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的召唤论文_ 陈宇

现代诗的召唤论文_ 陈宇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彪炳寰宇,众口交誉,其影响之大早已不需要过多的笔墨赘述,然而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播者,我们该如何使得学生能更好地接受、了解、热爱我们国家的文化,使其经久不衰,发扬光大呢?

一、教学主张的基本内涵

笔者在从事教学过程中产生过这样的困惑,我们在教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到底教的是什么呢?是字词断句?是中心思想?亦或是写作手法?我们往往为了达到某种教学目标而使得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在机械化的训练和更多教师强加的理解下,许多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可谓是“谈虎色变”,使得中华文化失去了应有的魅力,从而无法达到“传道、授业、解惑”之根本目的。

那么该如何调节此间矛盾,让学生既能有兴趣学,又能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我认为,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循本逐末,本末同求,最终达到开枝散叶的目的。这里所谓的本,就是课文本身;所谓的末,就是作者本身所著的一系列作品,而所谓的开枝散叶,就是学生在循着课文本身解读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过程中所学得的文学知识,提升的文学素养。单独品读课文固然可行,但是未免会使得人觉得些许乏味,并且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对作家一系列同类作品与原课文的比较来进行鉴赏和评析,从中得到新的知识和见解,可以更好的丰富对原课文的鉴赏,加强对于作家本身的了解,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主张的实施策略

1.确定教材及教学内容

鉴于笔者所在年级为七年级,所以选取教材范围为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的所选课文。其大致可以划分为:四季散文、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文言小品文、论语警句、动物散文、童话寓言等。

2.确定学生人数、形式

首先在组长的统筹规划下,确定小组组内大家所感兴趣的课文。然后根据此课文类型、作者的基本情况等,开始展开资料的搜集。接着组内成员开始阅读和整理所搜集到的资料,最后根据自主学习的经历,每个小组成员撰写学习感言,记录员负责记录并准备进行成果展示。

(1)资料来源

资料可以通过网络、书店、图书馆等形式进行搜集。

(2)确定汇报形式

建议学生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以点串线,由线绘面,以单一课文作为出发点,解读作者一系列作品,由作者的一系列作品,引发对同类作品的比较,丰富作品内涵。选取每周三下午的阅读课的时间,各小组通过ppt、投影仪、情景剧等形式进行展示汇报,由班级成员共同作为评委,以汇报后所能引起学生对该类作品的阅读兴趣以及探究过程中学生所得作为评判标准。

三、教学主张实际案例

1.小组及研究素材确定

在实际操作中,笔者根据班级的人数情况,将班内分为六个大组,此六大组根据不同的文学素养进行划分,尽可能地做到能力相仿,各司其职。接下来笔者允许六大组的学生对部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的文章进行甄选,选择自己喜欢的课文和类型进行深入解读,六大组中的“翔宇”组的同学对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散文诗两首》的《金色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主动要求对《金色花》一诗进行深入的解读。

2.作者及作品的解读

他们首先进行的环节就是通过《金色花》文本的解读,走近作者泰戈尔。

3.由作者及作品逐末至同类作品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资料搜集,通过网络搜索、图书馆借阅、书店购买等手段,“翔宇”组找到了查曙明选编的《海子诗选》、谭德品选编的《海子抒情诗精解》、燎原所著的《海子评析》,为了丰富所选资料,更好地解读诗歌,增加解读的深度和内涵,他们还选择了季羡林先生的《谈写作》,章太炎先生的《国学概论》,朱自清的《诗言志辨 经典常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时候,“翔宇”组的同学已经开始进入从读者到作品环节,也就是根据读者的自身素养,自我解读所选作者作品。

4.同类作品的深入解读

通过大量的阅读再结合自身的感触,他们将海子的诗歌主题分为了四大类:

(1)柏拉图式诗歌

这一类诗歌的作品例如《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麦地》等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类似于《理想国》中所述那样,很多事情都只是将诗意附着于表象,与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类似,只存在于人们脑子的臆想之中而并未现实存在。例如《面朝大海 春暖花开》此诗为海子卧轨自杀前两个月所著,可以算是诗人温暖的告别,诗歌分为三个小结,分别表达了诗人的向往,获得幸福后的喜悦,以及对世界和人们的祝福。

(2)爱恋式诗歌

这一类诗歌作品,在诗歌题材中一直是一个热门的话题,然而海子的爱恋诗歌与一般的诗作又有所区别,他不仅仅谈及的是对女友之爱,更多的使读者读到了对于女性的尊重,对于女子美好的歌颂,这在其作品《北方门前》、《给安庆》、《病少女》中,就有充分的展示。《北方门前》中,一个素未谋面的陌生女子,摇着铃铛,诗人看见了,就愿意化作一座为她而建成的宝塔,只为换来清晨那一抹不经意的眼神,从而美丽自生。

(3)绝望诗

这一类诗歌,在海子的生平中占据了绝大多数,甚至可以毫不客气地说,在海子短短的25年生命历程中,绝望诗占据了他的后半生。例如《七月不远》、《海子小夜曲》、《最后一夜和第一日的献诗》、《九月》等。《九月》中,诗人举目所触就是一片众神死亡的草原,一个连神灵都埋葬的草原,“以我之眼观世界,则物与景皆着我之色彩”,由此可见诗人此时内心的痛苦,除了绝望,无第二个词可以形容。当诗人远眺他方,所能及的“远方只有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死亡象征着绝望,野花又是美好事物的代表,两者共存所形成的强烈的反差让作者对死亡和生存产生了思考。

(4)新生诗

这一类诗歌,在海子的诗歌中占有一小部分,但是仍然是海子诗歌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类。例如《你的手》、《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日出——见于一个无比幸福的早晨的日出》等。《幸福一日致秋天的花楸树》一诗中,诗人在经历过绝望之后仿佛获得新生,直接发出了“我无限的热爱着新的一日”的感慨,热爱着这世间的一切,借用“幸福”这个形象和自己作比较,突出自己比“幸福”更幸福,表达了诗人历经磨难之后的极度幸福质感,然而却让读者感觉到“那劈开了我的骨头的秋天”中所蕴含的的深切的痛。

4.对于作品解读后产生的独特感悟

从海子的作品中,学生可以感觉到海子是一个至情至性之人。当内心的执着和现实的残酷相互碰撞之时,这个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内心善良的诗人选择了离开人世,正如芥川龙之介《给一个旧友的手记》的话“也许你会笑我,既然热爱自然的美而又想自杀,这样自相矛盾。然而,所谓自然的美,是在我‘临终的眼’里映现出来的。”纵然海子的倏然离去让我们感觉到措不及防,或许我们“摸摸脖子,只是把它当做了轨道”,诗人在离去之前如同预言家一般留下了神秘的预言“春天,十个海子全部复活”。

5.研究成果的汇报

“翔宇”组的同学利用周三的阅读课,开始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展示。他们通过思维导图(见下图),从《金色花》诗歌的解读到对作者的了解,以普希金为本,逐末至海子,通过对于《海子诗选》、《海子抒情诗精析》、《海子评传》、《谈写作》、《国学概论》、《谈国学》、《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等作品的解读,将海子的诗歌分为四大类型:柏拉图式诗歌、绝望式诗歌、爱恋诗歌和新生诗。而该小组成员所读的书籍就是此次学习探究活动中所出现的枝叶,学生的素养的提高和学习感悟,就是本次活动所开出之花。

论文作者: 陈宇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8月16期5批次

论文发表时间:2020/4/1

标签:;  ;  ;  ;  ;  ;  ;  ;  

现代诗的召唤论文_ 陈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