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胜龙:与雷霆赛跑_邹胜龙论文

邹胜龙:与雷霆赛跑_邹胜龙论文

邹胜龙:带着迅雷与时间赛跑,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带着论文,迅雷论文,时间赛跑论文,邹胜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7年,在国家开发银行、深圳证券交易所和科技部火炬中心的共同支持下,中国技术创业协会、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中国科技金融促进会风险投资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开展了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研究工作,从成长性、经营业绩、持续创新能力、竞争力、治理结构和行业环境等6个方面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评价,并将逐年发布有关评价结果。2007年12月21日,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调研与评价系列活动之一,最具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强(2007)名单在北京正式发布,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榜上有名。

“迅雷在线”从2006年6月起,就已成为国内最大资源下载聚合门户网站。目前迅雷拥有安装用户1.6亿,每天上线用户达数千万,在中国最流行的应用软件中,与腾讯QQ分别位居前两位。迅雷如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成为互联网的标杆企业?迅雷公司CEO邹胜龙究竟掌握了什么法宝,在短短几年内从“草根”跃居“霸主”?

对此,记者专程前往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探寻其中奥秘,并倾听邹胜龙对于科技创业的经验之谈。

在市场空白中崛起

记者:在创办迅雷前,您曾经在美国创办过3个公司,为什么后来又选择回国发展?

邹胜龙:回国之前创办的3个公司有2个是在美国,另一个有一半在中国。这3个公司最后都没成功,我发现自己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回国发展。当时,互联网行业在美国风行,而在中国从业者并不多。同在硅谷的杨宁回国发展后因为抢占了先机,创立的网站一年后成功转卖给搜狐,之后,杨宁又白手起家做成了空中网,2年后上市。我创立那个“一半在中国”的公司时,是与李彦宏同期回国的。我们手里都有从美国拿来的创业投资,但李彦宏坚持留在了国内,后来有了百度的成功,而我们团队中的很多成员,却因为在美国有一定的利益,舍不得放弃,不够坚定。

邹胜龙后来和他的团队回到了美国,继续留守硅谷。但此后杨宁、李彦宏等人将在国内发展的信息和环境优势带给他时,邹胜龙动心了。他开始意识到自己创业所犯的最大错误,就是没有利用好天时、地利与人

记者:这天时、地利、人和指什么?

邹胜龙:我们这些留学在外的人,自身具备在成熟国家的眼界和经验,而当时国内互联网行业尚不成熟,这使得我们的经验大有用武之地。美国的互联网当时已经比较发达,跟美国人比,我们的人脉和竞争力是比较差的。但也正因为美国与中国互联网发展的这种差别,使得我们在美国很难拿到创业投资,回到中国之后,反而会被国际投资人看好。杨宁和李彦宏等人的成功前提就是他们在合适的时间选择了合适的地点创业。

在美国已经整整生活了10年邹胜龙,此时已经有了安稳的家庭,有在襁褓中3个月大的孩子,有在硅谷收入稳定的工作,要放弃美国的一切,他经历着思想的煎熬。但最终,创业的梦想将他召回了国内。

记者:放弃之初,您后悔过吗?

邹胜龙:在我辞职、卖家具的时候,我的心情很复杂,毕竟一切都来之不易呀。我知道创业的方向是互联网,但项目究竟是什么,还没谱。我先把妻子和孩子安顿到国内,就到美国与过去的同行、律师和投资人一起讨论,寻找创业项目。

2003年年初,邹胜龙在深圳市创办了三代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选择的项目是电子邮件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邹胜龙:当时我最期待的是自己的这套系统可以满足大容量邮箱的需要,然而,实际情况却出乎意料,因为在公司运行中,我感觉到这是一个没有市场需求的品种,只能重新寻找商机。

记者:重新定位是否意味着一切重新开始?

邹胜龙:的确如此。在对当时的互联网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之后,我们发现,即时通讯领域有腾讯QQ,网络游戏领域有盛大,邮箱领域有网易,搜索引擎领域有百度、Google等强手,我们必须独辟蹊径,找到空白点。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下载”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网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下载速度就自然成了网民关注的问题,然而随着病毒、木马、恶意软件的滋生蔓延,网民的下载行为却越来越受到威胁。邹胜龙发现,在搜索引擎后,市场出现了一个空白点,就是在搜索后怎么获得内容,也就是怎么去下载的问题。

邹胜龙:这个领域虽然已有先入者,却没有谁能达到足以垄断的地位。所以,6个月后,我们进行了项目改造,并把主攻目标定在了宽带下载领域。

记者:万事开头难。迅雷转轨后的起步之路也一定面临着很多困难吧?

邹胜龙:2003年7月,我们做出了迅雷的第一个版本,但由于架构上的原因,软件的系统兼容性、稳定性和扩展性都不理想。我们连告诉好朋友的勇气都没有,还只能让它处于幕后,而且我们接触的一些风投对当时还处于“草根”阶层的迅雷缺乏兴趣。

创业的艰难,邹胜龙至今记忆犹新。在进行新的设计时,他们每一步都尽可能以用户为中心。功夫不负有心人,2004年1月,迅雷2问世,刚开始每天新安装用户不到400个,经过三四个月的推广,迅雷用户开始飙升,尤其受到大学生的欢迎。2004年11月,迅雷终于自主研发出了第一代基于多媒体搜索技术的下载引擎。

记者:与传统下载工具相比,迅雷的高速下载缘自什么样的技术支撑?

邹胜龙:互联网上的同一个资源可能存在于多个服务器上,迅雷依靠其技术和算法可以自动搜索到离客户最近和最快的多个资源, 同时下载。迅雷采用的这种下载技术称为智能型互联网网格技术(俗称P2SP),比目前用户常用的下载软件速度快7-10倍,并能有效降低死链比例,也就是说这个链接如果因为任何原因无法连通,比如网络繁忙,迅雷会搜索到其他资源来下载所需用的文件,而传统的多线程下载工具只是从单一的资源下载。

在全新产业链上争霸

迅雷的下载速度是让邹胜龙最骄傲的事情。为了发展的需要,邹胜龙将公司正式更名为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004年9月,在第五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看了迅雷的产品演示后,已经关注迅雷多年的国际风险投资商IDG迅速做出了决定,为迅雷注入了第一笔百万美元的种子投资。2005年7月,互联网著名的风险投资公司晨兴科技再次为迅雷注入了千万美元的风险投资,使得迅速发展的迅雷得到了资本的补给,功能日益完善,并在网民中逐渐成为了高速下载的代名词,结结实实地奠定了迅雷在下载市场的霸主地位。

有了自己的核心技术和千万美元的风投资金,邹胜龙开始把构建迅雷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公司未来发展方向。

记者:在你的设想中,迅雷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邹胜龙:按照我的设想,只要有数据流动的地方,就有迅雷,尤其是涉及到大容量内容传输的时候。

记者:2006年6月,迅雷对外界宣布:迅雷将嬗变为中国最大的资源引擎门户。这种嬗变的背后,迅雷的王牌是什么?

邹胜龙:这种嬗变背后的支持,就是迅雷推出的资源信息门户和随后推出的娱乐资源搜索引擎——迅雷在线和GOUGOU搜索。此前迅雷只是门户网站后台的一个下载工具。

记者:通常来说,病毒、黄反等都是伴随下载而来的问题,迅雷在这些方面,有哪些解决之道?

邹胜龙: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内容的管理。迅雷目前已经与国内主流的反病毒厂商合作推出了杀毒服务。只要是迅雷的注册用户,登录后就可以在下载的同时进行查毒。而对于黄色和反动内容,我们有一套班子,有几十个审核员和一套自动系统在做7×24小时的查验。

讲到这点,邹胜龙还透露了一个消息:迅雷在未来的版本中将推出一个新的互动功能,帮助父母建立对下载内容健康度的管理和信息分享。

记者:对于版权的问题呢?据说仅2007年,迅雷就有七八起涉及版权的官司缠身?

邹胜龙:大部分时候,我们愿意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些办法来处理版权相关的纠纷。所以,迄今为止,涉及迅雷的大部分官司都以和解或胜诉而告终。同时,为了共同维护版权,我们做了三件事情。首先,我们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下的版权协会合作。因为版权协会是个半官方的中立机构,他们会定期与版权方取得联系,定期向美国索要版权信息来入库,一旦入库,我们就知道这些内容不涉及版权问题。其次,我们还和香港环亚、广东中凯、激动影业等几家知名厂家签订“版权认领”合作协议,迅雷将获得这些厂家作品的正版版权,并为网民提供下载。迅雷也将为版权提供商支付一定费用,但具体分配方法,双方正在洽谈中。第三,我们还与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地的电影制片商进行了交流与合作,在网站上为用户提供影院的折扣电影票,既满足了用户的需求,也使我们自己和电影院获得相互推广的机会。影院里也会有我们的海报。

在产业链上下游的不断延伸,使迅雷的羽翼渐渐丰满,也使资本投资人更加关注其发展,并积极行动起来。2007年1月5日,邹胜龙与谷歌中国总裁李开复联合宣布,双方将建立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在互联网下载和搜索业务展开在资本、产品、技术研发、市场拓展等多层面的合作。此后,迅雷得到了联创、晨兴、IDG等数千万美元的又一轮风险投资,创全国互联网企业风投数额之首。这些投资机构,无不看好迅雷拥有极高的成长性和盈利前景。

在巩固自身中引导他人

5年来,凭借“简单、高速”的下载体验,迅雷服务于全球50多个国家,占据中国家庭宽带用户85%的市场份额。对于迅雷一路走来所取得的辉煌,邹胜龙喜悦却不失镇定。

记者:别的下载软件要超越迅雷的下载速度很难吗?

邹胜龙:传统的下载软件基本上无法超越迅雷,因为“多点下载”的前提要有搜索引擎来进行多资源的索引,而以前的下载工具大都是单机软件,没有搜索引擎。

为了说明这一点,邹胜龙拿起笔,索性在他办公室的墙壁板上给我边画图边解释。

邹胜龙:用户在下载时,会告诉迅雷:“我要从A这个地方下东西。”迅雷就会告诉他:“除了A,还可以到B这个地方去下载。”这个时候,迅雷把不同的路径提供给用户,他们就可以从不同的路径同时下载,速度自然快。但这关键还要依赖我们的搜索引擎技术。经过几年的积累,用户搜索的内容几乎都被我们覆盖到了。我们的“蜘蛛”每天都到网上去扒,但我们扒的不是文本内容,不依靠文字索引技术进行关键词查询。我们索引的是一种规则,可复制性很差,所以,别人想超越我们也非常难。

记者:迅雷自身进行提升的难度大吗?

邹胜龙:迅雷自身的提升空间不是没有。在迅雷5出现前,互联网的下载失败率是60%,迅雷5出现后,失败率减少到了15%,这个过程我们用了两年的时间。我们要在迅雷5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下载失败率,哪怕只降低一个百分点,都需要花费比过去更长的时间。但反过来说,这也是一个有利于我们的技术壁垒,因为这种提升对于别人来说就更难。所以说,我们现在并不急于提升这个速度,而是要保持自己在速度上处于不败之地的前提下,拓展到其他领域,向多元化发展。

记者:您在美国的工作经历对现在迅雷的体制建设和管理有什么样的影响?

邹胜龙:我的确将自己在美国的工作经历融入到了现在的团队建设中。迅雷的公司文化是人的文化和市场文化的结合。具体来说,迅雷采用美国硅谷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在迅雷,我们追求平等和开放的沟通与交流,甚至是业界最舒畅和最享受的沟通与交流,因为迅雷拥有业界最好的休闲咖啡吧;在迅雷,我们在保证工作结果的前提下,弹性安排工作时间,自由上网,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同时,薪金和福利不逊于任何其他外企。此外,我们还在办公区里设置了咖啡屋,员工可以在这里悠闲地享用各种低价饮品,在工作压力增大需要发泄情绪时还能去到另一间房里和同事来上一局激烈的桌上足球,这种宽松的环境与Google在公司大厅里摆放乒乓球台和提供免费食品如出一辙。也正是公司良好的发展态势和轻松愉悦的环境,吸引了大批人才的加入。

记者:能否从迅雷的经验,来谈谈早期吸引来投资者的秘诀?

邹胜龙:其实都是大家知道的秘密。一个是坚持,另一个是关系。毕竟,别人拿钱给你是基于信任。在我看来,有两种人很容易拿到钱。一种是以前成功过的人,还有一种是具备坚韧毅力并孜孜不倦与投资者建立关系的人。回顾迅雷的投资者,几乎每一个在投资迅雷前都与我相识多年,这些时间的积淀和关系潜移默化地对迅雷的融资起了很大作用。所以说,中小企业要做好准备,如果自己没有过去的成功经历可以证明自身实力的话,就要做好长线准备,靠开放的心态和持续的沟通来赢得投资者的信任和关注。

记者:您认为一个企业想要具备高成长性该如何做?

邹胜龙:保持高成长一年容易,保持很多年不容易。企业要在不同时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策略。当企业相对小的时候,要善于借力“四两拨千斤”,当企业慢慢壮大到一定规模的时候,要尽量利用企业的影响和规模,去低成本地进行盈利。

此外,小企业创立的第一步,最好把脚落在相对冷的领域上。因为热门的东西一定有人竞争,不衡量自身实力,往往会一败涂地。

邹胜龙谈起经营之道十分在行。看得出来,这些年的历练已经让他伴随着迅雷的成长,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和互联网创业者。在他看来,互联网领域目前有三个方面颇具成长性。除了迅雷过去一度关注的广告和在线游戏外,2008年,迅雷将把主要精力放在互联网社区。因为这将是互联网的下一个热点之一,迅雷将牢牢把握住这个机遇,争取领先一步,继续占据优势地位。

记者手记:

见到邹胜龙的瞬间,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亲切,言谈间没有一丝霸气。然而,他所领导的迅雷,却在宽带下载领域一路霸气冲天,当仁不让,最终争得市场份额的头把交椅。

在成功的光芒下,我看到了邹胜龙一路走来的艰辛。在创业之初,他和同伴们有18个月没有拿过工资,再后来的12个月里,他们每人拿到的工资只有2000元。但是,他坚持下来了,一旦失败,他放弃的仅仅是一次创业机会,而不会放弃创业。这种执著,是成功创业者必须具备的精神。

上市对今天的迅雷来说,无论在内地、香港或者美国都很容易。但是,邹胜龙并不急于上市。他要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地点去上市,为迅雷在资本市场的亮相把好关。这与他当初白手起家,适时扩展产业链一样,都是一种策略,足见他的睿智。

任何创新的目的都是为社会带来有益的变革。如今,迅雷整个计算网络每天为网民节省的时间已经超过1600年。邹胜龙以自己的责任心为社会做出了贡献,他将带着迅雷继续与时间赛跑。

在自主创新的跑道上,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邹胜龙。

邹胜龙,1972年2月生。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

1997年5月毕业于美国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大学,1998年12月获美国杜克大学计算机科学专业硕士学位。

曾任美国北卡州Tenfold Corp软件工程师、美国加州Integral Corp高级软件工程和美国加州Nuasis Corp分布式系统架构师。

邹胜龙熟悉美国硅谷和风险资本,了解风险资本对上市启功及成功上市的价值主张。他深知风险资本如何将技术型企业转化为商业巨头,也擅长将资本与技术相结合。

标签:;  ;  ;  ;  

邹胜龙:与雷霆赛跑_邹胜龙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