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疑问论文_张丽萍

山东省平度市南村镇郭庄中学 266737

从教几十年来,亲眼目睹了一届又一届学生的不同特点,亲自参与了一次又一次的教学研究与改革。在享受新理念、新方法创造的优异成绩的同时,也始终被一个问题困惑着:学生的课堂交流能力往往会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降低。到了初中三年级,愿意在课堂上发言的学生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即使这仅有的几个也有照顾老师面子的因素在里边。课堂上还是老师的独角戏,学生成了没什么表情的观众。 课堂氛围虽然平静但缺乏生气和活力,这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改理念不相吻合。

通过不断地反思,我发现主要原因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流程是老师设计好的,学生只是回答老师设计的问题,课堂是老师意志的体现。这些问题要么过于简单,学生不屑回答;要么偏难,学生不愿回答。

后来我尝试将自己的教案设计成学生预习的提纲,并在后面附有“我的发现与疑问”专栏,供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问题。课堂上我和学生一起重点解决学生提出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评判学生有价值的发现,使之上升到理性高度为大家共享,对于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不再重点探讨。

几年下来,效果明显: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自觉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多,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

由此看来:以学生求知需要为主、解决学生问题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每堂课都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对学生的问题和发现进行评价表扬,引导他们利用学过的知识和已有的经验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例如:可以从文章的立意、文章的语言特色、文章的构思、品味语言的方法、概括内容的方法、写作技巧等等方面发现问题。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都明白了读一篇文章应该解决三大问题,即内容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怎样表达的。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对于语文来说,能够提出问题就证明学生已经进入了文本。进入文本是学习语文的关键,学生一旦走进了文本就有话可说了。这时的课堂不是回答简单问题的表面活跃,而是严肃而又紧张的思维活跃。

去年秋天开始我将自己任教的两个平行班级进行了对比试验。具体的方法是:试验班(1班),学习新课文时,提前3天或更多时间将我精心准备的教案进行适当处理形成学生自主探讨的学案印发给学生。生字注音、词语解释等自己查工具书解决,课文的背景资料、作者简介、课文内容、文章主旨等通过互联网或其它资料进行探讨;对于老师提出的思考题,首先要求学生回顾类似问题以前老师所传授的方法,再找出新问题与旧问题之间的异同,进而思考采取怎样的方法去解决。最后提出自己的问题。

课堂上,字词等基础性的知识基本上不费什么事学生就扎实掌握了,写作背景等学生都争着发言交流,最主要的是课文的难点和老师要传授的新知识、新方法,学生由于事先都有自己的思考,因而经常出现唇枪舌战的激烈场面。老师抓住机遇顺势引导,及时点拨,问题便迎刃而解。这样,课堂始终处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

对比班级(5班),学习新课文之前,只要学生自己预习,没有把老师要讲的知识点让他们去尝试,课堂上我按照教案引导学生学习。结果大相径庭,就连字词这样最基础的知识,老师在课堂上再扎实强调,但掌握得还不好。回答“思考题,探究题,赏析题”时,老师往往需要点名学生回答。有时候,课堂上先让学生4人一组合作讨论后再发言,结果还是没几个人举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请看下面两组课堂实验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学生每个题的平均分都明显好于对比班,正确率超过百分之九十多,而对比班基本上都在百分之八十左右。

阶段性成绩测试:

第一学期期末文化素质检测情况比较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实验班的成绩明显高于对比班,特别是阅读等能力题更为明显。

成绩仅仅是一个方面,它主要体现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必然是高效率的。

从课堂试验来看,重视学生提出的问题首先关注的是过程和方法,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成功的体验给他们带来精神的愉悦,愉悦的情绪激发出思维的活力,形成了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不仅有利于学生“爱其师,信其道”,而且也能潜移默化地滋养学生和谐融洽的内心世界,促使其更加积极地健康成长。

高效的语文课堂不是学生回答了老师的多少问题,而是老师引导学生解决了多少同学提出的问题。

论文作者:张丽萍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5年12月总第17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课堂上必须密切关注学生的疑问论文_张丽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