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_张文杰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_张文杰

张文杰 河北邢台第三中学 054000

课堂有效教学,简而言之,“最大限度地达到教学目的和教学效果就是有效教学”。实践上,即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围绕教学目标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一定要摈弃以前那种千篇一律的形式化、程序化教学模式),最后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怎样在有限的40分钟内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呢?一是要转变教学观念,这是前提;二是要对教学策略进行研究,这是主体。下面就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策略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

一、把握课堂有效教学的“灵魂”——准确设定三维目标,建立互补教学架构

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以产生、推进教学的有效性来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是每个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追求。教学目标是教师专业活动的核心,也是判断课堂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有效教学的前提是全面合理的教学目标。新课标确定的三维目标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是游离的,而是相辅相承,形成了一个教学架构。三者的有效结合,是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而且融入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进行的教育,是承载一节课灵魂的载体。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具有“灵魂”,并充分展现“灵魂”的魅力,让学生体现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取向的最大收益,才能最有效地实现教与学的价值,才能真正体现教学的意义。例如,笔者教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2章第3课《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时,并非只讲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以及无产阶级的产生和早期斗争等历史知识,而是紧紧把握这节课的“灵魂”,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述中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剖析艰难的原因,深化学习本课的意义,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近代化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取得突出成就。只有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家赢得了独立,中国才会腾飞。同时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守落后只能让自己停滞不前,只有与时俱进,中国才能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启动课堂有效教学的“动力”——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课堂的教学热情

1.设计成功激趣的引子。“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上课之初,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以趣引入,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探索知识的活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例如,笔者教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印刷术、指南针与火药》时,在上课之初提出问题:“假如你每分钟约能抄35个字,而我们这本历史书约有162000个字,以每天工作8小时计,抄完这本书需要几天?如果要你为我们全年级850位同学都抄一本,又需要多少年?”听到这道简单的题目,学生带着一种好奇投入到竞赛般的计算中。很快,有学生算完后问:“老师,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复印不就行了吗?”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知老师葫芦里究竟卖什么药的学生期待得到答案的欲望被迅速激起,由此为课堂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实施有效教学铺垫了基石。

2.开启史可明智的诱惑。教师只有让学生明白史可明智,历史就在身边,学过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人们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才会增强。例如,笔者在教学“半坡聚落”的内容时,对学生说:“昨天,我去了一个古玩店,老板热情地向我介绍和推荐一个陶盆,说是在西安出土的,距今6000多年,他的朋友几经周折才拿到它,很有收藏价值。你们说我买不买呢?”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被激活了,七嘴八舌地问:“给我们描述一下,那个陶盆是什么样子的啊?”我说:“样子看起来蛮旧的,上面刻有一些鱼形。”有的学生点头了,但马上又有学生问:“老师,它是什么颜色的啊?”我回答说:“是彩色的。”这句话马上遭到了大部分学生的否定:“不对啊,老师,那时的彩陶不是多彩的,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只在表面用黑色颜料绘制出一些图案或花纹而已,那店主肯定是在骗人。”“是不是其他时期的文物说不准,但那陶盆肯定不是半坡时期的。”通过情境创设,不仅让学生体验了一次“文物专家”的鉴定经历,而且考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展示课堂有效教学的方式——构建“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体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

“以人为本”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参与、合作、实践、探寻等活动,体验、感知知识,让学生敢于发现自我、表现自我、推销自我,敢想敢说,大胆张扬。在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答问不要急于表态,而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尽可能调动学生畅通思维、发挥想象。尤其是对于一些主观性较强的题目,在得到学生的回答后,可多提出诸如“还有什么其他意见和想法吗”、“还有什么要补充的吗”等引导性和启发性提问。当学生的认识或回答错误时,要做到不责、不怪、不嘲、不讽,而且加以鼓励。对答对的同学要予以肯定,对那些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质疑的学生更应予以肯定和鼓励,应注意对学生心态的引导。对于难度大的问题,当学生无法回答时,可让其他同学为其提供帮助:“有谁来和这位同学合作完成这道题目?”当没有学生回答时,教师可说:“让老师来跟你们合作完成这道题好吗?”另外,教师在与学生合作完成题目后,不要忘了对刚刚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肯定,而且要对全体同学说:“谢谢大家的合作,原来合作这么快乐!”让合作意识更加深入到学生的心中。

笔者发现,以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学生思维活跃,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能获得充分发挥,个性能得到充分张扬。在这样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正是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最本质的体现。

论文作者:张文杰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4年1月总第10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25

标签:;  ;  ;  ;  ;  ;  ;  ;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论文_张文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