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在“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论文

论高校在“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论文

【语言学】

论高校在“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王烈琴1, 李卓阳2

(1.宝鸡文理学院 外国语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3;2.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外语系,陕西 西安 710006)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及目标实现需要外语人才。高校是培养外语人才的主战场,肩负着培养和输送“一带一路”外语人才的重任。外语人才培养与“一带一路”外语人才需求失衡是目前大多数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一个大问题,由外部和内部多种因素造成。高校应重视和关注外语人才的社会需求,灵活制订其外语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其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外语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外语人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满足为“一带一路”培养和输送高质量实用型外语人才的时代需求。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作用

高等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高层次的各行各业的专业化人才。高校人才培养是否符合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需求,一要分析社会人才需求,二要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现状与培养目标。自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国内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围绕“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语言服务就高等教育涉及的诸多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讨,如“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语言状况与语言规划[1] [2] [3]、“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4] [5] [6]、“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究[7] [8] [9] [10]及“一带一路”外语教育政策趋势分析研究[11]等。然而,笔者阅读文献发现,少有探讨高校在“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本文依据“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与社会需求和国家发展战略相结合”这一根本宗旨,简要阐述高等教育的任务与语言教育的经济属性,分析中国“一带一路”建设的外语人才需求,审视当前高校外语人才培养的诸多问题,指出高校在外语人才培养中应发挥的重要作用。

一、本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语言人才。高等教育是培养语言人才的重要基地,高校肩负着培养语言人才的重要任务。研究高校在语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有其重要的理论依据。

1.教育的性质与高等教育的任务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的应用已经逐渐扩展到汽车、家电、电动自行车、储能等领域。201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52.87亿只,占全球总产量比重达到71.2%, 2018年预计全国锂电池产量达到121亿只,增速22.86%。国内锂离子电池产业进入快速成长阶段,成为全球主要的锂离子电池生产国和消费国。

人才是社会发展的第一要素;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教育就是一种培养人才的特殊的社会活动。

2.生动实践了党的群众观。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拜群众为师,运用基层经验和群众智慧,因地制宜,因人施策,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才能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如桃花桥社区移民小区通过“听民声、为民用、由民管、贴民意、顺民心”的“五民理念”推动老旧散小区的“居民自主管理”。

就教育的目的而言,主要有两种观点:以社会为本的教育目的论认为,衡量教育的标准应当以社会稳定与社会发展来确定;以个体为本的教育目的论认为,教育应当根据个体特点及需求来确定教育目的。事实上,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社会是由无数个体构成的,个体发展离不开社会发展;社会按其需要培养个体,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离不开社会大舞台。教育既满足社会发展需求,也满足个体自我实现需求。

教育既具有主观性,也具有客观性。教育的主观性反映人们的教育理想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在远古和蒙昧时代,生存是人类的第一需求,教育就是教会个体知识、技能,促进个体进行社会生产活动,满足其物质生存需求。当代人文主义教育提倡教育以人为本,倡导人文关怀和个体自我价值实现。教育的客观性表现为教育受社会发展制约。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劳动生产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高等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中最高层次的教育形式,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所实施的教育。《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教育由高等学校和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实施;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高等教育工作,管理由国务院确定的主要为全国培养人才的高等学校;高等学校的校长为高等学校的法定代表人。[12]其中,第31~35条规定:高等学校应当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高等学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办学条件和国家核定的办学规模,制定招生方案,自主调节系科招生比例;高等学校依法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高等学校根据教学需要,自主制定教学计划、选编教材、组织实施教学活动;高等学校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社会服务。《高等教育法》为探讨高校在“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依据。

2.高校决策的法律赋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是于1989年8月29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并于1999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2015年12月27日,此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改、通过,即为当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简称《高等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明文规定:高等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其任务是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12]显然,教育的性质和高等教育的任务要求必须对高校在“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研究。

1.强化高校顶层规划机制

根据语言经济学[13](P135-140)原理,语言和语言人才属于人力资本;语言教育是一种经济投资。有经济投资,就必须讲求经济效益。有了教育投资,就必须重视教育收益。教育收益包括社会收益和个人收益,也包括经济收益和精神收益。教育投资的最大收益体现在国家层面:教育培养人才,满足国家人才需求;人才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生产劳动促成国家经济增长。国外有学者曾设计了一个描述语言与18种经济因素相互运作的经济学模式图,说明了语言教育和经济、商业、贸易之间存在关系[14](P16)。教育的个体收益体现在:个体教育程度越高,其工作能力就越强,获取就业的机会就越多,创造的经济收益也越多。国外大量实证研究已经证明,个人语言能力与其就业机会、经济收入存在正相关[15](P123)

第一类:外语类专业人才(官方语/英语+相关专业知识)。此类外语专业人才一般毕业于高校外语专业大学或学院,大多从事口译、笔译、语言教学、学术研究、导游等工作。外语语言专业人才不仅要掌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过硬的语言技能和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还要掌握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以2018年11月习近平对文莱和菲律宾进行国事访问为例。马来语和菲律宾语就显得非常重要。英语在文莱和菲律宾都是重要的工作语言,但马来语(Bahasa Melayu)和菲律宾语(Filipino)分别是文莱和菲律宾的国语和官方语。除语言外,翻译人员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如国际关系、国际贸易、经济及两国传统文化、风俗礼仪等。

6.单亲及后双亲家庭对子女的伤害。随着离婚率日渐攀高,单亲及后双亲家庭越来越多,残缺家庭如处置不当,可使相当多的子女因对父母抵触、不满的情绪而产生失望和厌学情绪。

高等教育自然是一种经济投资,其办学经费来源包括各级政府拨款、校办企业创收、社会企业捐赠、收取学生的各类学杂费等。如果这些教育投资得不到回报,对国家、社会、企业及个人都是一种资源浪费。因此,根据高等教育的经济学属性,亦有必要对高校在“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进程和“一带一路”外语人才需求分析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6个年头,也是中国政府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进程的关键性时期。2018年,美国开始向中国商品征收25%的关税,中国政府一边积极应对美国贸易挑战,一边积极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双边关系与合作项目进程。

1.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对话

2018年,中国国家领导人积极出席“第20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第12届亚欧首脑会议”及“20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三次峰会”,访问欧洲和拉美四国,积极加强与欧洲、拉美的政治对话。2018年7月,习近平出席“南非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稳固中非关系。

2018年8月9日,习近平出席泰国曼谷“2018东盟数字经济峰会”,与东盟国家探讨数字技术发展前景;9月12至15日,“第15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举行,首次设立了“中国-东盟创新成果展”;10月,“中国-泰国航空运动合作协议”签字仪式顺利举行。泰国未来大力发展的航空运动器械机械配套产业的50%的技术和器械将由泰国国内自行研发,其余50%将使用中国提供的设备;11月,习近平首次访问文莱和菲律宾;李克强总理访问新加坡。中国和东盟合作不断加强、拓宽。

明清以来,厅堂当中的几案、两列坐椅以及楹联匾额都是程式化的设置,而盆景、摆花、插屏、书画等陈设则随需要添置[7]。盆景、摆花多置于几案两侧的高花几或椅子间的茶几上。此外,轩、馆、斋、室等相对小型的建筑室内陈设依功能的不同而异(图2,3)。若作为书房,则设有书桌、书架、几案、椅等;若是休息处所,则有榻、几案、椅;几案上或置炉瓶三事,或置摆花盆景,其余陈设不一而足(图4,5)[4]。

2018年11月,上海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动向世界开放市场,体现了中国支持多边贸易体制、推动发展自由贸易的一贯立场,是中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的实际行动。

2. “一带一路”倡议中的语言人才需求分析

3)钛夹、弹簧圈:材质均为镍钛合金,产品说明书上均进行了标注,可应用1.5T/3.0T设备进行磁共振检查。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将近70个,沿线涉及的官方语有53种。本文将“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分为三类进行简要分析:

精致的火把烧尽,参星已对着房门。 今晚是怎样的晚上,看见这样艳丽的美人。 你呀,你呀,该把这个美人怎么办。[4]109-110

高校课程设置欠合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外语课程教学以外语语言知识学习和外语技能训练为主(主要为英语教学)。二是跨文化交际课程主要以介绍英美语言文化背景为主,比较缺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介绍。三是高校公共外语教学以大学英语教学为主,缺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官方语引进。四是外语专业学生缺乏相关专业知识训练,如缺少国际关系、国际贸易、法律、社会学、逻辑学、教育统计学等专业知识。

《中国日报网》2018年9月30日报道,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建设行业分会副会长贾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因为受限于缺乏合格专业人才,缺乏核心团队,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中准备不充分,面临海外投资风险。这些企业需要懂外语、法律、市场、业务及懂政治的人才,(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17]

第三类:对外汉语教学人才(汉语语言专业+官方语/英语)。这类人才通常是中国高校汉语语言文学院系的毕业生、教师或中小学汉语教师,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无论是在境内或境外工作,学员通常是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外籍教师等。从教师方面看,第一,汉语语言文化知识必不可少;第二,掌握英语或所处国家或所教学生的母语/官方语;第三,了解所涉及国家的政治、历史、经济、文化、教育、风俗习惯等知识;第四,具备强烈的爱国思想和母语维护意识。第五,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

若用一个公式表示“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可简单表示为“专业+外语”。这里的外语指的是“一带一路”沿线官方语。目前,英语仍为最强大的国际通用语。当“一带一路”沿线官方语交际不顺利时,英语就成了双方最后和唯一的选择。

三、高校外语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外语人才培养仍存在不少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语语种分配不均衡

我国高校外语语种设置不均衡。(1)重点外语类高校语种丰富,学生就业前景优越,师生优越感强。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新闻网报道[18],2015年9月8日,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长彭龙在新生开学典礼上宣称,北外目前开设70种外国语,是中国开设语种最多的大学,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高质量的涉外人才。新增开设蒙古语、泰米尔语、孟加拉语及菲律宾语四个语种,为国家储备非通用语人才;计划到2020年,开设语种将超过100种,涵盖所有与中国建交国家的官方语言。北外校友中,先后出任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参赞的1 000多人。因此,北外独享“共和国外交官摇篮”的美誉。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开设的外语语种除英语外大约有22种,上海外国语大学开设外语大约20种,西安外国语大学(号称西北五省唯一一所外语类高校)开设外语15种。普通高校的外语学院,通常开设英语、日语、俄语等,公共外语几乎全是英语。据魏日宁、苏金智的调查[19],全国学习外语者中,约94%为英语,7%为俄语,3%为日语,其中极少数人学习两种外语。目前,高校尚未开设的“一带一路”官方语有 18 种,有1 所高校开设语种达 20 种[20],占全部语种的近 2/3,而且即使我国高校已开设一些语种,语言人才储备也明显不足。

外语教师队伍中,英语教师占绝对大多数。以笔者所在的普通高校为例,大约90名的专职外语教师大多数是英语教师,仅有两名日语教师、一名俄语教师和新引进的一名韩语教师。

2) 功率反映柴油机对外做功的能力,是柴油机的重要性能指标。但其功率输出大小主要由外界需要所决定,通过调整喷油量来满足功率需求。功率本身对柴油机故障诊断并没有实际参考价值,但据其计算所得单位功率油耗可为故障诊断提供有效地指导。

2.英语整体水平低

中国“一条龙”式的英语教育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了许多有用人才,但“费时低效、高分低能”的现象仍严重存在。Lu调查发现[16](P2151),60%的毕业生听不懂英语的学术报告,81.6%的人对用英语做学术交流没有自信,83.3%的学生无法确信能不能用英语进行写作。

戴曼纯调查发现[6](P621),外语工作者中,“外语能力有限”的占35.7%、“懂外语但不懂专业知识”的占 28.6%、“不懂外国文化,缺少国际知识”的占16.1%等。外语使用者最突出的问题依次是听说能力差(50%)、外国文化背景知识不足(18.5%)、外语思维能力差(13%)、翻译能力弱(11.1%)及写作水平不高(7.4%)。

3. 外语师资力量整体较弱

与其他学科相比,高校外语师资力量相对较弱。一是外语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为知识结构以英语语言知识为主,而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科教学法等理论知识相对缺乏。二是英语语言技能不平衡,表现为英语阅读、写作能力较强,而英语听说能力相对弱。三是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较少关注外语界同行的科研成果及科学发展前沿知识,也不利于自己的教学提升。四是跨文化意识及语言意识较弱、母语保护意识不强,较缺乏社会语言学等学科知识。五是大部分外语教师对世界政治、世界经济、国际贸易、科技创新等领域不感兴趣,比较缺乏这些领域的基础知识。课堂教学以英语语言知识灌输为主,方法陈旧,课堂教学缺少新鲜血液与活力,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4. 课程设置不合理

第二类:非语言类专业人才(非语言专业+官方语/英语)。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大批的专业化人才。这类专业人才通常毕业于高校非语言类专业的学院、系部,是高校大学外语/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一带一路”倡议对这类人才的需求最大。以2018年7月习近平出席南非“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和8月出席泰国曼谷“2018东盟数字经济峰会”及11月“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为例。这些论坛、峰会及博览会涉及的领域特别广,如对外贸易、数信、经济学、金融、法律、机械制造、材料工程、信息技术等。据人民网报道,中国对外贸易专业人才需求已超过79万人。国际商务专业人才需求达600万余人[16](P2151)。所以,从事或参与这些活动的专业人员除了具备相关专业知识、技能外,还要掌握所涉及国家的官方语及其他相关知识。

受办学历史、办学知名度、地理位置、办学质量、资金来源等多重因素影响,与“985”高校、“211”高校相比,不少普通高校或地方高校对办学理念、办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等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规划。课程设置不合理现象严重存在,学生知识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在开设新专业时,忽略“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才需求,专业设置盲目跟风。某些专业人才供给远远超出市场需求,而有些专业成了冷门,人才培养与市场脱节,影响了学生未来学业深造、就业生存及自我价值实现。

四、高校管理在“一带一路”语言人才培养中的职责

根据《高等教育法》,高校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高层次”“专门”的人才;高校校长须为本校的人才培养负责;高校可根据自身办学条件自主设置课程、调整学科/专业、制订招生方案和教学计划等等。据此,高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3. 语言教育的经济学属性

文秋芳[5](P26)教授指出,目前语言人才培养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未能从投资国与被投资国两个方向同时思考语言人才培养;缺乏对非通用语专业布点顶层设计的机制;培养模式科学性不强,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强化顶层设计,优化专业布局[21](P94)是高校管理者必须关注、关心和首先考虑的问题。

首先,高校领导应从思想上认识外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具备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其次,高校领导应关注国际国内外语人才需求变化,了解本校外语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问题。最后,成立本校人才培养规划办公室,负责本校外语人才培养政策、计划、方案等的制订,并监督职能部门做好实施与评估工作。

InSAR干涉测量中,得到的包裹的相位函数为φi,j,取值范围为-π≤φi,j≤π,其真实相位为φi,j,并有

2. 出台本校“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政策、方案

3. 加强高校职能部门干部队伍建设

初中生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进行全面练习,培养听说读写以及思考的能力,将学生对文字的应用能力和思维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文化传承的素养。

语言人才培养政策指导语言人才培养实践。戴曼纯[6](P263)也指出,大部分高校迄今尚未推出有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模式和机制。国际化创新性外语人才培养还未付诸实践。高校应加大步伐,积极调研,尽快出台本校的外语人才培养方案。世界范围内,说印地语的人数和讲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人数大致相当,但较少有人考虑学习印地语[12](P320)。设置外语语种,不仅要看其社会需求,还要考虑个体发展需求。因此,一要科学规划本校外语语种设置,合理规划不同语种的招收比例。二是政策引进相关语种外语教师,优化外语师资结构,提高外语教师专业素养。三是加强对外语毕业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政策、方案都是由具体的人员制订的,政策制订者的思想境界、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等都会影响政策的性质、方向、实施及评价效果。职能部门管理者对外语人才培养的认识高度、重视程度、知识结构及管理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所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高校必须加强职能部门管理者的选拔、任命与考核。制订科学、合理、严格的干部选拔的硬性指标;采取民主投票与访谈相结合方式,加强职能部门干部考核。抓好高校职能部门干部队伍建设是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证之一。

清热解表。用于风热感冒,症见发热重、恶寒轻、汗出而热不解、头痛鼻塞、咳嗽、口渴咽红。本品口感微甜,服用方便,小儿易于接受,是适合于儿童服用的感冒良药。

根据总体国家安全观,社会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预防犯罪是社会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仍处在刑事犯罪的高发期,违法犯罪活动日趋专业化、职业化,高新技术犯罪增多,对公共安全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4. 加强高校外语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要提高,教师是关键。Dineke 等[22](P255)认为,教师的综合素养应包括四个方面:个性品质、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教育教学态度与认识。懂几门外语只是外语教师必备的素养、技能之一。培养高层次的“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建设一支精良的外语教师队伍十分必要,也非常关键。

为此,高校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应对:(1)建设一支精良的多语种外语教师队伍;(2)加强多语种外语教师的引进、考察、优化、提升及考核;(3)多途径、多方式地加强外语教师专业技能培训,提高外语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4)重视外语教师的国际视野与人文情怀的考核与培养。总之,高校师资管理在引进、提升、考核及稳定外语教师队伍等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5.加强高校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

高校的重要职能就是为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培养所需要的各类人才。高层次人才如果不能服务社会,不能发挥其真才实学,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就纯属资源浪费。高校应如何应对?一是成立“大学生专业发展规划处”,为高考学生或在校大学生提供专业发展规划咨询服务或潜能诊断指导。二是成立“就业指导办公室”,负责大学生就业或行业大数据的收集、统计与分析,与各行业用人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为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介绍就业门路,探寻就业渠道,提供专业化的就业指导。三要完善相关机制,为入校后需改换专业的大学生提供规范性服务,杜绝幕后操作、贿赂等不公平行为的发生,切实为大学生的未来着想。

1)柔性垂直防渗施工过程HDPE膜完整性检测包括连接锁连接效果检测以及HDPE膜完整性检测。根据垂直防渗的施工工艺可分为干式下膜检测和泥浆护壁检测。

2018年2月之前,测震台网遵循的是2001年颁布施行的《地震及前兆数字观测技术规范(地震观测)》,该规范基于《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440-1999)(下文简称旧规范)。西藏台网依据该规范,测量区内地震的ML和MS震级,对于该规范涉及的其他震级,西藏台网测定较少,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五、结语

中国借助“一带一路”合作平台欲实现与沿线近70个国家的互利共赢,共同探寻经济增长之道,开创区域新合作,实现全球安全稳定与发展平衡。这些宏伟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语言服务与语言人才。高校是培养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高层次语言人才的主战场。培养高水平的复合型语言人才离不开高校领导与中层管理者的战略眼光与科学规划,离不开语言人才培养的政策保证,更离不开高水平语言教师的辛苦付出。

总之,“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语言人才。高校是生产和输出高素质实用型语言人才的主战场。高校在语言人才培养的目标制订、规格设计、课程设置、师资建设、教学保证、就业指导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48-53.

[2] 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互通[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4):43-47.

[3] 王辉,王亚蓝.“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语言状况[J].语言战略研究,2016(02):13-19.

[4] 文君,蒋先玲.用系统思维创新高校“一带一路”国际化人才培养路径[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5):153-160.

[5] 文秋芳.“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2016(02):26-32.

[6] 戴曼纯.我国外语人才需求抽样调查[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6(04):614-624.

[7] 李宇明.“一带一路”需要语言铺路[N].人民日报,2015-09-22(07).

[8] 邢欣,张全生.“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语言需求与语言服务[J].中国语文,2016(06):761-765.

[9] 赵世举.语言服务是“一带一路”的基础保障[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01-05(03).

[10] 张文,沈骑.近十年语言服务研究综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6(03):60-69.

[11] 王烈琴,李卓阳.“一带一路”战略下外语教育政策发展趋势分析[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98-102.

[12] 新华社.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EB/OL].(2015-12-28)[2019-4-24].http://www.npc.gov.cn/npc/cwhhy/12jcwh/2015-12/28/content_1957555.htm.

[13] Jacob Marschak. Economics of language [J]. Behavioral Science,1965(10):135-40.

[14] 张忻.语言经济学与语言政策评估研究[J].语言文字应用,2007(04):13-20.

[15] 王烈琴.语言全球化背景下外语教育的经济学思考[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3):121-125.

[16] Yanmei Liu.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View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Ecology[J]. Theory and Practice in Language Studies, 2015(10): 2150-2156.

[17] 中国日报网.中国国际商会携高科集团启动“一带一路”人才培养计划[EB/OL].(2018-09-30)[2018-10-22].http://ent.chinadaily.com.cn/2018-09/30/content_37010106.htm.

[18] 郭玮.2015级新生开学典礼举行[EB/OL].(2015-09-08)[2018-04-22].http://news.bfsu.edu.cn/archives/251040.

[19] 魏日宁,苏金智.中国内地外语使用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社会语言学,2008(02):9-24.

[20] 杨亦鸣.“一带一路”建设面临语言服务能力不足问题,提高国家语言能力迫在眉睫[N].人民日报,2015-11-24.

[21] 王雪梅,赵双花.“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高校非通用语种专业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17(174):91-96.

[22] Dineke E. H. Tigelaar, Diana H. J. M. Dolmans, Ineke H. A. P. Wolfhagen and Cees P. M. van der Vleuten. 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Framework for Teaching Competencies in Higher Education [J]. Higher Education, 2004(02): 253-268.

On Roles of Universities in the Cultivation of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WANG Lie-qin1, LI Zhuo-yang2

(1.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Baoji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Baoji 721013, Shaanxi; 2.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08, Shaanxi)

Abstract :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and the realization of its goals must be facilitated by foreign language talents (FLTs). Universities are the main battlefields of the cultivation of FLTs and are responsible for cultivating and transporting FLTs to satisfy the need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There has existed a gap between FLTs cultiv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FLTs need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due to a number of factors. Thus, university leaders should stress their cultivation of FLTs and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changing social needs of FLTs, make nimble modifications in their cultivation plans of FLTs, strengthen their university leadership, promote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qualifications, help college students plan their occupational development and provide sufficient employment guidance, and cultivate high-quality practical FLTs to meet the demands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Key words :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 universities; cultivation of FLTs; roles

DOI: 10.13467/j.cnki.jbuss.2019.03.010

*[收稿日期] 2018-12-17

[基金项目]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陕西高校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语言人才培养的作用研究(项目编号:SGH17H25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一带一路”沿线东盟国家语言政策与规划研究(项目编号:17XYY027)。

[作者简介] 王烈琴(1968-),女,陕西凤翔人,文学硕士,宝鸡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社会语言学、语言教育政策;

李卓阳(1993-),女,陕西宝鸡人,文学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外语系助教,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语言教育政策、身份认同。

[中图分类号] H08;G5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4193(2019)03-067-06

(责任编校 张 瑜)

标签:;  ;  ;  ;  ;  ;  ;  ;  

论高校在“一带一路”外语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