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管理论文_李光辉

如何加强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管理论文_李光辉

河北省永年县西河庄总校李光辉

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一切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和归宿点。

教育教学管理

那么,如何加强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管理呢?

1 培养教师终身学习意识,提升教师业务素质终身学习应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只有加强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需要。学校应提倡学习,重视学习,搞好学习。学校在管理上要认真做到“三学”:一是“校内学”。充分利用每周一政治理论学习和周三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文化水平。二是“走出学”。学校积极创造外出学习机会,为教师提供与外界教育交流协作的机会,在观摩、总结、示范中得到快速的成长;三是“请进学”。邀请教育专家或教研人进行讲座,帮助教师开拓思维、增长见识、明确理念,达到提升专业素质的目的。同时,学校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读书活动,引导教师认真读好三类书:一是夯实精神底蕴的书;二是提升教育理念的书;三是与课题研究相关的书。培养教师课堂改革意识,使其明白课改的目的、意义,明确什么样的课堂符合课改精神,现有的课堂哪些需要进行改革,如何进行改革,然后针对现有课堂进行有的放矢的整改。

2 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加强课前备课管理。从教案改革入手,转变过去的呆板的方式,把抄教案变为设计教案,坚持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的集体备课制度。要对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学要求进行认真研究,要对教学中的疑点、难点和重点进行研讨,切磋讲授方法和技巧,提高备课质量和课堂授课效果。把老师从繁重的抄教案中解救出来。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在教学质量管理上,特别注重课堂监控。课堂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要做到让每一堂课都有效,让每一个学生在每一节课上都有收获和进步,每一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优化,每一个环节的教学目标都清晰,要让每一堂课的效率都提高,每一节课教师自身都受益。坚决执行每节课各学科教师必须有完整的课时计划或复习计划(强调提纲,不唯求细节)。不上无准备的课,不上无精神的课。积极鼓励广大老师充分地利用有限的教学资———电脑、远程电教设备、电视、有线广播等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探索。工作优秀的给予充分肯定和表扬。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发挥校内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全体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在交流中进步,在改革中提升……

精简作业,减轻学生负担。对于重点科目要有适量作业,分课时、单元下发,作业把握三点:一是作业量要少而精。

鼓励分层次,分能力布置不同的作业,鼓励学生自选作业;二是作业批改方式灵活。大胆采用老师批和学生改相结合。尤其作文,有基数(每学期不少于6 篇)但不再千篇一律量化。

鼓励老师在课堂或课外运用多种形式完成。如课堂及时练笔,日记,周记等等;三是试卷要批而评。教师要根据教学进度和情况有单元检查。考试科目必须强调单元过关检测,成绩以五个等级出现,不搞排名。但老师一定要结合课程标准、考点要求,多时间、多角度的进行小结。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组织教师认真对每个过程进行质量分析,并及时作为改进和加强教学的重要依据。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加强课外辅导。根据学科特点,多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鼓励学生自觉学习、自主学习。指导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增进师生情感,如语文课加强学生应用文写作指导、师生对话、学生心理疏导等;数学课多指导学生学习方法,逐步把学科竞赛体现在平常学习中;理化注重生活现象,引导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化学,从物理、化学走向社会的能力,其它学科都应有相应的内容补充。

加强对教学常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常规检查要做到“三结合”,一般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行政领导轮流值周,负责督查课堂教学,检查各班的教学秩序;教导处安排专人负责对自习情况检查,每天汇报检查情况,及时公示。对情况比较差的教师,与他交换意见,商量整改措施,促使教学行为的改观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听课和调研课相结合。每期规定青年教师听课不少于20 节,中年教师不少于15 节,其他教师不少于10 节,便于相互之间取长补知,互帮互助,尤其是新教师更应多听课,吸取别人的长处,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对于教学水平较高的课,教务处有针对地调研,帮助教师总结整合,打造精品;拟订新教师培训方案,要求新教师上好三课:随堂课、研究课和汇报课。学生评价与学校督查相结合。检查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态度,学生能比较公正地评价,每期以每个班抽调部分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工作态度、教学管理、清正廉洁等方面进行打分,然后由教务处汇总,进行综合评价,纳入教师的全考核,记入教师的个人业务档案,奖优罚差。

3 改革教学评估方案一是要加大过程评价的力度。成绩只占全年评估成绩一部分,平时管理改革、教研成果、教育科研等情况得到充分体现;二是要注重评估后的双向交流研讨。评估的目的不能是为打分而打分,更重要的是引导大家查阅评估资料,畅谈感受提出质疑,通过评估者、被评估者的双向交流帮助老师们分析优势、寻找差距、研究改进策略。这样的交流研讨有助于拉近评估双方的认识距离,也使评估具有了更丰富的意义,有效地发挥了评估的诊断、导向功能。

论文作者:李光辉

论文发表刊物:《新疆教育》2013年第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1

标签:;  ;  ;  ;  ;  ;  ;  ;  

如何加强新课改下的教育教学管理论文_李光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