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方言特征词研究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

李康澄[1]2011年在《关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回顾及思考》文中指出汉语"方言特征词"属于比较方言学的范畴,是基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研究而产生的。要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必须在方言词汇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开展"方言特征词"的研究。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提出至今,"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方言特征词"的性质和范围上存在争议。存在的争议主要是由特征词的提取方法造成的。

代少若[2]2016年在《湖南赣语词汇研究》文中提出湖南赣语,指分布于湖南境内18个县(市)的带有强烈赣语特征的方言;是湖南省内除湘语之外,与西南官话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两大方言之一。历史上有几次大规模的江西移民进入湖南境内,江西移民的语言发展成了今天的湖南赣语;与此同时,江西移民的语言也对湘语带来不小的冲击。历经数百年的融合演变,如今的湖南赣语,既保存了江西赣语的许多重要特征,又表现出不少差异;与湘语之间的相互影响,又使得湖南赣语带上一定的湘语特征。湖南赣语发展至今,自身呈现出何种特点,与源头的江西赣语还有多少共同点,与湘语又有多少相通之处,这些都是研究湖南赣语的人们所关心的问题。本文从湖南赣语18个县(市)里选取了 19个方言点,以这些点的方言词汇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数据统计及比较分析,旨在揭示湖南赣语词汇的面貌特征。本文共分九章。第一章"导言",主要介绍湖南赣语地区的人文历史、沿革概况以及湖南赣语的形成与发展。第二章"湖南赣语内部词汇的计量统计与对比分析",总结了湖南赣语词汇的1248条方言词,并在此基础上,对湖南赣语19个方言点共用方言词的数据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各点共用词数量的双向比较,将湖南赣语内部大致分为"华容、岳阳市、岳阳县"、"临湘、岳阳柏祥"、"浏阳、醴陵"、"炎陵、常宁、耒阳、永兴"、"洞口、隆回"等5个小片;剩下的几个点中,根据共用词数量单向比较的情况,平江可附于"浏阳、醴陵"小片,攸县、茶陵、安仁、资兴可附于"炎陵、常宁、耒阳、永兴"小片,其中资兴与永兴在共同词上关系较亲密,绥宁附于"洞口、隆回"小片。第叁章至第七章,为本文的主要内容。第叁章、第四章"湖南赣语词汇的构词法与造词法(上、下)",从词汇本体角度对湖南赣语词汇的构词法与造词法进行了分析,描述了湖南赣语词汇的基本面貌及相关特点。第五章"湖南赣语词汇的内、外片联系词",先将湖南赣语与区外大方言的共用词进行了统计,提炼出了31个多方言共用词,并部分分析了各大方言在词语使用上的差异;继而对湖南赣语区域内各点共用词的情况作了统计,得出了 7条全片共用词,85条分属于四个小分片的分片方言词;最后还根据每个方言点具有多点共用方言词的数量,分别进行统计,以观察各点在湖南赣语区内部的词汇差异。第六章"湖南赣语'一带'和'一珠'地区的词汇比较",是针对湖南赣语区内地理分布上不相连的两个部分,即湘东的"一带"与湘西南的"一珠"两个部分,而进行的词汇比较研究。由于地理的隔阂,两个地区在词汇上有较明显的差异;基于两个地区词汇的异同点,重点考察了 "一珠"地区的"殊异"词语及其用法,并与周边相关的湘语点作共用词比较。第七章"湖南赣语词汇与江西赣语、湘语的关系对比",通过与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江西赣语特征词"、"湘语特色词"的比较,采取共同词的数量统计办法,对湖南赣语与江西赣语、湘语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湖南赣语在词汇上保留了较多赣语特征,但也呈现出不少湘语的特色,且湘语在词汇上对湖南赣语的影响逐步加深。第八章"湖南赣语词汇、词义的对称与不对称",从"对称性"的角度,探讨了湖南赣语人称词、名物词里,存在的"性别、大小、内外、上下"等多种二元、叁元对立、对称现象,以及因对称项缺失而造成的不对称现象。第九章"湖南赣语的民居词汇",以湖南赣语区较为典型的民居结构"四封叁间"为中心,讨论了湖南赣语的民居建筑词汇,并论及了词汇里所反映的农村社会组织、家庭观念、民风民俗等情况。

唐七元[3]2009年在《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关于汉语方言同源词,目前学界还没有系统全面的研究。本文可能是第一次全面而系统地研究汉语各地方言的同源词。本文借鉴西方的历史语言比较法,将汉语南方六大方言视为不同的语言,通过建立语音对应规律和语义对应关系,来分析和整理各地的方言同源词。在此基础上,我们将研究各地方言的源流关系和接触关系,从而思考、探寻各地方言的个体演变和共同演变;通过分析、比较同源词比率的大小,来判断各地方言间的亲疏关系,进而完善和改进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总体而言,这些工作将有力地推动方言史以及汉语史的研究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即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选题的意义、所选用的研究方法及原则、以及方言同源词的材料来源和本研究的展开布骤;第二章概述部分,将对方言同源词的概念作出界定,并进行初步分类,同时对已有的研究进行简单的回顾和小结;第叁章,也即本论文的主体部分,将首先列举156条汉语方言的声韵调的语音对应,然后据此对方言同源词进行分类考证,其中重点考证了56个名词类方言同源词、99个动词类方言同源词、18个形容词及其他词类的方言同源词;第四章将对方言同源词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方言间的亲疏关系进行探讨,以求完善和改进方言特征词的研究;第五章是结语部分。

赵枫[4]2005年在《上海郊县方言特征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是方言研究领域中新兴的分支,它可以为方言分区提供依据,为方言间的关系定位。同时,还可以根据方言特征词判断某个说话人的籍贯或生活地点,推动刑侦工作的顺利进行。与以往的方言特征词的研究相比,本文主要通过词频统计的方法,建立上海郊县方言词汇数据库,并在此基础上,提取上海郊县方言特征词、上海郊县分片方言特征词和上海郊县方言小点特征词。上海方言词汇数据库是一个开放型的数据库,可以在此基础上导入更多数据,应用到整个上海地区,以及其他方言区,进行方言词汇的统计,推动方言特征词的后续研究。全文包括五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上海地区的历史地理和方言研究概况。第二部分对以往的特征词研究做了概述,着重讨论了特征词的提取方法。第叁部分是上海郊县方言词汇数据库的建设及应用。第四部分对上海郊县方言特征词进行了综合考察,提取了上海郊县方言的特征词。最后说明数据库的后续建设和大范围应用的前景。并附录了上海郊县37 个方言点的词汇材料。

赵枫[5]2015年在《方言特征词研究成果综述》文中研究指明方言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很有特色的方言词,最能表现方言词汇特征的就是方言特征词。近年来,学者们对官话方言、闽方言、山东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等特征词进行了研究,在特征词提取方法、特征词的分级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汪李丹[6]2017年在《怀宁方言的接触现象初探》文中提出怀宁县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处于江淮官话与赣方言的分界处。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而且行政区划不断变迁,这个地方的方言具有非常明显的过渡特征。但是迄今为止对这个地方的方言进行全面、综合的描写的仅有几篇文章,调查的也都还局限在声韵调的整理上。本文通过结合作者实地田野调查结果,以及作者本人的母语感知,运用斐风和方言处理系统两个主要工具,对怀宁地区的两个方言小片分别做了调查分析,此外本文运用历史比较法对本地区的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接触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分析,最后再分析了造成本地区的接触现象形成的原因。同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对本地区方言的归属问题,给出了自己的意见。

唐七元[7]2010年在《从方言同源词看方言特征词研究》文中指出方言特征词研究在学界已取得不少成果,但仍存在选取方法不当、横向比较不够、选词标准不一、分级不当等问题。方言特征词研究必须要以方言同源词的考证为前提,统一选词标准,调整体例安排,使研究结果更扎实、准确。

姚奇[8]2014年在《萍乡方言特征词研究》文中认为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是对现代汉语方言的一种比较研究方式。其研究成果可以弥补过去单纯凭借语音标准判定方言分区的不足,为汉语方言分区提供一个较为可行且较为科学的补充依据。本文的理论基础为李如龙先生的“方言特征词”理论,笔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其作了适当的补充。笔者以《萍乡方言词典》为基础方言材料,搜集其他相关论着整理出萍乡方言词汇,再通过比对《汉语方言大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以及进行后续的筛选,最终提取出萍乡方言个体特征词179条和关系特征词555条。本文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章绪论,介绍萍乡的历史地理概况、萍乡方言概况以及萍乡方言研究综述;介绍“方言特征词”理论的缘起、具体内容和研究成果;介绍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研究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方言特征词的一般提取方法,并详细介绍了本文提取萍乡方言特征词的方法,且对提取结果进行验证。第叁章对提取出的萍乡方言个体特征词主要进行历时和共时角度的考察,历时层面包括传承词、变异词、创新词的考察分析;共时层面包括语音结构、词形、义项数、义类、语素义和词义的关系以及构词方式的考察。第四章从萍乡方言关系特征词着手,根据关系特征词与外区方言词汇交叉的情况,考察萍乡方言同外区方言的亲疏远近关系,得出萍乡方言跟湘语、西南官话关系密切的结论。

王宏佳[9]2007年在《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以湖北省咸宁市方言的词汇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整理出咸宁方言词汇表,再以词汇表为依托,进行了纵、横两个方面的对比研究。横向比较包括咸宁方言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对比研究;咸宁方言词汇与周边方言(大冶方言、阳新方言、通山方言、崇阳方言、通城方言、嘉鱼方言、赤壁方言和武汉方言)词汇的对比研究;咸宁方言词汇与七大方言区代表方言(北京方言、长沙方言、南昌方言、梅县方言、广州方言、福州方言、苏州方言)词汇的对比研究。纵向比较包括咸宁方言词汇与《诗经》、《论语》、《楚辞》、《说文解字》、《方言》、《广韵》、《集韵》及其他古代文献词汇的对比研究,并尽可能考证咸宁方言口语词本字和语源。通过对比研究,提取出咸宁方言词汇特征词语,并对这些特征词语进行充分的描写、分析和解释,从而揭示咸宁方言在词汇方面的特色和个性。最后结合语音和词汇两个方面的标准对咸宁方言的归属问题作一个阶段性的结论。本文研究的意义在于通过考察咸宁方言的词汇,全面(语音、词汇和语法)而深入地了解咸宁方言,揭示咸宁方言的个性及其与汉语各方言的亲疏关系,同时为解决咸宁方言归属问题提供词汇上的依据。本文分为八个部分:(一)第一章:引言第一节:咸宁市概况。从位置、政区、人口及民族、地形、交通、文化和历史沿革七个方面介绍了咸宁市的基本情况。第二节:咸宁方言概况。界定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咸宁方言,并对咸宁方言语音、词汇和语法叁个方面的特点作了简要说明;全面介绍半个多世纪以来咸宁方言研究的现状与不足。第叁节: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简单介绍了自扬雄《方言》以来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历史:检视了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现状与不足,认为应该在理论的指导下,加强汉语方言词汇的对比研究。第四节:本文的研究。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范围、研究的理论依据和方法、研究的目的和意义、论文的结构,最后是相关说明。(二)第二章:咸宁方言词汇表按意义或功能分二十六类,系统记录了咸宁方言常用词语。咸宁方言词汇表是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期工作,本文所得出的结论直接来自对本表数据所作的比较研究。(叁)第叁章:咸宁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第一节:与普通话词汇的比较。从词的语音、语义、词形和功能等方面对咸宁方言和普通话的词汇进行了系统的比较研究。第二节:与周边方言词汇的比较。以列表的形式对咸宁方言与大冶方言、阳新方言、通山方言、崇阳方言、通城方言、嘉鱼方言、赤壁方言以及武汉方言的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咸宁方言的特色与个性,也清晰地展示了咸宁方言与周边方言的亲疏关系。第叁节:与七大方言区代表方言词汇的比较。以列表的形式对咸宁方言与北京方言(北方话)、长沙方言(湘语)、南昌方言(赣语)、梅县方言(客家话)、广州方言(粤语)、福州方言(闽语)、苏州方言(吴语)的词汇进行了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咸宁方言的特色与个性,也清晰地展示了咸宁方言与各大方言区代表方言的亲疏关系,同时还为咸宁方言的归属提供了词汇方面的依据。(四)第四章:咸宁方言词汇的纵向比较第一节:咸宁方言词汇对古代汉语词汇的继承和发展。运用充分的方言事实说明咸宁方言与古代汉语是一脉相承的:咸宁方言词汇单音节化比较明显、咸宁方言词汇保留古语词较多。咸宁方言也根据自身的需要对古代汉语词汇有所发展。第二节:咸宁方言常用词考本字与溯源。结合《诗经》、《论语》、《楚辞》、《说文解字》、《方言》、《广韵》、《集韵》及其他古代文献,对咸宁方言常用词进行溯源并尽可能考清本字。(五)第五章:咸宁方言特征词语第一节:“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系统介绍了“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并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汉语方言特征词”理论进行了必要的补充。第二节:咸宁方言特征词语。在纵横向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咸宁方言与周边方言词汇比较表、咸宁方言与七大方言区代表方言词汇比较表两方面的数据,筛选出咸宁方言特征词语,并对这些词语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和说明。(六)第六章咸宁方言的归属第一节:单一标准下咸宁方言的归属。简单介绍了时人和前贤对咸宁方言归属的看法和依据。最典型的观点认为咸宁方言属赣语,但也有学者对咸宁方言的归属有新的看法,并对咸宁方言属赣语的观点有所怀疑。第二节:双重标准下咸宁方言的归属。结合语音、词汇两个方面的标准,对咸宁方言的归属作阶段性结论。本文认为,就目前而言,把咸宁方言归入到过渡带方言是比较合理的。(七)附录附录一:咸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附录二:咸宁方言的句法特点附录叁:咸宁方言语料记音(八)参考文献

童芳华[10]2014年在《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文中研究说明作为方言研究的一个崭新领域,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该领域的两部代表作《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和《现代汉语方言核心词·特征词集》当中也有所体现。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对于将来该领域的研究者而言既是一种警示,也是一种帮助。

参考文献:

[1]. 关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回顾及思考[J]. 李康澄. 武陵学刊. 2011

[2]. 湖南赣语词汇研究[D]. 代少若. 陕西师范大学. 2016

[3]. 汉语方言同源词研究[D]. 唐七元. 复旦大学. 2009

[4]. 上海郊县方言特征词研究[D]. 赵枫. 上海师范大学. 2005

[5]. 方言特征词研究成果综述[J]. 赵枫.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 2015

[6]. 怀宁方言的接触现象初探[D]. 汪李丹. 上海师范大学. 2017

[7]. 从方言同源词看方言特征词研究[J]. 唐七元. 宜宾学院学报. 2010

[8]. 萍乡方言特征词研究[D]. 姚奇. 厦门大学. 2014

[9]. 湖北咸宁方言词汇研究[D]. 王宏佳. 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 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 童芳华.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4

标签:;  ;  ;  ;  ;  ;  

赣方言特征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