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教学案例论文_陈思敏

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教学案例论文_陈思敏

江苏省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210046

摘 要:此文以《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为例,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进行了实践与反思,以作为今后有效教学的借鉴。

关键词:教学结构 课堂效率 提高 

一、主题与背景

课堂教学如同做文章,布局结构很重要。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功能和结构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结构可以产生不同的功能。因此,要最优化地实现教学目标,其结构必须科学合理、和谐优美。

在《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四个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目标展示,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师生合作——课堂小结,达标反馈。四个环节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描述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二:目标展示,自主学习。

环节三:生生合作,师生合作。

环节四:课堂小结,达标反馈。

课堂小结: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文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生机与活力。我们就应该立足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着眼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历史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的文化交汇点上,不断“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长处,努力铸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文化创新的途径》作为《文化生活》第二单元的最后一框,也是本单元的落脚点,请同学们在板书的基础上自主建构本单元的知识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拓展延伸:如果该委员的提案被采纳,假设你是该乐园的总设计师,请结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写一写你的初步设想。

三、反思与讨论

高效是课堂的生命。怎样优化教学结构来提升课堂效率呢?通过理论学习以及本课的实践与反思,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1.展与收。

优化的教学结构应该有一个吸引人的开头、坚实的中部和令人回味的结尾,并有节奏地形成三个高潮,把启疑导思贯彻于全过程,使教学前后呼应。在本课的教学中,以学生对“建中国传统文化乐园抗衡迪士尼”的不同观点的争辩开头,激发了学生思考、讨论的兴趣,进而引入新课;课堂探究中以广东高考卷出现过的两幅漫画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石,让学生参与思考和课堂对话,帮助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完成了本课的重头戏;最后的结尾又回到了最初的政协委员的提案,并以开放式的设问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现实,使课堂教学中所学的知识得到总结升华,达到了融会贯通的效果。

2.断与续。

优化的教学结构应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各环节应能断得开,又能续得上;与其先后的课堂教学既独立成篇,又连成一线,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前后知识的关联。“对‘建中国传统文化乐园抗衡迪士尼’,你的看法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就运用了本单元前两课所学的相关知识;课件呈现高考要求时,也一并呈现了前两课的考点要求,并用语言引导学生去思考前后知识的联系;课堂探究中也多次运用到前后的知识,比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课堂小结中引导学生建构了单元知识体系,在断与续的统一中帮助学生反复运用知识,形成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

3.动与静。

优化的教学结构应提倡动静结合,既能让学生静静地自学和听讲,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口、动眼、动手,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个人见解,开展激烈的讨论。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既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又设置课堂探究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动脑积极思考,用眼细心观察漫画,动手记录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动口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质疑他人的观点,在动与静的有机统一中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4.师与生。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给学生的,而是通过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建构的。”在教学中,我设置了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环节,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的时间,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高考,关注社会;加强学法指导,比如让学生在填完知识梳理后读一读;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合理分工,落实笔头,适当记录;注意巡视课堂,观察倾听,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开展;注重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并适当点拨深化,归纳总结,以努力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课堂教学的有效组织者。可见,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的有机结合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

总之,课堂教学结构的设计是为达成教学目标而服务的,切忌花里胡哨,流于形式。

论文作者:陈思敏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2018年12月总第16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4

标签:;  ;  ;  ;  ;  ;  ;  ;  

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率——《文化创新的途径》一课的教学案例论文_陈思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