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俗文化之花在课堂绽放论文_肖春霞

让民俗文化之花在课堂绽放论文_肖春霞

甘肃省金昌市金川区双湾镇中心小学 737100

摘 要: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展现着中华民族普通人民群众现实的精神追求和热爱生活、勤劳善良、诚信仁爱的传统美德。学校和教师要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俗文化氛围,通过民俗文化来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引导青少年在学习家乡民俗文化时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

关键词:民俗文化 课堂教学 资源利用

民俗文化,是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经过几千年的继承、创造、发展,形式多样,地方特色鲜明,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表达着全国各地普通人民群众现实的精神追求以及热爱生活、勤劳善良、诚信仁爱的传统美德。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精神生活却越来越贫乏。一些重要的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中秋等在人们的意识里越来越淡漠。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刘魁立教授曾说:“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文化问题,还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与走向的问题。”对传统民俗文化的冷漠,客观上暴露了我们当前学校教育中传统民俗文化教育的严重缺失。

一、语文教学与民俗文化

现代教育家于漪说,语文教学要面向生活、走向社会化,离不开民俗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无处无时不在,只要留心,就可以很好地为语文教学服务。语文教育的生命是植根于生活的,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是民族之根,它无声地记载着本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记载着民族文化的地质层,母语教学必须与民族文化紧密相连。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代语文教学,就是“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理解和尊重多元文化、开阔学生视野”的教育。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大量的民俗文化元素,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鲁迅的《社戏》、《阿长与〈山海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作品,都有当地的民俗文化。学生在阅读学习这些课文时,既提高了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也了解了不同地方不同的民俗文化,从而认识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和博大精深。语文课本中编选的大量古诗文更是一座巨大的民俗文化宝库,是语文教学的宝贵资源。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好民俗资源,无论是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人文素养、拓展知识面、陶冶情操和审美情趣,还是了解国情、传承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历史教学与民俗文化

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然而,长久以来,我们过分注重历史的政治教育功能,注重历史框架的粗线条的勾勒,再加上中考、高考分数至上的概念性、知识性的误导,使得我们的历史教育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历史教育本意迷失,方向偏离。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现行历史教材中加入了大量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的教育熏陶功能日渐凸显,历史教育的改革正趋向于合理,民俗文化在历史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历史学家翦伯赞认为,传递历史信息、培育民族精神、渗透道德教育、实施审美教育、促进学科整合五个方面是历史教育中民俗文化的教育价值体现。作为农村学校,面对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应该把已经不被人们尤其是青少年重视甚至忘却的民俗文化引入课堂,让“地方历史老人”走进课堂,使历史课堂更具地方特色,成为传承和发扬地方民俗文化的主阵地,那我们的历史教育就找到了正确的方向。

三、校本课程与民俗文化

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三级课程之一,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可以拓宽学生学习领域,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丰富多彩的地方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很多地方的传统民俗文化正在慢慢消失。虽然国家制定了传统节日放假的制度,对于恢复传统文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人们对节日的淡漠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对继承和弘扬地方民俗文化、对于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开发民俗文化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必须让学生参与其中,成为开展宣传、搜集资料的主力军,使学生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零距离亲近家乡民俗文化,感受家乡民俗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深入了解家乡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和富饶的物产,培养深厚的乡土情结,加深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历史、地理等蕴含大量民俗文化元素的课程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文化进入学校、进入课堂的道路将会越来越宽广。作为学校,一定要承担起传承地方民俗文化的历史重任,要组织教师和学生深入研究家乡历史、民俗风情,开展有益的民俗活动和研究性学习,以多彩的生活激发学生了解家乡民俗文化的兴趣,以健康朴素的民俗文化强化学生的知识人格。教师也应该积极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感悟地方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努力营造课堂的民俗文化氛围,通过民俗文化来培养学生对家乡、对祖国、对中华民族的热爱之情,引导青少年在学习家乡民俗文化时承担起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让民俗文化之花在课堂上绽放生命之花、结出生命之果。

参考文献

[1]刘魁立《民族文学研究》。

[2]于漪《语文教学谈艺录》。

[3]钟敬文《民俗文化发凡》。

论文作者:肖春霞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6年1月总第19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让民俗文化之花在课堂绽放论文_肖春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