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王帆

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王帆

王帆 四川省资阳市安岳县朝阳镇九年义务教育学校 四川 资阳 642367

【摘要】小学是学生刚开始接受系统教育的阶段,也是学生们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养成的起步阶段,数学一门作为基础学科,对于构建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诸多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展开对于学生来说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设置奖罚制度、创建与题目相似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技巧、三个方面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展开分析与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有效教学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0)01-042-01

引言:

小学学生本身对于课堂纪律、学习习惯没有一个完整的认知,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会自主学习的情况,而传统数学教学的模式主要是课堂上教师一味地将教学内容灌输给学生,这无疑是不利于小学学生学习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通过创建有趣的情境、设置奖罚制度等方法让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教学中的主要问题

课堂上,可能会出现教师在讲台上讲课,学生们交头接耳、走神、睡觉等现象,有时教师提出问题,学生们丝毫没有回答问题的想法,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时教师可以实行奖惩制度。

小学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学生在做一些题干较长、题意相对复杂的题目时可能会因为没有理解题意而放弃或出现失误,这时老师若是让学生重复阅读题目效果也不会太理想,甚至,如果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有偏差,教师没有及时引导反而放任学生按原来的错误思路思考下去就会使学生做相同类型的所有题目时都带着错误的思路,学生一但出现这种情况,对以后数学科目的学习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教师可以将抽象的题目具体化,创建与题目相似的实际场景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感受做题思路。

一些数学知识,尤其是小学学生数学书本上的知识较为抽象,如果教师直接讲解可能要一遍一遍的重复和解释来帮助学生从书本上的图片转化成脑海里具体的认知,并且这些认知都是教师输出的,较为片面,学生只是接受教师的授课内容而缺少自己的思考,这样不仅不利于课堂学习效率,更不利于小学生的数学学科学习成绩的提高。

二、解决方法

(一)合理奖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制定一个表现分数表,课堂主动回答问题且回答正确的学生可以在分数表上加一分,若课堂纪律不好,或者不按时完成任务扣一分等,在每节课结束时或者每周对学生总分数进行排名,排名前三位或者前五位可以减少甚至不布置作业,排名后三位或后五位增加作业,同时教师应在课余时间对于这几位学生多加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小学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就是粗心,不论是看题干还是解题的过程中,他们经常会因为看错题干或者计算时不注意导致整道题做错,对此除了让学生加强练习,还可设立小组制度,每周作业完成度最好的学生作为组长负责检查其他学生的作业,同时小组组长可以在分数表上加分,甚至分数表用作学期末“三好学生”评选的依据之一。

相对于教师强制性让学生回答问题、未及时完成作业就给予批评等方式,这种奖罚并存的方式更加不易让学生反感,甚至可以增进学生与教师的感情,通过这些奖惩制度,让小学学生积极地融入进课堂,认真完成并主动地检查平时作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1]。

(二)创建与题目相似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以“班级里有257个男生,235个女生,已经检查视力的有387人,没有检查视力的有多少人?”一题为例,教师可以先以本班学生为例,先让十名男生站起来,再找七名女生,假设其中十二个人完成了作业,让学生们数出没有完成作业的有几个人。然后让学生思考最后结果是怎么得出的,根据相同的方法再去做题,这样可以把抽象的思路变得生动具体,让学生理解做题过程和实际意义,实现有效教学。

(三)改变说话方式让学生喜欢听课,喜欢与教师沟通

不同于初高中学生的课堂,在上小学的课时,教师可以适当改变语调和表达方式以此更具有亲和力。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相对于严肃的教师,善于和学生沟通、可以和学生有共同话题的教师更受学生欢迎。

例如在做计算题“2+2+5,9+5-7,4+8+6”时,如果出现学生兴致不高的情况,可以改变原本“解决以下问题”这种说法,改为要帮丑小鸭变成天鹅的闯关游戏,而每解决一道题就是帮丑小鸭完成一次蜕变,解题最快答案正确率最高的学生就是帮助丑小鸭的最大功臣。计算“8+4-6”时利用“门前大桥下”这首儿歌,“8+4-6”就是先游来九只小鸭,随后又来了五只,结果中途有七只小鸭游了回去,问最后游过来几只。利用小学学生熟悉的故事或者动画片中的人物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当有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时但没有影响其他人的时候,教师可以不直接点名,有些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可能教师在课堂上的一次公开批评就会让学生的情绪产生极大的影响。这时教师可以对一些课堂表现较好的同学进行表扬或者刻意停顿、慢慢走近学生的位置等方法进行暗示,并为表现差的学生树立榜样,在课下和这些学生耐心沟通加以引导。掌握这些语言技巧,让学生愿意接受教导,自发的改正错误。

三、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合理奖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惯,通过

创建与题目相似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改变说话方式让学生喜欢听课、喜欢与教师沟通。在全面进行教育改革的今天,尤其是小学学生,教师更应该学会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利用一切条件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小学数学的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姜艳双, 许红梅. 新课程背景下城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究[J]. 山西农经, 2017(8):89-90.

[2]肖春香. 小学数学教学问题研究[J]. 开心素质教育, 2016(3期):55-55.

论文作者:王帆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20年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3/19

标签:;  ;  ;  ;  ;  ;  ;  ;  

小学数学的教学问题探究论文_王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