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杨晓梅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杨晓梅

杨晓梅 云南省怒江州兰坪县兔峨中学 671407

【摘要】历史故事是渗透历史知识的重要载体,将其运用到初中历史教学活动中,不仅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而且也能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探究兴趣,提高历史教学有效性。本文结合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探讨具体的应用策略,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能更好地发挥历史故事的教学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历史故事;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8)12-016-02

历史故事中蕴含了深刻的历史知识,它指导学生运用历史思维、历史方法解决现实问题,做到知行合一。另外将历史故事引入历史课堂,还能给原本枯燥的课堂教学活动增添生机与活力,有效补充教材以外的历史事件与历史知识,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历史、了解历史、认知历史的欲望,在此基础上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历史核心素养。有关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与应用策略,现做如下分析:

1.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1.1趣味性原则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学生需要背诵大量的知识点,如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人物关系、带来的影响等,但是这样的背诵只能记住知识的皮毛,却难以把握历史事件的内涵。实际上,学习历史的最大意义就是“以史为鉴”,让学生通过历史事件由此及彼地规范自身思想与行为。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认识到历史故事的重要性,尤其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筛选充满趣味性的历史故事,增强历史课堂对学生的吸引力,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究热情,这样才能为提高学习效率打好基础。

1.2真实性原则

历史教学活动不能为了“用故事”而“讲故事”,如果不能保证故事真实地还原历史,而只是单纯地吸引学生兴趣,那么这样的故事教学注定是失败的。再有一些教师课前备课不充分,导致课堂介绍历史故事时,经常出现时间错误、人物混淆、事件交代不清等现象,虽然这些历史元素往往在讲故事过程中一带而过,但是对学生的影响却不能忽视。不符合真实情况的历史故事注定了教学的失败,还会误导学生。因此教师在选择课堂所用的历史故事时,要注意保证故事的真实性,不能随意篡改历史或者交代模糊不清的历史事件,而是让学生在了解历史故事的同时,也能收获历史知识,获得历史文化的熏陶。

1.3 针对性原则

以往的历史教学活动中,虽然老师也适当地运用讲故事的教学策略,但是课堂看似热闹,却毫无效率;学生聚精会神地听故事,却没有认真地思考与探究,这与历史课堂引入历史故事的初衷不相符。究其原因,这与教师运用历史故事不恰当有关,选取的历史故事较为随意,缺乏针对性和目标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历史教学中应用历史故事要遵循针对性原则,如学习“鸦片战争”时,引入“虎门销烟”的故事;学习“商鞅变法”时引入“立木取信”的故事;学习“安史之乱”时引入“一骑红尘妃子笑”的故事。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历史探究兴趣,还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

2.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 还原历史事件,提高学生探究兴趣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历史教学活动反映了很长一段时间国内外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发展历程,这些都是有价值的历史故事素材。如果教师能巧妙地把握历史故事与历史教学的关系,就能突破枯燥无趣的教学限制,借助历史故事向学生还原一个真实的历史,激活学生了解历史、探究历史的兴趣。例如学习“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时,笔者选取战国时期几个颇有趣味的小故事,如语言不统一造成人们交流困难;货币不统一造成人们贸易往来失败;文字不统一带来的尴尬事等等,通过这些让学生感受当时“不统一”的战国现象,对“统一前”和“统一后”的历史场景形成鲜明对比,进而迫切地想要学习和了解中央集权制度。

2.2 设置问题悬念,引导学生历史思维

质疑是活跃思维的前提,因此通过历史故事设置问题悬念,把握教学时机启发学生,有利于引导学生的历史思维。例如学习“夏、商、西周的兴亡”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不同朝代的特征,把握夏、商、西周的朝代交替,笔者在课堂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导入“大禹治水”的故事,并设问:我国从最初的原始社会氏族部落发展成为奴隶制国家,你认为这样的社会发展是进步还是退步?对于这个问题,每个学生思考的角度不同,见解也就千差万别,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大家一致认可:这是历史的进步!当学生意犹未尽时,继续引入姜太公、夏桀商纣等历史小故事,真实地还原历史故事。这样,大家在故事情境中不仅把握历史知识,而且树立历史思维与创造性思维。

2.3 扮演历史角色,帮助学生把握历史

为了让学生对历史故事教学策略保持新鲜感,笔者在教学中除了简单地讲故事以外,还邀请学生“演”故事,大家开动脑筋编制历史剧,在演绎历史故事情节的过程中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学习“戊戌变法”时,将学生分成几个合作小组,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康有为和梁启超的维新活动为时间点,选取感兴趣的部分设计剧本。表演中,有的小组展现“光绪面见康有为”的场景,有的小组展现“慈禧发动戊戌政变”的场景,各小组的故事情节衔接起来展示了一个完整的戊戌变法历史事件,最后笔者设问“为什么谭嗣同有心杀敌却无力回天?”将学生带入探究学习的情境中。

综上所述,历史故事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应重视呈现历史故事环节,准备有意义、有价值的故事资料,以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故事内容,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课堂教学效果。学生在听故事、想故事、讲故事的过程中,把握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从中汲取重要的历史知识点,这样的历史教学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学习体验,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大有所获。

参考文献

[1] 张大瑞.历史故事引入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刍议[J].中国校外教育,2016(05):133.

[2]周建华.听故事,学历史——浅析故事化教学在初中历史课中的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2(04):136.

论文作者:杨晓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8年12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2

标签:;  ;  ;  ;  ;  ;  ;  ;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分析论文_杨晓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