混凝土简化为管内的等效螺旋加劲肋,提出了组合构件在纯扭转状态下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 (8)基于《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JSOOg一2001),应用结构可靠度分析的一次二阶矩法,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DL5oZo一96)和本文的研究成果中有关离心钢管混凝土轴压、纯弯、纯扭、压弯和弯扭构件承载力设计公式进行了可靠度分析,同时分析了混凝土强度等级和钢材变化、长细比、荷载比和活载类型对可靠度的影响,并在保证目标可靠指标的条件下计算了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抗力分项系数。 (9)为了进一步促进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推广应用,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节点型式与构造进行了全面的介绍,总结了节点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论文的研究工作,己系统地形成了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为该结构在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关键词:离心钢管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本构关系;应变能;勃结强度;黍占结滑移;轴压;弯矩;扭转;有限元分析;压弯;压扭;弯扭;压弯扭;耐火极限;火灾后;标准升温曲线;破坏线模型;可靠度;抗力分项系数;节点一11一袁伟斌: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设计理论基础研究

于弋[3]2003年在《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在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离心钢管混凝土是一种将混凝土浇灌在钢管内经离心成型的空心复合构件,它是介于纯钢管和离心混凝土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钢管混凝土形式。由于它有弹塑性好、刚度大自重轻等优点,已经大量应用于实际工程。而目前国内外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工作性能的研究大多是在单一荷载工况情况下进行的。而作为一种组合结构,其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不能简单地由单一作用下的承载力迭加得出。因此,对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在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研究,对于该构件的进一步推广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和归纳了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轴压、弯曲和扭转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在对比了原有的两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纯扭转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公式,提出了与结果试验更加吻合、形式上更为简洁的抗扭承载力实用计算公式,在形式上与轴压和弯曲承载力公式统一起来。 接着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弯扭组合作用下的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离心钢管混凝土管在不同弯扭加载路径作用下,其扭矩与转角的关系在各阶段特点趋势与纯扭转作用下的情况基本相似。得出了该结构形式的弯扭承载力试验相关方程。 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轴压、弯曲和扭转作用的两两组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不能简单地由单一作用下承载力的相互迭加而得到。利用叁维有限元模拟分析方法对离心钢管混凝土在弯扭组合作用、弯压组合作用、压扭组合作用下的构件弹性应力分布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组合作用下的工作机理和承载力的相关关系。 最后利用轴压、弯曲和扭转作用的两两组合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相关方程,通过适当的简化处理,就得到偏于安全的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在轴压、弯曲和扭转叁种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公式。

谢先义[4]2011年在《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剪抗扭性能和标准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钢管混凝土不仅能够综合利用钢材抗拉强度高和混凝土抗压强度高的特点,而且在受力过程中,钢管和混凝土将发生相互作用,因而其组合性能并非是钢管和混凝土的简单迭加。钢管混凝土由于钢管对混凝土的套箍作用,表现出了优越的力学性能,强度高,延性好。目前,钢管混凝土的大部分研究成果都是基于“统一理论”的,本文也以此理论为基础,进行了以下方面的研究:第一、钢管混凝土抗剪、抗扭刚度的理论研究。由于目前还没有很好的分析钢管混凝土剪切模量和扭转刚度的方法,已有的公式不仅形式相当复杂,而且完全是由回归拟合所得,缺乏理论依据,故本文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首先从理论上对钢管混凝土受扭过程进行分析,把钢管混凝土的扭转过程分为叁个阶段,即弹性段、弹塑性段和强化段;并分别采用经典弹性理论,二次抛物线拟合,等效空间桁架模型,得到了相应的扭转刚度和等效剪切模量的理论公式。第二、钢管混凝土抗剪、抗扭刚度的有限元验证。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对所得扭转刚度公式进行验证,分析了含钢率、钢材等级、混凝土等级、空心率的影响,对公式进行了修正,修正后理论计算结果与软件模拟结果吻合良好。第叁、钢管混凝土抗剪、抗扭承载力的理论研究。本文对钢管混凝土的扭转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到了钢管混凝土抗扭承载力理论公式,在此基础上,根据钟善桐教授“统一理论”,得到了钢管混凝土等效抗剪极限强度和抗剪承载力的理论公式;然后本文将钢管混凝土的剪切屈服点表示成抗压屈服强度的形式,并得到了相应的实用公式;本文还对空心钢管混凝土的抗剪、抗扭承载力提出了新的分析思路,使得空心钢管混凝土的求解大为简化。第四、《空、实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的研究。本文以《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为基础,对修订更加全面的《空、实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提出了建议,主要内容包括:1)在轴压强度方面:本文通过钢管混凝土轴压过程的受力分析,并通过有限元回归,对套箍系数进行修正,将原轴压强度公式拓展到椭圆形钢管混凝土和FRP管—钢管混凝土,从而使该公式应用更加广泛;2)在稳定性能方面:通过Koiter理论分析了钢管混凝土不同受力阶段与缺陷的关系,证明了施工阶段空钢管对局部缺陷很敏感,而成型后的钢管混凝土中对缺陷不敏感的结论,然后对基于边缘屈服准则并考虑整体缺陷的稳定系数公式进行化简,使其更加合理;3)在其他方面:纳入了钢管混凝土抗冲击、防火、再生和海砂钢管混凝土、钢管混凝土的连续性施工以及耐久性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吴春巧[5]2015年在《钢管混凝土构件抗扭承载力有限元模拟及实用算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前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大多集中于轴压、偏压(压弯)和纯弯受力状态下的力学研究,仅有少量文献涉及到钢管混凝土抗扭性能的研究,且无规范给出可供工程界应用的钢管混凝土抗扭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随着建筑结构跨度的不断增加以及建筑物结构形式多样化的不断发展,研究建筑物抗扭性能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圆形钢管混凝土构件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抗扭承载力实用算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有限元法建立基准有限元模型,对已有钢管混凝土受扭构件进行了有限元模拟和工作机理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约束扭转和自由扭转下的扭转性能有所不同,在长细比较大时,差别不明显,当长细比较小时,由于固定端约束扭转剪切应力的影响,约束扭转下的抗扭承载力要大于自由扭转下的抗扭承载力,因此约束扭转下,长细比对抗扭承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2)系统性地进行了约束扭转状态下钢管混凝土抗扭性能的参数分析,考虑了钢管混凝土抗扭性能与含钢率、钢管强度、混凝土强度、长细比等因素的相关性问题,特别考虑了长细比变化对约束扭矩的影响,并引入了考虑约束扭转剪切效应的影响系数。(3)基于极限平衡理论和经典材料力学的塑性理论,对试验数据和有限元分析数据进行分析拟合,提出约束扭转状态下钢管混凝土抗扭承载力的实用算法及适用条件,并将本文提出的实用算法与其他算法相比,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抗扭极限承载力的计算结果精确度更高,数据离散性更小。(4)以抗扭承载力计算公式为基础,进行钢和混凝土扭矩分配比例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在扭转初期,由于钢管处于外缘,剪应力和剪应变都大于核心混凝土,外钢管所占扭矩比例比核心混凝土大。在扭转后期,由于混凝土的开裂受到外钢管的限制,产生螺旋效应,核心混凝土由单纯受扭变为压扭状态,由初期的受拉开裂变为了叁向复合受力状态,大大提高了核心混凝土抗扭性能,而钢管由纯扭变为拉扭状态,扭矩提高值不大。

袁伟斌, 金伟良[6]2007年在《离心钢管混凝土扭转构件工作机理及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复杂应力状态下钢材与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分析基础上,针对钢管与混凝土界面滑移的特性,建立了扭转构件的非线性叁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其中钢管与混凝土采用8节点固体单元模拟,并严格考虑了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黏结滑移.应用所建模型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扭转构件工作性能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全过程分析.为了验证理论分析方法与模型的正确性,与完成的20组扭转构件试验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理论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金伟良, 袁伟斌[7]2005年在《基于破坏线模型的离心钢管混凝土扭转极限承载力》文中研究指明在薄壁离心钢管混凝土构件扭转性能试验数据和离心钢管混凝土本构关系的研究基础上,针对离心钢管混凝土构 件在扭转性能试验塑性状态时钢管内离心混凝土发生约45°的脆性受拉破坏特性,提出了扭矩作用下离心钢管混凝土的 破坏线模型,由能量原理推出了管内混凝土的扭转刚度表达式,然后利用扭转刚度相等和边界条件将受压混凝土简化为 管内的等效螺旋加劲肋,提出了组合构件在纯扭转状态下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破坏线 模型其结果与他人研究成果和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赵维贺[8]2007年在《新型自锚式悬索桥的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分析》文中研究说明在公路和城市桥梁建设中,越来越多新型、美观、宏伟的桥梁脱颖而出,成为当地标志性景观。新型美观的桥梁往往采用新的结构型式:例如钢管混凝土结构,组合梁结构等等,这些组合材料结构能够充分发挥材料各自的力学性能优势,使结构显得纤细,灵巧,更加赢得人们的青睐。随着这些结构日益广泛的应用于桥梁建设之中,对于这些组合结构的极限承载能力,稳定性能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结合沈阳蒲河桥,该桥结构形式为新型的两跨自锚式悬索桥,主跨加劲梁采用钢混组合梁,桥塔为倾斜式钢管混凝土结构,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钢管混凝土结构极限承载力的方法,通过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参数分析,得到了影响这种结构极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比我国、欧洲、美国的规范对组合梁的限制、约定,以及各国的研究成果,得到一些启示和结论,可为该类结构的设计和计算提供参考。最后论证了自锚式悬索桥的整体稳定性。具体内容如下:(1)首先简述了悬索桥发展的历史及国内外现状,接着阐述了钢-混组合梁及钢管混凝土结构发展与研究状况,论述极限承载力及稳定研究的意义及二者关系。(2)针对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介绍了本文计算分析、数值模拟所用到的相关理论和分析方法。(3)引入核心受约束混凝土的本构关系及钢材等向强化的本构关系,进行了考虑材料非线性的极限承载力分析,分析了核心混凝土强度等级对此类结构的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以及钢管壁厚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认为采用合理的含钢率不仅能保证结构的极限承载力还能具有可观的的经济效益。(4)对比分析我国、欧洲、美国叁部规范,得出各种截面型式下计算极限承载力的原则方法。对薄壁箱梁的极限荷载与局部稳定进行论述。应用通用程序对组合梁进行局部节段分析,通过模拟不同的体系形成过程,得到体系形成过程对组合梁各组成部分的受力影响。(5)应用经典弹性理论,对自锚式悬索桥荷载分配及内力传递路径做了理论分析,论证了以下观点:自锚式悬索桥主桥的主缆、吊索、加劲梁组成了一个“轴向力自平衡闭环传递系统”,自锚式悬索桥加劲梁不会发生整体弹性失稳。

黄斌洁[9]2012年在《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扭转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是在两个同心放置的钢管之间灌注混凝土而形成的构件,具有承载力高、塑性和韧性好、施工方便、耐火性能好、截面开展、抗弯刚度大、自重轻等特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内、外钢管可采用圆、方、矩形或其他截面形状钢管的两两组合,本文主要研究内外都采用圆钢管的组合形式,称之为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研究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的纯扭性能是进行压扭、弯扭、压弯扭及压弯剪扭复杂受力状态下力学性能研究的基础。本文从理论和试验两个方面较深入地研究了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纯扭构件的力学性能,并在参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纯扭构件抗扭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方法,具体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总结了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确定了本文中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纯扭受力状态下力学性能的理论分析方法和试验方案。2.以名义含钢率和空心率为主要参数,进行了6个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和1个双层空钢管纯扭构件的试验研究,并详细分析了试验数据和结果。3.使用有限元方法对钢管混凝土纯扭构件的扭矩-转角曲线进行了计算,并把有限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比较,用以验证有限元计算模型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对扭转状态下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的扭矩-转角全过程进行了分析,从构件的破坏形态、受力全过程中的钢管和核心混凝土的工作状态、钢管与核心混凝土之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较为深入地揭示了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扭转构件的工作机理。4.分析了名义含钢率、外钢管屈服强度、混凝土强度、内管屈服强度、内管径厚比、空心率等主要参数对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扭矩-转角曲线的影响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纯扭构件抗扭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可供工程设计参考。

苏家战[10]2010年在《CFST-CSW构件扭转和拱空间受力性能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CFST-CSW)是一种新型组合结构,它的主要受力构件为钢管混凝土,而钢管混凝土之间用波形钢板联接,具有钢管混凝土抗压强度高及波形钢板抗剪承载力高的优点。作为一种新型组合结构,目前只对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梁面内受弯、轴压与偏压柱和拱面内极限承载力等方面的研究。为了完善这种新型结构的理论基础研究,本文对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和拱的面外承载力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试验研究及有限元分析。本文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构件的扭转试验研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并与钢管混凝土桁梁和波形钢腹板PC组合箱型扭转的受力性能进行比较。应用ANSYS程序建立试验构件的实体模型,对波形钢腹板厚度、弦管壁厚、管内混凝土强度等级、平联长度等影响构件抗扭极限承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全部采用波形板联结的构件具有较强的抗扭承载力、抗变形能力和延性,构件中的扭矩主要由波形钢腹板承受。有限元分析中,增大波形钢腹板厚度和弦管壁厚对提高全部采用波形板联结的构件的抗扭承载力最为明显。在试验、有限元的基础上,提出了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构件抗扭极限承载力的简化计算方法,供理论研究和工程设计时参考。开展了波形钢腹板钢管混凝土模型拱的空间受力全过程试验研究,并应用ANSYS程序建立了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模型拱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模型拱的破坏形态是以面外变形来控制的。在拱的全过程与极限承载力的分析中,应考虑双重非线性的影响。模型拱在面内外荷载共同作用下,截面产生的扭矩远小于面外弯矩,可以忽略扭矩对截面受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D]. 曲晨. 浙江大学. 2002

[2]. 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理论基础研究[D]. 袁伟斌. 浙江大学. 2005

[3]. 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在组合作用下的承载力性能研究[D]. 于弋. 浙江大学. 2003

[4]. 钢管混凝土构件抗剪抗扭性能和标准的研究[D]. 谢先义.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5]. 钢管混凝土构件抗扭承载力有限元模拟及实用算法研究[D]. 吴春巧. 福建农林大学. 2015

[6]. 离心钢管混凝土扭转构件工作机理及性能研究[J]. 袁伟斌, 金伟良. 浙江工业大学学报. 2007

[7]. 基于破坏线模型的离心钢管混凝土扭转极限承载力[J]. 金伟良, 袁伟斌. 建筑结构学报. 2005

[8]. 新型自锚式悬索桥的稳定性及极限承载力分析[D]. 赵维贺. 大连理工大学. 2007

[9]. 圆中空夹层钢管混凝土柱在扭转受力状态下的力学性能研究[D]. 黄斌洁. 华东交通大学. 2012

[10]. CFST-CSW构件扭转和拱空间受力性能研究[D]. 苏家战. 福州大学. 2010

标签:;  ;  ;  ;  ;  ;  ;  

离心钢管混凝土结构的扭转性能与组合作用试验与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