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有“亲民纲领”_党组织关系转接论文

党组织有“亲民纲领”_党组织关系转接论文

党组织有了“亲民大平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组织论文,民大论文,平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在上海,作为组织部门必要补充的党员服务中心和党员服务点正像雨后春笋一样涌现。

上海市组织部门表示,党员服务中心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凝聚党员,在服务中心提高党的向心力和战斗力;建党员服务中心不是否定组织部门,而是对组织部门的必要补充;服务中心不是强调党员的特殊利益,而是对所有群众敞开大门,打造一个“亲民平台”。

“唱着国际歌就能找到家”

上海市党员服务中心于2002年3月正式成立。党员服务中心有醒目标志、有热线电话、有专职工作人员。有的党员服务中心投入几十万元,图书馆、网吧、活动中心等设施十分齐全。党员服务中心的功能是为属地内所有党员服务,不论他是上海党员还是外地党员。服务的范畴包括提供转接组织关系“一站式”服务,为党员参加组织活动和学习提供场地和条件,帮助年老、失业、贫困等困难党员,为群众和入党积极分子提供服务,等等。

党员服务中心实行“首问责任制”“无拒绝服务”,不打回票。上海市党员服务中心负责人杨正平说:“服务中心的作用,就是让党员唱着国际歌就能找到家。”党员服务中心建成完整网络后,市、区一级的服务中心还将发挥组织协调功能。

“暖心服务”造就“潘宝根现象”

党员在发挥先进性的同时,自身也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烦恼,组织上如果能加以关心和帮助解决,让党员的心暖起来,让党员觉得党是个很有人情味的组织,党员为党奉献也就更加专心投入。在上海杨浦区平凉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心安坊社区党支部书记潘宝根的经历就很能说明问题。

潘宝根曾是闸北区彭浦机械厂车间工会主席,2002年下岗,不久又遭遇动迁。因无钱买房,他在心安坊社区租房居住。下岗后,家庭生活条件每况愈下,孩子正在上学,妻子患有精神病。2003年11月,潘宝根当选心安坊社区党支部书记。

一天,潘宝根带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党员服务中心,找到中心工作人员、街道党工委原组织科科长沈雪龄同志,情绪低落地说:“我憋闷得快受不了了。家里生活困难,孩子小,妻子不能受刺激,想找个人讲讲话都难。”沈雪龄足足听他倾诉了一个下午,潘宝根心情舒畅了很多。

服务中心设有心理咨询谈话室,并聘有志愿心理医生,每周三下午到中心服务。潘宝根来过后,服务中心又安排他和心理医生见面,进行了几次长谈。

潘宝根的心情舒畅了,做起工作也更努力。在他的带领下,心安坊党支部成立了党员服务队,为居民量血压,提供修水龙头、换保险丝等上门服务,还组织了治安巡逻队。

服务中心是“亲民大平台”

上海市党员服务中心筹备之初,有些人不理解,有人说,共产党员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怎么能设立场所专门为党员服务呢?

“其实,设立服务中心的根本目的是凝聚党员。如果党员都凝聚不起来,怎么体现战斗力?”杨正平说。更重要的是,服务中心不仅是“党员俱乐部”,而且是欢迎党员和群众参与的“亲民大平台”。

平凉街道党工委书记傅佩燕说:“中心服务党员,党员服务群众。”平凉街道所在的杨浦区产业工人集中,他们普遍喜爱民间文艺活动。党员服务中心一方面为他们的活动提供场地便利,设有扇子舞队、京剧俱乐部等五支文艺团队,另一方面发挥党员在文艺团队中的骨干作用和凝聚群众的作用,把群众文化团体吸引到服务中心,使之远离不健康的活动。

平凉街道的党员服务中心,常设再就业咨询、户籍迁移咨询等服务点,并摆放了许多宣传小册子。每周四下午是群众接待日,街道的领导、居民区党支部书记以及派出所、工商所等政府机构的负责人都会汇集到党员服务中心,接待群众,为群众办事。

标签:;  

党组织有“亲民纲领”_党组织关系转接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