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美学层面探析——作品六大美论文_刘婷

关于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美学层面探析——作品六大美论文_刘婷

(湖南师范大学音乐表演,湖南 长沙 410000)

《云裳诉》的曲名来源于李白《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云裳诉》中的“云裳”正是指杨贵妃。此曲取材于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关于《长恨歌》的主题历来在学术界众说纷纭,大概可以归为两类,一类是视杨贵妃为“祸水”,视玄宗宠爱杨贵妃荒淫误国。另一类则是为杨贵妃的死鸣不平的反“祸水”说,杨玉环虽然受宠,却并没有插手朝政,而且国难当头时,她用于为过献身,主动为爱情承担罪责,赞扬他们爱情的生死不渝。此曲表现了唐玄宗李隆基与贵妃杨玉环缠绵悱恻,曲折多变的爱情悲剧,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虽为悲剧,但此曲主要表达了追求美好爱情的愿望。

周煜国先生创作的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以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为素材创作而成,为带再现的三部曲式,有引子,慢板,快板,华彩,慢板(主题在现)和尾声六个部分组成,是D徵调式,同时全曲可分为:“歌颂爱情”,“兵乱事发”“魂断马嵬坡”“刻骨思念”四个段落。

1.作品的诗意美

《云裳诉》的曲名来自于唐代大诗人李白《清平调》中的“云想衣裳花想容”,《云裳诉》中的“云裳”正是指杨贵妃。此曲取材于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依据白居易原诗而来,但并不全用原诗,而是进行了适当的删减创作,但大展又“万变不离其宗”,仍然以原诗为主线。《云裳诉》中处处可见音乐与诗词的完美结合,以慢板段为例,整个慢板段前部分,古筝运用滑音来表现,使旋律细腻而悲伤,钢琴的深情与古筝的哀怨,都好似杨贵妃在向人们诉说她和唐玄宗的美好爱情往事,具有生动的描绘性和强烈的抒情性。而整个慢板段最后两句,钢琴的八度震音与古筝干脆的强收尾则有“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舞”,音乐形象十分生动。

2.作品的旋律美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拥有美感是旋律的灵魂。音乐艺术本身就是美的,如果它的旋律不美,那这个音乐还能美吗?但并不是只有悠扬、悦耳、动听的旋律才具有美感,也不是音乐作品表现的是正义的事情,英雄的壮举,才算旋律美。如果音乐表现的是反面事件,只要表现得好,合适,在艺术上也是美的,因此旋律美的内容可归结为四点:(1)是否具有深刻的内容或浓郁的情感?(2)是否准确生动的塑造形象?(3)作品音的结构是否完整或符合逻辑?(4)是否独特、新颖?这些条件越充足,其旋律就越美。

在《云裳诉》这个作品中,以慢板为例,(1)旋律表达的是李杨的爱情,生动的描绘了人物的情感。(2)表现杨贵妃回忆并诉说其爱情故事的哀怨,描绘得十分生动,表露出杨贵妃内心的哀伤。(3)音乐结构非常严谨,音乐主体的速度为慢-快-慢,音乐情感丰富,清幽-热情奔放-委婉,调式调性统一于D徵调之内,徵调式本身就偏向大调色彩,同时又结合陕西戏曲音乐的许多重要旋法,将地方风格鲜明的显现出来,就这些方面看,《云裳诉》在旋律美方面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作品的节奏美

节奏是音乐的骨骼,能够支撑整个音乐情感形象和织体的运动。在《云裳诉》中以快板段为例来说明,在快板段的第一个部分b中的八十六前空的重后半拍的节奏特点,体现了陕西碗碗腔的板式特点,这其实是一种激动的情绪和强大的力量的一种表现;在快板段的第二部分中,古筝右手的四分音符的富于歌唱性的长摇和钢琴重复的双手八度音的二八节奏型,体现出一种动静的对比,显示出了李杨在危难情形下的缠绵悱恻;在接下来的快板的第三部分,节奏型更加密集,综合运用了附点、二八和八十六前空的具有陕西戏曲特色的节奏型,将快板段推向高潮。

4.作品的和声美

《云裳诉》将调式确定在了同一个宫调系统内。从引子开始的I—IV—V—I的和声功能进行,就把调式定在了D徵调上,徵调式本来就偏向大调色彩,也是民间用的最普遍的一个调式,在结合陕西戏曲音乐许多旋法的特点之下,将乐曲的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

《云裳诉》这徵调式,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主和弦和属和弦,但是主和弦和属和弦内包含了“小三度间音”,表面上看起来似乎与民族风格相异,但是巧妙的是,本曲采用陕西戏曲的音乐素材,里面大量用了“微升fa”“微降si”这两个偏音,在乐曲情绪的渲染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主和弦的作用是明确调性,固定结构,而带“偏音”的主和弦在本作品中,不仅具有前者的功能性,还有发展乐思、润色旋律的作用,正是这些带色彩性的和弦弥补了调性的单一性。

本曲由于突出陕西戏曲特色,作曲家大量运用属性质和弦,并将其放在旋律音或低音位置,增强和声色彩和感染力,所以和弦功能进行多以V—I进行为主,和声也是主属交替居多,这种功能进行不仅为强调功能性,也强调了民族色彩性。

5.作品的形式美

对于古筝与钢琴的这种协奏形式,虽然《云裳诉》不是首例,但是它确是一种中西合璧形式的继承和发展。

古筝曲与协奏曲是在两种不同地域文化中产生的曲种,他们的结合是通过我国近现代作曲家的创新和努力,成功的将古筝和钢琴这两种乐器通过“协奏曲”这一形式巧妙的结合,从而将具有民族风格的曲子融入了西洋的“协奏曲”这种曲式风格中,听起来既有西方现代气息,又有中国古典韵味,其中《云裳诉》就是这些优秀曲目之一,这种探索提高了中国的民族音乐在世界舞台的地位。

6.作品的风格美

《云裳诉》在陕西戏曲音乐中提炼了精华,既有秦腔中欢音和苦音的大起大落以及激昂的悲壮气势,又有细腻、优雅、耐人听闻的碗碗腔,是作品极具民族风格美。

作者简介:刘婷,专业:音乐表演,学校:湖南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古筝演奏,学历:研究生在读。

论文作者:刘婷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3

标签:;  ;  ;  ;  ;  ;  ;  ;  

关于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美学层面探析——作品六大美论文_刘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