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轮作改良土壤_土壤改良论文

三、四轮作改良土壤_土壤改良论文

土壤改良的三看四轮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土壤论文,四轮论文,三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土壤的肥瘦是关系着粮食产量高低的关键。长期以来,我国劳动人民总结出种地与养地的经验,是在"土"字上打基础,在"养"字上下功夫,在"用"字上挖潜力。从而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看土耕作,熟化土壤。农谚说:"深耕加一寸,等于上层粪。","田耕深一犁,多收几斗米。"深耕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但是,这也并不是说越深越好,应当结合各地具体情况,看土质、看庄稼、看肥料、看季节,灵活掌握。这就是在"土"字上打基础。

看土质,就是要根据土质定深浅。例如,表层粘土厚的土壤,应当耕深些,飞砂土壤应当浅些;上砂下粘的土壤应当深些,上粘下砂的土壤,应当适当浅些,做到砂粘土适量掺混。表层为两合土,下层是粘性土的土壤,应当分层深翻,不可上下翻动;表层是粘土下面是轻砂土或两合土的,应当上下翻转、但必须配合增施有机肥料。如耕作层厚6~7寸,可深耕1~1.2尺;如耕作层只有3~4寸,下层土壤粘重,应当逐年加深1~2寸,逐年熟化。在表土以下有黑粘土的,可以适当深耕;如果黑粘土出现在表层,可以在冬季深翻晒土。

看庄稼,就是要根据作物根系密集分布的深度和范围,确定深耕深度。一般旱作物耕深些,水稻可以耕浅些。

看肥料,就是在肥源不足的地块,耕翻适当浅些;肥料足的,可耕深些。应当掌握熟土在上,生土在下;肥料上多下少,上精下粗;瘦土多施肥,肥土少施肥的原则。看节气,就是要做到秋耕要深、要早;春耕不能太深,只能及早浅耕,随耕随耙,疏松表土,保住底墒。

二、看土施肥,发挥肥效。看土施肥,就是按照不同土壤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肥料和采用恰当的施肥方法,做到巧施肥,经济施肥。这就是在"养"字上下功夫。

对砂性大或土层浅,漏水漏肥的土壤,应采取"少吃多餐"的施肥方法,播种前要深施基肥,后期再多追几次肥。

对粘性大和耕性死板的土壤,应多施有机肥作基肥,并加强苗期施肥。

对洼黑土、盐碱土、水稻土及部分河淤土等冷性土壤,应当多施骡粪、羊粪、墙土、灶土、炉渣肥、垃圾肥和草木灰等热性肥料。

此外,还应当注意,在施用化肥时,对砂性土,应少吃多餐,并适量施用钾肥。对偏酸性的土壤,应施用碱性肥料;偏碱性的土壤,应施用酸性肥料,以硫酸铵最好。盐碱地,不要长期施用氯化铵,也不要施用草木灰。

三、看土种植,合理轮作。

这主要是包括肥茬与瘦茬轮作,热茬与冷茬轮作,硬茬与软茬轮作,间作套种等几个方面。这就是"用"字上挖潜力。

肥茬和瘦茬轮作。主要指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与豆类作物和苜蓿、田菁、草木樨等绿肥作物和轮作。由于多数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高,需肥量大,从土壤中带走的养分也较多,而遗留在土壤中的有机质又较少,因此,这类地块一般叫"瘦茬"。而豆类作物和苜蓿、田菁、草木樨等绿肥作物,既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又能吸收利用土壤中的难溶性磷、钾和深层的土壤养分,它们的根、茎、叶遗留或翻压在土壤中,还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和养分。因此,种过这类作物的地块叫"肥茬"。在目前施肥水平不高的情况下,让肥茬和瘦茬进行合理轮作,可以起到既用地又养地的作用。

冷茬与热茬轮作。主要指地瓜、荞麦、甜菜、水稻和瓜类等"冷茬"作物与小麦、土豆、谷子、烟草等"热茬"作物,进行轮换种植。这样种植,既有利于提高作物的产量,又有利于土壤的改良。

硬茬与软茬轮作。种过高粱、谷子、向日葵等作物的地,土口紧,板结,耕耙时易起硬块,叫做硬茬。种过豆类、麦类、土豆等作物的地,土口松,易耕耙,叫做软茬。硬茬和软茬作物,可以轮换种植。

间作套种。在同一块地上,同时种植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作物,既能充分利用地力,又能充分利用光能,例如林粮间作,粮豆间作,薯类与豆类间作,小麦与豌豆、油菜间作,麦田套作玉米、棉花等,都是提高土地效益的好办法。

此外,还有水旱轮作。水田经常淹水处于嫌气条件下,往往造成板结粘重,如能和棉花、红苕、豆类等实行水旱轮作,便能调节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有机质分解,地力显著提高。"年花年稻,眉开眼笑"的农谚,证明水旱轮作良好的增产效果。

联系电话:0851-5826351

标签:;  ;  ;  ;  ;  

三、四轮作改良土壤_土壤改良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