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论文_赵瑛

浅谈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论文_赵瑛

赵瑛 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佰章小学 628200

【摘要】近年来我国新教育改革推行突飞猛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位,重视兴趣教学、素质教学,拉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活力课堂;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8)03-007-01

多数情况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都习惯于照着预设的思路展开。这样做,确实能够保证课堂的有序进行。但是,我们都知道,学生是鲜活的,而学生的这种鲜活的生命力是在教学活动这一平台上蓬勃着的。如果我们课堂上总是想方设法对学生和教学活动等诸要素进行规范,这就难免会让自己钻进套子之中。因此,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切实尊重课堂的应有状态,围绕一种自然的心态,大胆尝试,力争让课堂焕发出活力来。那么,小学语文课该如何顺势而为,让课堂呈现出活力呢?

一、编编演演,乐在其中

我国教育部最近颁发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教学的目的要做到从课本知识教学到实践应用教学的转变,让学生不仅学到基本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并且要让学生熟练语言应用技巧,做到学以致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开始接受系统化知识培训的初期阶段,兴趣教学格外重要,能够克服学生对学习的消极懈怠心理和厌烦情绪,真正让学生爱上语文学习的过程。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课本剧的方式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轻而易举的达到这一目的。

二、回归生活,活力教学

无论是什么学科,在老师授课的过程中都要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的本质。传统的教学模式看重课本知识的讲解,以及学生对考试的掌控能力。自从新教育改革开始推行之后,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学需求。老师要改善授课方式,让学生不仅能够掌握课本上的知识,还要结合实际,动手实践,具备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首先,老师要熟读教材,并且能够敏锐捕捉到教材中能够与现实产生交集的相关内容,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教学方式的创新。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课本知识产生共鸣,能够大大提升教学的质量和学生的知识储备量。

其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课本知识做到实际生活以外的延伸程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对学生来说,生活也是他们的导师。教学要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善于发掘生活中的细节,拓宽自身的视野,接触到更广泛、更切合实际的知识。老师可以在课堂内容学习过程后,为学生布置关于生活实际的课后作业。针对教学的内容,设计拓展性的思考问题,并且让学生在课后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通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的方式得到答案。通过这一过程,能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升教学的层次,让学生在讨论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盘活资源,敢于尝试,激起学生热情

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做什么事情一般都是由着自己的性子的。这一点在他们身上表现得非常明显。因此,上课时我们教师就要从满足学生的性子来想点子、做文章。从现有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来看,笔者认为,要将这些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给有效的结合起来,创设一定的情境就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就目前而言,采用情境方式进行教学抓住了学生的心理倾向,在激发他们主动学习方面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般而言,我们对于这方面的情境创设是通过角色扮演、动画欣赏、电影片段等方式来进行。这样做确实能够增强活动的新鲜感,使可能原本机械、无味的一些教学环节变得活泼而富有生动性。特别是在课堂导入环节,这些模拟的场景、刺激的动画都能做到在第一时间抓住学生的心。但是无论什么东西,经常性的采用了,就会让人感到习以为常从而不以为然甚至是令人生厌。这样经过自己反反复复打磨的东西最终也将沦落为一种形式、一种摆设而已。因此,就课堂导入环节,我们还可以另辟蹊径,大胆尝试新的做法。

四、丰富手段,满足愿望,激发学生参与

就小学生而言,虽然他们对一些新奇的东西有着成年人所没有的好奇心,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等方面的因素,他们对某一事物或者活动所表现出来的注意力是比较短暂的。这就需要我们在课堂上要采取灵活多变的策略,不间断的激发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让他们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乐于表现的性格得到充分而有效的发挥。

《花瓣飘香》这一篇课文,就语言来说,是情真真意切切的。据此,我们不妨安排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当然,要保证这一活动的质量,首先是多数学生已经达到了熟读的要求。为让多数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可以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来进行。这样的活动安排,一方面可以将学生已有的情感体验给充分的调动起来,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入境入情;另一方面,通过这种多组多人次参与的活动,可以对小女孩充满纯朴、蕴含挚爱的话语进行充分的体会,从而让学生积淀语感。

这样的设计,没有什么刻意为之的痕迹,完全是根据文章的特点来安排的。而这种活动的安排形式也是常态化的,但是这种活动形式是抓住了学生好表现的天性。在学生几乎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他们会用他们的眼睛和耳朵认真地去观察和倾听,最终谁表现得好,自己表现如何,都是有自己的定位的。所以说,教学中我们要多采用一些“表演”、多做一些游戏,多举行一些简单易行的比赛,来满足学生的心理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这样学生又怎能走神甚至是生厌呢?

五、多元评价,唤醒心智,激励学生向上

无论怎样的课堂活动,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所思所愿来进行。要想让教学活动自然而又能有序地进行,这就离不开合乎情境的评价。只是这里的评价尽量要做到恰到好处。因为,只有这样的评价手段,才能让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得到细雨般的滋润。事实上,评价工作做好了,还能激励学生不断向未知的高度冲击。

一般地,对于小学生的评价,我们可选择的方式有很多。而且,这些方式也都有其各自的优越性。比如说,你会意的一笑,你有力潇洒的一个大拇指……这些都是,并且都管用。而我们教师平日里经常采用的,多是话语性评价。所以,这里,笔者重点说一下语言性评价。

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潜心课堂教学时所作的一些尝试,难免会有一些不到之处。但无论怎样,我都会视其为一个开始。这样,我就能意识到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相信,只要自己敢于摸索,敢于实践,就一定能让自己的课堂富有生气,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 赵晓文.“不经意的精彩”[J].行知论坛,2017(6):41.

[2] 冯卫东.“发现与发展了,才是‘真学’的发生”[J].江苏教育,2016(7~8):16.

论文作者:赵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3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4/9

标签:;  ;  ;  ;  ;  ;  ;  ;  

浅谈活力四射的小学语文课堂的构建论文_赵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