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凝式书法艺术浅谈论文_欧宝琛

杨凝式书法艺术浅谈论文_欧宝琛

(广西艺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0)

摘要:五代时期政治腐败混乱,经济萧条,加上一直以来的纷杂战乱,社会不安定,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杨凝式以佯狂而独称雄杰。在这般混乱的生活,许多士大夫都无心留意翰墨,在书法尤为冷门的情况下,杨凝式独树一帜,继承唐代遗风,振兴五代书法事业。

关键词:杨凝式;五代;书法;艺术

杨凝式(873—954),字景度,同州冯翊(今陕西大荔)人,一作华州华阴(今陕西华阴),或出郡望。唐哀帝相杨涉之子。自号癸巳人、杨虚白、希维居士、关西老农。从唐懿宗咸通十四年到后周世宗显得元年经历了五朝八十二年的岁月。唐昭宗天佑二年(公元905年)科举考试为进士,历任度支巡官、迁秘书郎,后于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代均历仕为官。因其后汉时任职太子少师,又称曰“杨少师”。又因佯狂,时人称之“杨风子”。

张齐贤《洛阳缙绅旧闻记》卷一记:杨少师凝式……能文工书,其笔力健,自成一家体……在洛多游僧寺道观,遇水石松竹清凉幽胜之地,必逍遥畅适,吟咏忘归,故寺观墙壁之上,笔迹多满,僧道等护而宝之。院僧有少师未留题咏之处,必先粉饰其壁,洁其下,俟其至。若入院见其壁上光洁可爱,即箕踞顾视,似若发狂,引笔挥洒,且吟且书,笔与神会,出其壁尽,方罢,略无倦怠之色。游客睹之,无不叹赏。故冯瀛王次子少吉尝于寺壁留题曰:“少师真迹满僧居,只恐钟、王也不如。为报远公须爱惜,此书书后更无书。”进士安鸿渐题云:“端溪石砚宣城管,王屋松烟紫兔毫。更得孤卿老书札,人间无此五般高。”黄庭坚特别推崇杨少师书法,在洛阳僧壁上看到杨少师的书法,尤为赞叹,将杨少师的书法与吴生(道子)画称为是洛中二绝,可见对杨少师的书法很是认可,并言:“由晋以来难得脱然都无风尘气似二王者,惟颜鲁公、杨少师仿佛大令(王献之)。鲁公书今人随俗多尊尚之,少师书口称善而腹非也。欲深晓杨氏书,当如九方皋相马,遗其玄黄牝牡乃得之。”

杨少师的书法,代表作有墨迹《韭花帖》、《卢鸿草堂十志图跋》、《神仙起居法》、《夏热帖》,刻帖有《新步虚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韭花帖》应是杨少师的代表作,世人称它为“天下第五行书”,虽说是行书书写的信礼。

但字体是行书与楷书之间。《韭花帖》墨迹手札,只有仅仅的七行字,共65字,它的内容也很生活意味,大致内容是说午睡醒来,有人馈赠韭花,非常可口,《韭花帖》是为了感谢别人馈赠的韭花而写的。字体萧散疏朗,跟很多行书不同,他的章法字距行距疏朗,用笔扎实,有晋唐气韵。王文治在《论书绝句》中对杨凝式《韭花帖》作诗曰“韭花一帖重璆琳,千古华亭最赏音。想见昼眠人乍起,麦光铺案写秋阴。”《神仙起居法》乃草书作品,现藏日本。杨守敬曾评曰:“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停云馆》刻之,脱胎怀素,虽极纵横而不伤雅道。”此帖字体瘦长,中宫收紧,气势连绵回绕,轻重对比分明,与《韭花帖》风格不同,应是杨少师早期作品的代表。《卢鸿草堂十志图跋》与其他各帖都不一,《韭花帖》萧散疏朗,《神仙起居法》虚和飘逸,《夏热帖》纵横跌宕,唯独《卢鸿草堂十志图跋》古朴浑厚。此帖作于后汉天福十二年丁未七月,而当时的杨少师已步入古稀之年,俗话说“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为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花甲,七十古来稀。”已知天命的年纪,人的阅历会不相同,对书法的感悟会更不相同。所以说他的作品跟年纪一样,老辣古朴,笔法精练,线条粗细对比强烈,有颜真卿《祭侄文稿》之意味。

黄伯思在《东观余论》中,卷上《论书》第四条说:“洛人好杨凝式少师书,信可传宝。但自唐中世以来,汉晋书法不传,如凝式辈所祖述者不远,会稽父子笔法似不如是。洛人得杨真迹,夸诩以为希世珍,所谓子诚齐人耳。”可见杨少师在黄伯思心中地位甚高,杨少师的书法为希世珍宝一般,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巨大,杨少师的出现,启唐宋书法之间的桥梁。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史》隋唐五代卷朱关田284页

[2](宋)黄庭坚《山谷题跋》卷《跋法帖》

[3](清)《王文治论书绝句》,马宗霍:《书林藻鉴书林纪事》卷第八,北京,文物出版社,2015年3月,第113页。

[4]清•杨守敬《学书迩言》,《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第736页。

[5]宋•黄伯思《东观余论》,《历代书法论文选续编》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年8月第一版第86页。.

论文作者:欧宝琛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4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  ;  ;  ;  ;  ;  ;  ;  

杨凝式书法艺术浅谈论文_欧宝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