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学课堂”教与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张森

关于“研学课堂”教与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张森

我校在变革课堂教学过程中形成了以“研学课堂”为模式的课堂变革形式,即预学知惑——研学解惑——练学去惑。“研学”式教学模式一改过去“一言堂”教学模式,它体现了新理念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的特点。但在我们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后,也发现一些值得思考的地方。

一、如何分析并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学生其他学科成绩优秀唯有数学成绩不理想的现象。所以化解学生学的心理问题是首要问题。

(一)分析心理问题

经过仔细调查、耐心交流和分析归纳,发现“学困生”的学习障碍不外乎心理障碍和知识障碍两种。心理障碍产生于“学习焦虑感”。“学习焦虑感”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不懂、做不来、不敢问,从而产生紧张、害怕的感觉。这种感觉使他们思想负担重、顾虑多、心理压力大、学习效率低。而知识障碍就是知识缺陷,包括没有记住所学的定理、公式、计算方法,弄不懂老师讲的方法,做题时显得力不从心等,进而无法参与课堂活动,对学习数学束手无策,甚至产生看见数学书或数学老师就头痛的感觉。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化解学生学的心理问题呢?

(二)化解心理问题

1.学习兴趣性

孔子在《论语》中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歌德也曾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是何等的重要,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数学学习已丧失了兴趣的“学困生”。为重新激发他们对数学的热情,我觉得首先结合他们不同的个人爱好,如篮球、足球、音乐、电脑、时装等,寻找切入点,让他们在生活中找到与数学知识相关的东西,一步一步地培养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2.方法实效性

古人云: “授人以鱼不如授以渔”,就是教人方法比直接给人结果更重要。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这些“学困生”,要求他们切实做好“预学知惑”、“研学解惑”和“练学去惑”三个相辅相成的环节。同时注意归纳、聚合、发散等思维方式及对比、联想、想象等记忆方法的指导和训练,引导他们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问题,鼓励求异和创新,寻找适合他们自己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积极引导他们开展自主性学习,在课堂上围绕教师确定的学习目标,自主地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自主评价学习结果,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就是要解决“学困生”“我要学”、“我能学”、“我会学”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我要学”,就是要建立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在学习中有浓厚的自主探索兴趣; “我能学”,就是建立学生的自主学习信念,会独立思考研究问题;“我会学”,要求学生能在学习上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强化,不断提高学习效率。

3.课堂娱乐性

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对学生数学学习起关键性的作用。多年来,学生已习惯于“教师讲、学生听、做笔记、课后背”的学习定势。如何让学生“动”起来,是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的关键。笔者十分注重课堂气氛的调节,经常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研学单,充分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多用口诀、故事等,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吸取知识的琼浆,避免学生过度焦虑感的产生。

二、科学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北师大何克抗教授指出:在先进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尤其是“主导—主体”教学理论指导下,把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工具、情感激励工具与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并将这些工具切实有效地应用到学科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目标。由此可见,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一种新的教学和学习方式,其核心内容不仅体现在诸如教案和信息教学媒体的应用上,更体现在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上,这对教师、学生、课堂教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整合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要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的思想观。现代教育思想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展、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优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初中数学教师作为初中数学课程的学习组织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树立现代教育理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建构新型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过程。

2、要努力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教育技术,树立终身的学习观。在日新月异的信息社会里,教师必须不断“充电”才能顺应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做终身的学习者,不仅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还要努力钻研信息技术,只有当教师领会了现代教育理论,掌握了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整合才会欣欣向荣。

三、让每个学生明确课堂任务

用问题导学、先学后展、展中指导,小组评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让每个学生主体性得到张扬,获得快乐、幸福、温馨、情趣和成功的心理体验。是引导学生带着知识、灵感、兴致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使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让每个学生得到老师、同伴的肯定、欣赏、赞美,从而提高在同伴、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享受自我实现的满足,是顺乎孩子天性,也就是好奇心、展示欲,没有传统的约束,是有民主、平等、和谐、互动、合作谱写的一支快乐的课堂交响曲。

教师在讲新课之前,先创设情境,打动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在生动的教学情境中,然后教师对学生做适当的引导、提问,引出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方向,接着引出活动,布置学习任务,让大家在组内讨论、研究、合作。然后展示给大家进行点评、完善、补充,最后量化。

数学学习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但也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一个好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高效教学的关键。最大的收获是老师和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改变,使学生以积极的、快乐的、活泼的心境进入课堂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尽最大的思维能力展示于课堂,甚至会出现奇迹,即潜能的突发,给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课堂上有合作、有竞争、有质疑、有争论、有表演、有深思,教学效果也会有惊喜,有高效的收获。

论文作者:张森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关于“研学课堂”教与学的几点思考论文_张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