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多元视角看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_世界观论文

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多元视角看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_世界观论文

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关系的三种形态———种对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关系的多视角的粗浅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法论论文,世界观论文,关系论文,粗浅论文,三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提要〕本文认为,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并非直线式的决定和被决定的关系,在人哲学思想及其体系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两者之间的关系常常呈现复杂的情形:它们之间既有统一一面,也有相矛盾的环节;既表现为统一的相应关系,又表现出相矛盾的相悖、相缺关系。世界与方法论之间的相应关系是由哲学的本性决定的,它们之间的相悖、相缺关系既有一般原因,又特殊原因。它正表明了一定历史时期哲学的历史局限性,人类哲学思想及其体系的发展、完善正一个不断克服矛盾从而走向统一的过程。

〔关键词〕相应 相悖 相缺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这种世界观不仅发挥着本体论的功能,而且也发挥着方法论的功能。因此,在性质与功能上,哲学应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哲学体系应是世界观体系与方法论体系的有机统一。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失之偏颇,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把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多方面的关系理解为机械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这种片面性仅注意到世界观对方法论的包容、统摄作用,忽视了方法论有其独立性的一面。这样导致了只重视对世界观的理论的直观描述,轻视世界观在实践中转化为方法论的作用。而在哲学体系问题上,也是仅重视世界观体系的建构,忽视方法论体系的完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也不例外。它们之间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机械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从实质上看,两者之间是一种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这种基本关系使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多方面的情形:这就是它们之间既有相应的统一性,又有相悖、相缺的矛盾性。因此,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多重关系也体现为对立统一,其最基本的表现有三个方面,这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相应、相悖和相缺。本文试图从这三个方面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及其意义。

一、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相应

所谓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相应就是指一定的哲学思想或体系所具有的世界观功能与方法论功能的统一(或一致)。这种相应关系以世界观为中心,世界观是方法论的基础,世界观决定方论论,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会有什么样的方法论。方法论则影响和体现着一定的世界观。因此,任何一种哲学都是对世界的一种根本观点或看法,具有世界观的功能。而任何一种哲学作为世界观,又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应该遵循的方法,具有着方法论的功能。那么,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为什么会有这种统一呢?或为什么能有这种相应关系呢?这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哲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语),它也是远离社会生活的,它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间接的。因而,作为观念化、理论化形态的哲学,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的作用,其最明显的就是作为一种精神财富而存在,其发挥作用的形式就是为人们捉供精神力量,一方面表现为理想、信念等观念形态的世界观,另一方面的表现就是为人们观察、处理问题给定思维方式,这两方面的统一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应关系。这种相应关系表现在质与量两个层次上。表现在质上,即世界观的的性质决定方法论的性质,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观点和看法,而它的性质是由这种世界观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如何解决来决定的。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方式存在着两种基本形态,即唯物主义形态和唯心主义形态。而方法论也就是在一定观点下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方法。一般来说,正确的世界观就会在实践中形成正确观察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而使实践活动卓有成效;错误的世界观会导致错误的方法。表现在量上,世界观的合理、完善程度决定了方法论的运用的合理、完善程度。世界观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总结、检验和完善的过程,人们的实践活动总是要受到一定时代客观的和主观的等多种条件的制约,方法论也总带有那种世界观所具有的局限性和时代特色。而这种局限性的程度是由世界观的合理、完善程度决定的。

然而,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相应关系,在哲学发展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古代哲学是作为人类知识总汇的形式出现的它与其他具体科学浑然一体、混沌未分。这样古代哲学就成为一种以本体论为重点的世界观与朴素直观的方法论的混沌相应形态。它还不具备自觉相应的形式。近代哲学以认识论为研究中心,在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上,近代哲学家把这种统一、相应关系的基础定格为作为主体的人。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者对这一基础作了感性直观的理解,唯心主义则抽象地发挥了这一基础的能动性方面。因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这种相应关系未能真正实现。在旧哲学体系中,世界观与方法论,即存在论与工具论是各自独立的两个部分。唯心主义者黑格尔妄图建立他的庞大的“圆圈”式哲学体系,他已经觉察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应关系,他说:“哲学必然与现实和经验相一致”,“哲学的最高目的就在于确认思想与经验的一致”〔1〕并且他在哲学史上第一次提出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的原则,揭示出世界观方法论的统一。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前,无论是唯心主义还是旧唯物主义都把认识世界作为根本目的,因而解释世界也就成为旧哲学的中心任务,这样,世界观与方法论也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统一起来,强调“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 〕“使现存世界革命化”〔3〕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哲学功能单一化的倾向,把改造世界作为哲学整体功能的一方面并且是最重要的方面体现在哲学中,从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同方面的体现。它们结合起来构成了完整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构成了统一科学的哲学体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应必须以改造世界这一哲学功能为基础,实践则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应的机制。如果把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两方面加以片面化理解,则会割裂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从而把哲学变为纯粹的思辩。

二、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相悖

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相悖即是两者之间不统一、相反对的情形,为什么两者之间会有相悖这种情形呢?就一般原因来看,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方法论有着自身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的最重要表现就是方法论对世界观的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也不是直线的、单一的,因此,这种反作用不仅以体现世界观、适应世界观而发挥,而且它还以纠正、背离世界观而发挥。相悖就是方法论对世界观的偏离和调节,在一定条件下方法论背离世界观正是这种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悖;另一方面,人类把握世界的理论方式和实践方式是相互联系但又不完全一致的两回事,这是形成两者相悖的又一重要原因。人类把握世界的最高方式的哲学是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世界是什么”与“世界应该怎样”,正是世界观与方法论功能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两回事。哲学世界观着重展示世界的状况,而方法论侧重的是人与世界状况的协调关系。世界观所展示的世界状况是非功利的,这一非功利性的揭示在向功利性转化过程中,首先就必须与人类的意义、价值相联系,然而矛盾同样在此存在,方法论作为对世界观的现实理解和运用方式并不会完全沿着世界观的模式,它会在实践中开拓新视野,在一定条件下诱发两者的相互反对。

这种相悖形态在哲学发展史上,德国古典哲学最为突出。众所周知,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世界观与辩证法的相悖,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形而上学方法的相悖就是典型。然而形成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悖形态在其体系中都有各自的具体原因,归结起来不外有这样几种:其一,哲学体系建立的出发点(逻辑起点)的错误,黑格尔哲学体系就属于这种情形。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出发点是“绝对观念”,“绝对观念”的发展、完善过程就是外化为自然、历史再回到自身的过程,黑格尔把自己的体系看作是“绝对观念”的化身和体现。然而,黑格尔在对自然、历史的描述中又处处闪现出辩证法,他的辩证法把世界的真实联系揭示出来,但是他的世界观又把世界的真实关系颠倒了,为了迎合其体系的需要,其方法则被这种“圆圈式”体系所窒息。其二,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方式(即视角)的错误,费尔巴哈哲学体系就属于这种情形。费尔巴哈对事物、存在只是从感性直观的角度去理解。这种错误的理解方式使费尔巴哈在人与世界关系上陷入直观。虽然他把黑格尔颠倒了的世界再颠倒过来,突出了世界的物质性,恢复了唯物主义权威,但是,由于他过分地并片面地坚持世界的感性直观的物质观,忽视人的能动实践活动,因此他在阐发他唯物主义思想时,他的直观的世界画面观也就内含了他特有的感性直观方法和人本主义方法,其方法的特点是形而上学。导致了唯物主义世界观与形而上学方法论的不相容。

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体系所含有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矛盾,有其各自的片面性。黑格尔的世界观是彻底的,而其方法是不彻底的。费尔巴哈的世界观是不彻底的,但他的方法又是彻底的。这正是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相悖关系在他们哲学体系中的总体反映。黑格尔哲学的逻辑起点使他抽象地发挥了能动性方面,而费尔巴哈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方式使他走上形而上学的道路。因此,要克服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矛盾,一要突破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科学地确立哲学的逻辑起点;二是斩断在人与世界关系问题上的感性直观理解方式。归结起来,就是要以新的逻辑起点和树立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新视角才能克服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矛盾,也就是说,逻辑起点和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方式必须统一,它们的统一是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在体系中统一的机制。马克思主义把“实践”作为哲学的重要范畴并以此作为逻辑起点,从实践去理解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克服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哲学体系中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矛盾,实现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悖是哲学体系矛盾的体现,然而,这种相悖关系正是一定时代社会关系的反映,德国古曲哲学的两位哲人不可避免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是使他们哲学体系陷入矛盾的阶级根源,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始终没有逃脱资产阶级的羁绊,这个阶级的革命性与软弱性就必然要表现出这种二重性,反映在哲学上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悖。同时,这种相悖关系也表明了一种哲学体系世界观与方法论何者彻底,何者不彻底,何者科学,何者错误,标志着哲学功能二重性矛盾。

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缺

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相缺是指两者之间的不平衡,两者之间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完全同步的,也不是线性关系,它们的产生、发展在时间上总是有差距的。这种相缺关系同样是由方法论的相对独立性决定的。其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为方法论的滞后。当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一定的世界观,并把它理论化、系统化时,方法论还没有完善、体系化,或者方法论功能没有能发生,表现出一种欠缺关系,这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现象。如旧唯物主义者在自然观上共同的观点都承认世界的物质性,但他们却未能把这一观点化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只是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后,才形成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来与之相应。再如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也一样,在马克思主义产生前,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在复辟时期资产阶级哲学家、历史家那里就已经阐发出来了,对此,马克思也讲过:“....至于讲到我,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4〕但是,在资产阶级那里,并没有形成科学的阶级分析方法。另一方面表现为方法论的超前性。理论来自实践,理论化、系统化的哲学世界观是对实践的最高理论概括,在由实践向世界观的理认转型过程中,首先形成的是与实践相联系的方法论。恩格斯曾针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过程、方法论那种超前性就指出:近代自然科学中采用的机械的、静止不变的、分门别类的研究方法“被培根和洛克从自然科学中移到哲学中以后,就造成了最近几个世纪所特有的局限性,即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5〕这也就说明,形而上学方法论先于旧唯物主义孤立、静止的观点而产生。再如:在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观形成之前,在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就已经运用了抓经济建设的方法,“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有关问题的根本方法之一。它实质是社会主义本质观所具有的方法论。当然,它也先于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这也就说明方法论可先于世界观而产生。

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缺说明,世界观与方法论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它表明人类的理论思维与实践改造之间的客观差距。这种差距的缺口就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缺关系的缺口。这种缺口对方法论的滞后来说有两种情形:一是没有把哲学这种“时代精神的精华”作为时代的主题;二是世界观的理论着眼点要改变或者它已陈旧老化。而对方法论的超前性而言,方法论反作用于世界观,往往会引起世界观的新突破,这就必须改进和提高我们人类的理性思维,及时总结和提炼实践成果,使之系统理论化。因此,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相缺就成为哲学体系发展的一种内在契机。尽管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发展并不总是步步相应,但是缺口的存在本身就包含了转型或提升的机制。当世界观转型化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方法时,正是哲学这一“时代精神的精华”实际功效的体现;当方法论向世界观提升时,又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发展的新阶段,人类哲学就是在不断转型和提升的过程中填补缺口,从而得到发展和完善。

上面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哲学世界观与方法论之间的关系的三种形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言,因为在其整个哲学体系中,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一致得以实现,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但是,这种统一同样是具体的、历史的,它也是一种包含着差别即相缺缺口的统一,因而,这种统一同样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当今,中国的建设实践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建设方法,这就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当代中国条件下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论成果,又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相统一的典范。它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就如何把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提出了具体的原则和要求。人类需要哲学,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必须面对中国的国情,必须面对现代化建设。必须找到世界观与方法论统一在当代中国实践的结合点,只有这样哲学才有生命力。当前,哲学内容改革和体系的建构,必须充分地体现时代的精神,把时代的主旋律反映到哲学中来。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科学全面地认识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过去,把两者之间的关系仅仅理解为相应这一形态,实质上是一种僵化的观点,这样也把哲学发展的机制否定了。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哲学问题的两个方面,在哲学体系上,两个方面的协调建构是一个过程,当前,突出与世界观相应的方法论体系的建构,应是哲学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根本出路,而要使哲学更好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要有一个多视角的理解。

注释:

〔1〕黑格尔《小逻辑》第43页。

〔2〕〔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第48页第19页。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第332页。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61页。

标签:;  ;  ;  ;  ;  ;  ;  ;  

世界观与方法论关系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多元视角看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_世界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