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与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马小飞1,许瑞卿1,丁惠强2(通讯作者)

(1宁夏医科大学 宁夏 银川 750004)

(2宁夏医科大学附属总医院 宁夏 银川 750004)

【摘要】 目的:分析研究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其中给予后路减压治疗的为参照组,给予前路减压治疗的为研究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6.30%,参照组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较于后路减压治疗,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更佳,能够有效将脊髓受压解除。

【关键词】 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脊髓损伤;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9)19-0025-02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for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Ma Xiaofei1, Xu Ruiqing1, Ding Huiqiang2(Communications author)

1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Ningxia 750004, China;

2 General Hospital Affiliated to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 Yinchuan,Ningxia 750004,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reat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by anterior and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Methods From December 2017 to December 2018, 54 patients with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 combined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were divided into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ith 27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therapy, and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anterior decompression therapy.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was 77.78% and 96.30%, respectively, in the reference group and the study group, which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study group.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Conclusion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decompression are effective in treating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s with spinal cord injury.

【Key words】Anterior and posterior decompression therapy; Thoracolumbar spinal fracture; Spinal cord injury; Therapeutic effect

临床上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较为常见[1]。骨折及骨髓损伤往往会导致患者出现程度不一的瘫痪,目前对于骨折及骨髓损伤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一般通过手术方案加以治疗,而应用最为普遍的手术方案则是前路减压治疗和后路减压治疗。本次旨在进一步观察上述两种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54例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27例。所有患者皆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且经由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其中参照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6:11;平均年龄为(39.17±1.15)岁;平均病程为(4.33±0.17)个月。研究组男女患者比例为17:10;平均年龄为(39.63±1.09)岁;平均病程为(4.17±0.2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参照组 该组患者予以后路减压治疗,具体操作如下:引导患者取俯卧位,实施全身麻醉后选择损伤脊柱为中心,纵向切开胸背部后正中皮肤及周围组织,将伤椎充分暴露出来,然后将椎弓根螺钉打入伤侧上下椎体中,同时将损伤脊柱切除,并在椎体内置入L型推杆,继而复位固定植入皮质骨,术毕止血将切口缝合。

1.2.2研究组 该组患者则给予前路减压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术前半小时静脉输注抗生素,引导患者取右侧卧位,气管插管全麻后从胸膜腔入路,入路走向为12肋骨作一弧形切口,沿着此走向向下继续切开,左侧髂前上棘与切口保持平行,继而将组织肌肉切开并祛除肋骨,然后将周围血管进行结扎。植入骨尺寸确认好之后在椎体内打入椎体螺钉,将前路内固定矫型装置安装好,撑开于椎体间,将整块尺寸相符的皮质骨植入其中,确保前路内固定械已经牢固固定后对内部组织进行冲洗,然后加以电凝止血并将切口逐层缝合。

1.3 疗效判定

痊愈:损伤平面下的感觉、脊髓及马尾功能全部恢复正常,功能状态完全独立,能够独自顺利完成全部日常生活活动;显效:损伤平面下的感觉、脊髓及马尾功能得到显著改善,功能状态部分独立,能够独自顺利完成大部分日常生活活动;有效:损伤平面下的感觉、脊髓及马尾功能得到一定改善,功能状态有一小部分独立,能够独自完成一小部分日常生活活动;无效:未达上述指标甚或死亡。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采用%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6.30%,参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

表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3.讨论

在人体躯干中,活动应力较为集中的区域就是胸腰椎。治疗脊髓损伤的黄金时间是6~8小时之内,因此要在保证治疗时限的基础上给与有效的诊治,减少并发症,促进患者神经与肢体功能的恢复[2]。

临床上对于该病的治疗多为手术方式,其中前、后路减压治疗是最为常用的两种。后路减压治疗应用时间较早,形成了比较成熟、完善的技术,具有出血量小、创伤小等多种优势,但是该手术方案对于骨折碎块难以有效清除,脊髓前方受压情况也很难顺利解除[3];而前路减压治疗能够更好的解除脊髓前方受压情况,有效清除骨折碎块,同时还能做好复位内固定工作,有效解除脊髓受椎间盘压迫等不良情况。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参照组与研究组治疗后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7.78%、96.30%,参照组显著低于研究组,组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综上,前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优于后路减压治疗,对于患者损伤脊髓、马尾神经的治疗效果更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涌,杨晓辉,冉建,等.前、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受压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7,27(20):91-95.

[2]刘奋飞.后路减压植骨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南医学研究,2017,26(15):2767-2768.

[3]陆慧杰.前后路减压治疗对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疗效、Cobb's角及伤椎高度的影响[J].浙江创伤外科,2017,9(6):1073-1075.

论文作者:马小飞1,许瑞卿1,丁惠强2(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9年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19

标签:;  ;  ;  ;  ;  ;  ;  ;  

前路与后路减压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论文_马小飞1,许瑞卿1,丁惠强2(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